APP下载

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与问题研究

2018-07-23王媛

艺术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

摘 要:民间艺术产业是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民间艺术资源禀赋突出,伴随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诸多民间艺术文化都在寻求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推动民间艺术产业良性发展,既获得经济效益的提高,又有益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亟须探讨的学术议题。本文在阐释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基础上,对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窥探分析,并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艺术产业;现状;问题

我国民间艺术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伴随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诸多民间艺术文化项目都在寻求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推动民间艺术产业良性发展,既获得经济效益的提升,又有益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亟须探讨的学术议题。

1 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艺术是指包括民间音乐、戏曲、曲艺、民间舞蹈、杂技、民间美术等的总和;而狭义的民间艺术则特指民间美术与民间手工技艺。本文所称的民间艺术产业主要是指民间造型艺术产业,即民间美术产业和民间手工技艺产业。从概念属性看,民间艺术产业是一个经济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开发民间艺术产业完全是一个经济利益取向的行为。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全球背景下,发展民间艺术产业对我国文化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首先,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是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人类文明进入现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不断变迁,人类文化生存方式以及生存观念的剧烈变革,许多优秀的传统艺术、民间习俗与手工技艺等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法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与价值认同,从而遭遇到严峻的存续危机。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不断深入,生产性保护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手段,即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其逻辑起点是利用市场化生产与消费来促进传统艺术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调适。民间艺术产业作为开发民间艺术资源的特殊体系,不仅符合生产性保护的实施理念,更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产业发展的方式获得更丰富的存续方式。

其次,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是促进国家和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民间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更能够有效带动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有助于提高区域资源开发的效率。一方面,与农业、工业甚至现代文化产业开发所需的资源禀赋不同,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整合了广大农村、中西部地区的非学历人口,尤其是具有特殊技艺的艺术智能人才,有利于提升社会就业并改善就业结构;另一方面,民间艺术产业依托的民间艺术资源,多数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能够遵循手工生产技艺以及传统原材料加工方式,明显具有低成本、绿色产业的开发优势。

最后,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民间艺术产业开发对象的民间艺术资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构成。能否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断开发出具有国际市场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并通过中国特色文化商品的输出来传递中国价值、中国精神,这对于提升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民间艺术产业在我国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其发展规模日趋壮大,发展模式也渐趋显现。

2.1 民间艺术产业发展规模壮大,社会就业水平显著提升

民间艺术产业发展规模的增长带来了社会就业水平的同步提高。这一特征在全国多个省份显现出来。2011年,山东省工艺美术产业成为千亿元产业,仅带动农村劳动人口就高达150万人;2014年,贵州省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高达200万人。[1]甚至在有的省份,仅一个项目的产值就过亿元,甚至成为支撑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项目。在江苏,2014年镇湖苏绣产业的总产值高达13.8亿元。在西藏,尽管其唐卡产业的年产值并未过亿,但是唐卡企业的数量却占到西藏文化企业总数的10%~15%。[2]在河北,蔚縣剪纸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2011年时,蔚县剪纸产业的产值就占全县GDP比重5%,[3]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县剪纸产业增加值更高达5.08亿元。[4]由此可见,民间艺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

2.2 民间艺术产业发展模式初显,多种方式寻求产业发展

在我国,民间艺术资源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在地方政府、企业的积极引导与带领下,相当一部分地区在发展民间艺术产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尤其在产业发展路径上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定的发展模式。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最为突出。

一种是“公司+协会+农户”模式,该模式主要是由经销公司承接订单,由社区艺术服务中心一类的中介组织负责将订单分解到农户那里;农户完成产品生产后再由中介组织统一交付订单,并根据各农户的完成量分配经济收益。这种模式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发展方式,有很多民间艺术产业项目依托该模式成功发展,如山东潍坊风筝产业、广西靖西县旧州村绣球产业。以广西靖西县旧州村绣球产业为例,为了发展绣球产业,该村自1997年起,组织各家各户参与绣球生产,并专门成立刺绣协会,[5]由协会带动农户完成市场订单,并组织创新产品等。

