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的西湖

2018-07-23陈立仁

翠苑 2018年3期
关键词:苏堤佛印王朝

说起西湖,很多人就会想到杭州,想到苏东坡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全国有36个西湖,其中“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名闻天下,它们都曾是苏东坡被贬到过的地方,“东坡到处有西湖”,因此东坡给西湖留下胜迹,胜迹因东坡而倍添风采。我这里说的,是杭州的西湖。

杭州西湖我去过很多次,但从来没有徒步走完苏堤,这次有了再一次步入苏堤机会。也许,老天是想给我一个永远的念想,走了大半路程,突然间就落起雨来,而且是暴雨,因此,不得不中止了走到苏东坡纪念馆的计划。

那天,我从西湖的北端走进苏堤,有心想走一走人们说的“苏堤六桥”――跨虹、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这六座单孔石拱桥, 然后到苏东坡纪念馆去认真看一看,看看杭州苏东坡纪念馆与常州苏东坡纪念馆有哪些不同之处。

迎面而来的就是跨虹桥。桥的名字很美,像东坡的诗词,给人一种遐想的空间。站在桥上凭栏西望,西湖静如处子,曲苑回廊掩映在山色湖光之中;回身东望,孤山、阮公墩、湖心亭尽收眼底,特别是连接北山路和孤山的那座西泠桥,让人顿然产生绝境通幽的感觉。我想象,当初苏东坡一定是发现了这个地方是览尽西湖羞涩面庞的绝妙之地。由此,我就想到了苏东坡的散文,他的散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展现强烈的自我感受;喜用比喻,丰富贴切,新鲜生动;行文自然天成,姿态横生,变化万千;语言清丽朴素,平易自然,开创了记游散文的旷达浩逸之美……想着想着,就让我多少生出了点遗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竟然没有留下一篇描摹杭州西湖的散文。

没有留下散文,但我却听到了一个故事。说是苏东坡走出眉山到京师去赶考时,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备下酒菜,说是请他吃喝,实际是想戏弄一下他。苏东坡接到邀请,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起哄叫好。其中一个年纪大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把一盘鱼拉到自己身边。第二个神气地端过马肉,说:“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三位毫不示弱,拿了羊肉,说:“苏子卿贝湖牧羊。”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碗拉了过去:“张翼德涿县卖肉。”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关云长荆州刮骨。”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碗青菜,说:“诸葛亮隆中种菜。”六碗菜放到了六个人身边,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的时候,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我就不客气了啊!”六个举人呆若木鸡。

我不明白这个故事为什么会是在这里传说,会与跨虹桥联系起来。继续前行的一路上我思索着,我想,这莫不是说苏东坡一生,注定要在波涛翻涌的仕途上经历风雨?

继续漫步苏堤,我到了东浦桥,据说这里是湖上观日出的佳点之一,可惜我来得晚了点,太阳早已是金光闪亮了,好在东浦桥在烈日中沉静无比。我想,沉的是湖水,默的是桥身,沉静无比的是东坡《西江月》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的感叹,而桥墩旁微波起处,也许正是东坡在说着疏浚后西湖的静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桥上看西面是岳湖,看东面是里西湖,两湖在此沟通,“东浦”二字点出了岳湖水流东注的意思,而杭州话“东浦”和“东坡”发音也差不多,真不知是有意的艺术构思,还是无意的巧合?下桥,有座仁风亭。用现代汉语来解释,“仁风”二字是指慈善宽厚,形成风尚。仁风亭观西湖景,别有一番情趣。这一路过来,苏堤两旁树木葱茏、花卉不绝,更为特别的是,每隔一定间距就有一株杨柳或一株桃树。就如杭州民谣唱的:“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再走过去,就到了压堤桥。压堤桥南是“苏堤春晓”,虽不是春光明媚时,但仍然是游人如织,一只悠闲的游船径直穿过压堤桥下,向西湖的纵深处荡去。我顺着小船离去的方向东望,近处的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断桥在视线中朦朦胧胧,似乎让人透过桥拱弯成的岁月,能够看得见数百年间苏堤经历的沧桑。

第四座桥是望山桥。立在桥上,隔西里湖西望,丁家山葱郁的山峰尽收眼底,苏东坡的词“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直让人增添着遐想——假如是雨天,山色掩映在烟霏之中,忽隐忽现,那着实是会让人更加迷恋的……

