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语境下身体美学在当代摄影创作中的研究

2018-07-23董亮

艺术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摄影

摘 要:当代摄影以敏锐的、批判性的观察和多元化的视角向人们展示其所处时代的一系列特征。许多艺术家以摄影作为创作媒介,对当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内在精神展开思考。以当代摄影个案切入对身体美学的思考,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发掘,另一方面是对当代社会境遇的批判性反思。

关键词:摄影;身体美学;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中国身体观念的理论基础,将身体、思维、世界视为统一体,即主客相融。“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荀子的这段话将智识与人身体的各个部分相统一,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身体的出现并非如西方传统哲学所主张的“抑身扬心”那样,认为身体是对理性的阻碍。身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构成了具有灵性的生物——人,同时也直指终极诉求——“道”。“道”不是超越现实层面的抽象存在,而是精神与身体所共同追求的理想状态。与之相似的是梅洛-庞蒂以身心交融为出发点,将身体的各个部分视为有机统一体,身体与知觉亦是相统一的,由此消解了身心的二元对立,同时将身体与世界相连接。“身体是在世界上存在的媒介物,拥有一个身体,对一个生物来说就是介入一个确定的环境,参与某些计划和继续置身其中。”[1]世界是身体得以存在的前提性场所,身体又是世界得以显现的条件。老庄哲学将“天人文化”中的“天”定义为不可言说的“道”,人的身体亦是由这终极的道所生成,当身体与“道”相合入于“不生不死”的逍遥身体,就是庄子所说的“至人”。“至人”是中国文人对生命境界的至高追求,这一追求也体现在文人画中,文人画虽以山水为主题,但可以看到山水之间是逍遥自由的人的存在。

董源作品《潇湘图》描绘的是南方的山水,实为作者自我的精神寄托。在画面中,我们可看到描绘得细致入微的渔人捕鱼场景,身着白衣的渔民在江中捕鱼,他们无具体身份,仅仅作为象征性符号出现在作品之中。这种以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所表现的形象成了象征天人合一的身体。这些“无名”的身体所从事的其实是无所系缚的精神性游戏,捕鱼并非因生活所需、所迫,他们的活动完全是一种无功利性的自由行为。董源所创作的“笔简形具”的渔民形象不正是百年前与世无争的“逸民”和老庄哲学中“至人”的象征吗?

近年以黄河流域附近的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摄影师张克纯,其摄影作品以类似于传统绘画中“平远”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这个时代黄河流域附近所呈现的一系列自然、人文景观样貌。他的作品名为《北流活活》,该名取自《诗经·卫风》的“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音guo)”一文。张克纯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地域性选择,他从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沿黄河经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直到青海的黄河源头玛多县。在画面形式上,张克纯借鉴了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形式。例如,其中一幅表现渔民的作品与董源所绘《潇湘图》中的局部内容十分相似。该摄影作品画面空旷而恬淡,人物在画面中占据很小的面积,其身份同样难以辨识,而仅仅以身体的形式出现:他手持木棍僵硬地站在水中,我们无法分辨他在做什么以及他的情绪如何,能看到的只是一个男性独自站在水中,略低着头看向水面。与《潇湘图》不同,张克纯作品中人物所处的背景是无边的荒漠,渔网的绿色如水藻一般浮在岸边。其作品中的人不再是象征精神自由的“逸民”,而是现代社会中异化了的身体(工业、地理环境对其原初身份的剥离),这具身体与环境格格不入,渔网作为围困的隐喻,虚空的地理空间与异化了的身体共同显现。张克纯这样描述道:“它是宁静、清淡的。这片水土的人们原本就是这样繁衍生息,流水般向前。商业洪流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丰富的文化精神也受到了剧烈冲刷。”他的作品并不是简单地批判生存环境的恶化,而是人与整个世界的内在性变化。潇湘(湘水神话)作为古代文人所树立起的精神载体与黄河的文化性内涵;“逸民”的精神性游戲与现代人不可避免的异化,共同构成了身体美学在视觉艺术中的变迁。

儒家思想将“天人文化”转换为对主体的道德修养与实践,身体成为一系列礼仪秩序之源。以东晋花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女史箴图》为例,该作品以叙事性的方式对宫女进行思想上的劝诫和教化。作者以婉转、秀美的线条描绘道德理想化的女性身姿,画中的宫廷妇女在身体上所显现出的纤柔、矜持均合乎她们的身份和礼仪规范。这一作品符合孔教对绘画所倡导的“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性要求。欧洲视觉艺术因基督教“道成肉身”思想的影响,并不排斥表现身体的扭曲和变形。

当代摄影的创作早已不是道德规训的工具和个人志向的寄托,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其广泛的传播性和图像学层面上的透明性,对现实的再现能够直接、直观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征和艺术家对于某一议题的思考。中国摄影师冯立没有将摄影局限为说教、规诫性的工具,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再现了当下人类的精神境遇。冯立拍摄的范围宽泛,主题趋向日常化,人是其表现的主要对象,他的摄影作品中有许许多多扭曲、变形、碎片化和创伤的身体,在闪光灯的照射下尤为明显,画面中人物身体姿态富有极强的内在张力。每一幅图像都具有独立的叙事内容:给头发焗油的男子、挂满树梢的义肢、手持烟花玩耍的女孩儿……形形色色的身体所展现的无一丝美感,只有荒诞和怪异。作品中没有颂扬、标榜和说教,美在冯立的作品中是缺席的,这些人的身体丝毫不符合礼的规范。他的作品也并不唤起人的同情,因为这些拍摄对象并非社会中的底层群体或边缘人群,他们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那一群人。冯立的创作就是用摄影表现身体这一鲜活的素材去揭示人在当下的生存境遇。

参考文献:

[1] 莫里斯·梅洛-庞蒂(法).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1:116.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董亮(1987—),男,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摄影艺术。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摄影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