另一种是“大公司+小微企业+个体”模式,主要是由大企业统一整合生产力量,带动小微型加工企业和零散农户来共同完成大企业承接的订单生产,其订单任务分配、生产等主要是由大企业来进行组织。河北蔚县剪纸产业的发展就常见这种方式。如河北蔚县剪纸有限公司是河北省文化厅认定的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300名固定员工。这个公司在完成订单时,除依靠固定员工,更依托本村及周边剪纸厂家、专业农户、个体进行生产,从而带动企业与周边农户共同进行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2.3 专业博览会、竞赛、节庆兴起成推动民间艺术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地方政府牵头举办的各种民间艺术主题的博览会、创作大赛和节庆活动成为推动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交易平台,为民间艺术企业提供了相当规模的市场订单,提供了丰富的市场讯息,尤其是来自同行业企业的生产讯息,有效刺激了市场竞争。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范围内有十余个地区举办国家层次的民间艺术主题博览会,而省市层次的各种综合性、专题性民间艺术博览会更是不计其数。

2.4 区域专业市场兴起,民间艺术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随着民间艺术产业的整体发展,部分民间艺术产业项目在资源禀赋集中丰富的区域集聚起来,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空间集聚现象甚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具备优越的产业集聚要素条件,除了产业发展必备的原材料市场,生产、加工和销售型企业,还拥有优质的资金、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以及消费市场等多重必备要素。以江苏为例,近年来,江苏省内就形成了若干个民间艺术产业集聚区,如苏州镇湖刺绣产业集聚区,苏州玉雕产业集聚区,苏州平江戏装戏具、檀香扇产业集聚区,徐州邳州县玉雕集聚区,宜兴丁蜀紫砂陶器集聚区,徐州新安皮毛工艺品集聚区等。其中,苏州玉雕产业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重要集聚中心。整个产业链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运营传播以及学术研究等各个环节。作为长江三角洲最大规模的玉料交易市场,苏州地区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玉料销售商,玉料种类十分齐全。除了本土玉雕企业和艺术大师,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玉雕大师和匠人到这里发展。

3 当前中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产业良性发展的战略方向而言,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壮大,不能仅仅是经济总产值的提高,而应当是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更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发现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只是取得了起步阶段的发展成就,事实上还存在突出的制约发展的问题。

3.1 人才、金融、原材料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源头性问题

就产业链的发展来看,民间艺术产业在上游环节存在多重问题,来自人才、资金、技术、信息以及原材料等各方面,其中以人才、资金、原材料的问题最为突出。

就人才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人才队伍两端的结构性人才缺失,包括最基层的手艺人才的缺失和高水平设计、研发、运营管理人才的缺失。基层手艺人才的缺失反映了我国民间艺术,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队伍的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从我国认定的各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情况看来,60岁以上的传承人占总人数的六成以上,70岁以上的竟有三成之多,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而青年一辈中愿意主动学习民间手工技艺的人很少,或者由于忍受不了长年学习的枯燥,或者对学成后的经济回报肯定不足,总之是影响了产业基础规模的发展壮大。而相比基层人才的缺失,高层次人才缺乏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层级质量。尽管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产业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不断创造创新,这就需要更多高水平设计师、艺术家的加入。其中,工匠主要指的是熟练工艺操作的人,独立完成产品艺术设计的素质不足;设计师是介于艺术家与工匠之间的一个中间群体,有的设计师虽然兼具工匠与艺术家的角色,这类人才往往具备艺术学、美学、材料学或者跨艺术门类的知识背景,能够不断创新;而艺术家即艺术大师,是艺术领域中有着卓越成就的人。整个行业中以艺术大师的知名度、美誉度来影响其艺术品创作的市场吸引力与附加值比重。此外,民间艺术产业运营管理类高端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藝术又懂现代营销的综合型人才十分稀少。