想念还没有结束,一场说来就来的暴雨就来了,一落就落了一个多小时,虽说如东坡说的“黑云翻墨未遮山”,但毕竟是湿了身,无论怎么也再生不起赏景的心情。

有失有得,从北端进入苏堤,虽然只走了四座桥,但“曲院风荷”,垂柳碧桃之下,涛声莺啼之间,绿荫中风情万种,花丛里生机盎然;环四周景色如画,足下均草色芬芳;一步一景,一景一意,景流连忘返,意意味深长,全都观赏和体会到了。

湖水荡漾,垂柳依依,远望苏堤犹如一条绿带,近处方体会个中滋味。漫步苏堤,是何等的舒畅心情、荡涤心灵。苏堤就像一首诗中的破折号,给人带来无边无际的遐想;苏堤就是一只曲里的延长符,给人送去绕梁三日的余音。苏堤是诗,苏堤是歌,苏堤是眼中的美景,苏堤是心里的念想。

缓缓地走在堤上,堤岸两侧的湖边小道,弯曲蜿蜒,漫不经心地行走,似乎更能够贴近湖边风光景色,时而撩起低垂的柳枝,时而呼吸草地的气息,時而凝望远处的山景,享受湖面上吹来的凉风,身心体会着行走的乐趣。

尤其是静静地坐在堤边古树下,湖水拍打着堤岸,溅起朵朵绚丽的浪花。湖水裹挟着柳叶花瓣,伴随着阵阵微风,掀起忽高忽低的浪花,时而柔弱多姿,温文尔雅,时而摧枯拉朽,拍岸而起。湖水撞击堤岸的涛声抑扬顿挫,夹杂着近处偶尔的鸟鸣以及远处鼎沸的人声,宛如交响诗,或是进行曲,大自然鬼斧神工,每分每秒都在演奏着美妙的乐曲。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污泥构筑建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苏东坡在北宋后期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公元1071年—1074年),任了三年通判。通判的职位仅次于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第二次,是北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元祐六年(公元1089年—1091年),任知州两年。知州相当于市长。杭州市民特别敬仰苏东坡,不仅是被他的才华所倾倒,更是被他的为官爱民所感动。杭州人喜欢说:苏东坡是杭州的老市长。

苏东坡第一次到杭州当地方官时,就十分迷恋杭州的山水,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才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绝妙好诗。15年后,苏东坡再来杭州当知州,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就感慨上书,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决定要学唐朝诗人白居易,疏浚西湖,为杭州人做件好事。疏浚西湖的告示张贴出来了,可他却在为疏浚出来的葑草湖泥堆放到何处去难住了。如果堆放在西湖岸边,既妨碍交通,又污染环境;如果挑运到远处去,费工费事费银两……如何是好?

一天,苏东坡带着随从,骑马先到北山栖霞岭。一看这里是通灵隐、天竺的要道,堆放葑泥,显然是不妥当的。于是,想转到南屏净慈寺那边去看看。他站在西泠渡口,正想上渡船,突然听到柳林深处传来一阵渔歌声:“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诉情难。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走三十三。”苏东坡一听,心中一阵高兴:这不是在向我献计献策吗?天上可架“鹊桥”,湖上可以筑建长堤呀!这样,既解决了湖中葑泥堆放场地,又方便了南北两岸交通,是一举两得哦!

要在西湖上筑建堤岸的消息不胫而走,南山北山渔民、农民和城里市民都闻讯赶来,自愿出工出力。苏东坡说:“谢谢乡亲们啦,连年旱涝成灾,你们生活困难。我已申报朝廷,决定拨出一批大米,以工代赈。”乡亲们听说有粮米发,更加踊跃。人多力量大,从夏到秋,终于在北山到南山间筑好了七段长堤,段与段间留了六处水道,只是由于银钱不足,还没有能造桥。湖北岸一个青年樵夫出了个主意,砍一批树木,拼成木板,造了六顶吊桥。平时吊桥拉起,让里外湖的船只往来通行,早晚把吊桥放下,让两岸乡亲通行。以后,又拆了吊桥,修建起了单孔石拱桥。长堤两边也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一来保护堤岸,二来春天桃红柳绿,为西湖添了美景。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杭州城里有了民谣:“南山女,北山男,天上鹊桥落西湖,两情相慕好诉说。” 听到这首民谣,我不由就想起王朝云与苏东坡在西湖一段情缘开始的传说来。