就金融环境问题来看,首先体现在贷款难问题上,尤其是家庭作坊或小微型文化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其次是行业税率问题:传统手工艺品在缴纳增值税的同时,时常没有进项抵扣,由于向农户采购直接原材料不能开具采购发票,从而使税率过高,增加了发展的负担。此外,民间艺术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贴资金也有待充实。从现有获补贴途径看,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加快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部分民间艺术企业可以从中央或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中分得一杯羹,但是整个民间艺术行业领域仍有很多企业难以申请到这类补贴。因此,如何拓展针对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扶持通道是政府和行业需要共同解决的现实问题。

而就原材料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原材料资源的匮乏、枯竭问题和原材料市场的秩序混乱问题。原材料匮乏主要是传统工艺原材料的缺乏。传统民间工艺造型艺术的原材料依赖当地的物产资源,或者是植物、矿物,或者是动物毛皮等。随着这些原材料资源储备越来越少,很多传统艺术品生产难以维系,因而需要从开发新工艺、新原材料入手。从现有原材料市场秩序看,市场乱象很多,以原材料价格哄抬问题、原材料造假售假问题为主。

3.2 市场定位、产品形象与质量成为束缚产业发展的技术性问题

传统民间艺术在造型和文化内涵上反映了传统社会的审美旨趣。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艺术作品如果要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就难免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适与创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艺术资源的产业开发遭遇市场尴尬,有价无市,如惠山泥人。目前,惠山泥人产业整体发展不容乐观。无锡最大的惠山泥人厂连续多年亏损,年产量与20世纪90年代高峰期时的200万件相比,已锐减至三四万件,年产值不足400万元。究其原因,主要与市场需求的萎缩有关。过去,惠山泥人的热销主要与佛教文化、祠堂文化以及戏曲文化在民间的兴盛有关。如今,这些文化逐渐式微,惠山泥人需要重新寻找市场空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归根结底的问题就在于目前产品市场定位不恰当,需要重新调整。

除了市场定位的问题,产品形象的设计与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则体现得最为普遍。很多发展得不好的产业项目或者企业,产品形象设计方面几乎同时存在同质化、单一化、陈旧化等问题。相当多企业不愿意在艺术设计上投入太多成本进行创新,很多时候都是模仿、抄袭别的企业的创新,采取跟风策略。一旦有一个新样式、新设计,很多企业就不分先后地照搬照抄。这种经营企业之间的恶意模仿,遭到消费者的大量负面评价与消费意愿退却。而在产品质量的问题,手工生产遭遗弃,机器化生产产品质量差的问题非常突出。当前仍有很多企业孤注一掷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进行标准化的工业流水线生产,不仅严重损害了产品的艺术性、独特性,更使产品从外观到神韵空洞无物,粗糙不堪。

3.3 品牌意识薄弱,文化资本转化能力不足成制约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民间艺术产业是对民间艺术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产业,同样要承担着资本转化的发展使命,只有将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文化资本,才有利于企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民间艺术产业而言,其文化资本的转化既要求实现经济价值的不断增殖,也要有利于文化价值的累积。从目前发展看,我国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在文化资本转化能力上明显缺乏,多数企业或产业局限在经济价值的增值发展层面。有的企业在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上效益显著,但是产品的衍生能力不足;有的产业虽然关注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在品牌形象塑造、品牌运营方面意识不强,致使产品被快速模仿、复制,从而失去竞争优势或创新动力。

4 对我国民间艺术产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综合以上对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发展问题的窥探分析,本文认为要促进民间艺术产业的继续发展壮大,尤其是产业良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着力完善民间艺术产业相关政策体系,打造产业规模发展的政策环境

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科学引导,通过政策手段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结构。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下几方面政策的建设完善至关重要:落实民间艺术企业市场准入的优先政策,推动民间艺术产业经营的公司化与规范化,以减免税等方式鼓励民间家庭作坊或个人工作室注册企业,实现依法规范经营;建立健全民间艺术企业优先贷款、优惠贷款政策,提供相关企业在关键成长阶段的必要性金融服务;设立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采取补助、奖励等方式,对有发展潜力的民间艺术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对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给予奖励,对民间艺术产业基层人才和高端人才培训进行投入;建立完善特殊原材料监督管理政策,对于特别珍贵、稀缺的原材料资源加强价格、质量监管,督促原材料市场健康发展。

4.2 推动民间艺术产业行业协会组织发展,通过行业监管规范产业发展

民间艺术产业与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内容产业的属性有所不同,在遵循政府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和鼓励行业协会发展,从中观层面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规范。从实际来看,很多民间艺术项目已经有专业的艺术协会组织存在。伴随民间艺术项目越来越深度的产业开发,这些专业协会还需要在行业经营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上发挥作用,尤其在经营标准的制定上,要注重提升并统一行业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与此同时,鉴于目前各地民间艺术产业广泛采用“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行业协会组织做好行业经济数据统计、市场信息调研与结果反馈工作,努力提升信息服务、产权保护服务的质量。

4.3 实施区域“大品牌”战略,促进全国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区域为主体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打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产业集聚的层级,更能够从国家层面促进民间艺术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整体优化配置。而区域“大品牌”的塑造是打造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方式,通过政府与行业的共同合作,以申请地理标志或集体商标的手段加以实现。其中,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并鼓励原产地特征产品生产与产业发展的一种手段。集体商标将地理标志商标包含在内,其申请条件更为宽泛,不限于同一产地,而是以各成员组成的集体名义申请注册并所有。各成员都有权使用集体商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塑造行业整体形象,对小微企业提供了品牌化发展可能。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于提高地方产品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有帮助的。

4.4 督促企业品牌化经营,以品牌塑造提升企业发展层级

品牌是消费者对特定企业所售产品的识别标识,是企业构建忠实顾客系统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品牌塑造与否、塑造得成功与否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不断规范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环境的同时,应当督促企业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将品牌内涵建设、形象设计、质量控制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成功的品牌叙事与品牌包装设计对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具有显著作用。此外,在品牌化经营的同时,产品市场的合理定位也至关重要,甚至对市场的精准定位与选择也是品牌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换言之,走高端化市场定位的产业项目,其品牌的内涵、包装到整个产品质量的呈现,都应当是与其市场定位高度契合的。

4.5 拓展网络营销渠道,提高生产企业利润空间

对于民间艺术产业来说,最严峻的挑战莫过于营销网络的狭窄,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充分发展网络营销渠道,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圍广、交易成本低、精准营销性能强的特点来加强民间艺术产品的销售。例如,可以依托互联网构建专门的“民间艺术品定制交易中心”APP,消除民间手艺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时空隔阂,既能让民间艺人与消费者最大化的互动以获取市场消费需求,又能让消费者有可能量身定做符合自己需求的艺术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开设公司独立网站,开通企业直销渠道来减少中间贸易环节,扩大产业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赵兴智.“民博会”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多彩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产业方兴未艾[N].贵州日报,2015-09-23(8).

[2] 王惠芳.西藏唐卡产业年产值可达四五千万[DB/OL]. 中国西藏新闻网,http://www.chinatibetnews.com/xw/201504/t20150411_382549.html,2015-04-11.

[3] 创新助推蔚县剪纸传承发展[DB/OL].河北新闻网,http://hebei.hebnews.cn/2012-09/02/content_2831444.htm,2012-09-02.

[4] 河北蔚县:“小剪纸”带动文化发展“大产业”[N].中国联合商报,2013-07-15.

[5] 陈雪军,何利娜.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六辑),2013 (00):257.

作者简介:王媛,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