王朝云,字子霞,杭州钱塘人,12岁起就侍奉在苏东坡左右。

宋神宗熙宁七年九月,苏东坡离京到杭州任职。经过几天车马劳顿,终于到达杭州。在地方官府为他准备好的馆舍里安顿好了一切,已是晩上,送走了几位慕名而来的旧友新知,东坡很是疲惫,于是和衣躺倒在床上。油灯光闪闪揺曳中,恍惚见灯下已逝的妻子正在穿针引线,与自己一唱一和地谈天说笑,睁开双眼,却是空无一人。想着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诸多不顺,到如今边竟无安慰自己的人,不禁黯然泪下。

过了几天,西子湖畔,众人为东坡接风洗尘,共庆通途。推辞不过,他乘酒兴与众人一起欣赏歌舞,饮酒写词,极尽欢乐。宴请后,众人登上西湖里的一艘小船,沿湖而行,风景如画,东坡兴致勃勃,感叹西湖真是“不愧天下美景”!正行着,见到岸边集聚着许多人,还隐隐传来纤细的哭声。东坡喊着泊舟就上了岸,拨开人群走近,见到一个布衣整洁、容貌秀美的小姑娘在伤心地哭泣。一问,才知姑娘父母双亡,投亲无路,因而痛哭。东坡听得心酸,就将小姑娘带回府中收留了下来。

这女孩就是王朝云,才12岁,因家境贫寒,从未念过书。苏东坡看她聪明伶俐,就亲自教她练习写字。王朝云勤奋好学,不久就练出一手清秀端正的好字。东坡又请人教她学习歌舞,很快就跳得一身好舞,歌也唱得曼妙。家宴上,王朝云的助兴演唱,常让众人叹为观止。除此,王朝云又十分勤快,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苏东坡最爱喝的“蜜云龙”茶的沏制程序,每当有客人来,东坡就让她给客人泡茶。客人品尝后,全都称赞不绝。

王朝云的心灵手巧、聪明温婉,越来越得到苏东坡的喜爱。两年后,苏东坡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把王朝云也带了过去。此后苏东坡常常换任,生活奔波不定,王朝云始终和他在一起东奔西走,毫无怨言,开怀时为他研墨赋诗,伤感时为他歌舞解忧,递上一杯茶,让苏东坡感到温馨暖心。

在王朝云18岁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文字狱被捕入监,经苏辙及友人的多方营救,才得以获释,被贬偏僻荒凉的黄州,虽有官职,其实是软禁的罪人,没有自由。王朝云不顾多灾多难,任苏东坡怎样劝说都不听,要随同侍奉。她日夜不离地陪伴着他,想方设法为他释怀。一次,苏东坡淋雨得病,王朝云日夜不睡,守在床前端汤喂药。东坡病愈,王朝云却显出憔悴。

1086年,苏东坡终于奉调回京,一时仕途顺利,生活富足。看着在自己身边一天天长大的王朝云依旧素面朝天,他心中更加疼爱,也十分感念她与自己多年的患难相依,同甘共苦,于是就收她为侍妾。终于能和自己敬爱的人朝夕相处了,王朝云更加倾心地照顾东坡的生活,两人感情更加浓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094年,58岁的苏东坡党争失败,被贬到惠州。王朝云又坚决随苏东坡远走岭南。他们相互扶持,千里跋涉到了惠州后不久,王朝云被瘴雾感染,不幸病重去世,年仅34岁。王朝云去了,没能陪伴自己心爱的人走到人生的终点,但她短暂的人生,却陪伴苏东坡走过了一生中最艰苦难熬的岁月。苏东坡是一腔深情,流着相思泪,写下“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花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污,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的诗词句子。

在杭州任上,算得上是苏东坡生活相对安定,心情好好,日子过得怡然自乐的时候。

他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他们不知道,佛印和尚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已经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就躲在了船舱板底下。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持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即景,后两句要‘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啊!”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黃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完,赶紧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就这样,在杭州,苏东坡用他的真情抒写了个性的西湖。

作者简介:

陈立仁,笔名何人,拙作散见于《海燕》《飞天》《芒种》《民间文学》《中国商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出版有《名山镇轶事》《风俗常州》等。有多篇拙作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报刊转载。

猜你喜欢

苏堤佛印王朝
妙语尝酒肉
苏堤杂花
苏东坡与佛印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佛印
“五柳鱼”何故叫做“东坡鱼”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摇晃
王朝梁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