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街口

2018-07-23小浒

飞天 2018年6期
关键词:老祖老朱摊子

老祖在老街口卖烧烤,卖了有七八年了。

老街之所以被叫做老街,是因为它老。老街是县城里最老的一条街,一溜儿青石板没一块完整的,沿街都是些老房子。

老街其实不是一条街,而是两条。中间有个拐角,一头向北,一头往西。所以老街口其实是个十字路口,不过往东往南都是宽敞些的新路罢了。

老街上的老房子,有住家,也有铺子,也有既住家又开铺子的。比方说在老街口开纸火铺子的老朱,窄窄一间前屋卖纸火,黄表纸钱挂了满墙,后面连一间略微大些的,老朱带着媳妇儿子住在里面。

老祖的烧烤摊子就在老朱的纸火铺子门口,整日烟熏火燎的。老祖的烧烤能当饭吃,不是因为他的烧烤有多好吃,而是因为他搭着烧烤卖饼。一般人来几串烧烤、夹个饼,一顿饭就打发了,省事。

老朱有时候会照顾照顾老祖的生意,在老祖的摊子上打打牙祭。但老祖从来没有照顾过老朱的生意,老朱的生意也不需要老祖照顾。老街口往西五百米,是一间道观,叫做白云观,据说有些年头了,比老街还要老。往白云观求神上香的人不少,除了县上的,还有乡里头来的,动不动还会夹几个邻县邻镇的。白云观门前的大香炉始终烟雾袅袅。这些人进观上香,用的都是老朱铺子里的纸火。因此老朱的生意一向不坏,不缺老祖一个。

其实话说回来,老祖的生意也不需要老朱照顾。老街口向北五百米有个中学,小是小,却也有三个年级几百号学生。十几岁的孩子正是馋嘴的时候,家里的饭吃不下,外头的东西样样瞧着好,放了学总得在老祖的摊子上吃几口才能安心回家。偶尔家里没空做饭,便拿着大人给的几元饭钱跑到老祖这儿来,烧烤夹饼,扎扎实实吃上一回,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或是上学去。

老朱和老祖在一处做生意有些年头了,混个脸熟是早晚的事,但两个人也就混了个脸熟,算不得朋友,起码算不得要好的朋友。这事不怨老朱,怨老祖。老朱这人好热闹,话多,遇上事儿了腿脚走在嘴巴前面,嘴巴走在心眼前面。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每回老朱去老祖的摊子上买烧烤,总左一句右一句说个没完,热络得很,看架势就差伸胳膊揽住老祖的肩。老祖手底下忙,嘴可不忙,却只知道嗯嗯啊啊应几声,旁的话一句没有,再就是咧着嘴笑。这么几次之后老朱知道老祖无话,便也不再跟他多说。

也不知是老祖不喜说话还是压根儿不善说话,总之这个人话少是大家公认的。不过事情还可以往前倒一倒说。老朱被人叫做老朱,自然是因为他姓朱;而老祖被人叫做老祖,却不是因为他姓祖。老祖虽话少,却不是不会说;除了嗯嗯啊啊应几声,他也会说整句的话。但老祖总爱在话里加些东西;加的还不是一般的东西,尽是些怪章子。

比方说,两个高年级的男孩子一个搭着一个到老祖这里来买烧烤,前一个校服上豁了道口子,后一个脸上挂了条伤疤。两个人看着油烟刺啦啦地冒,商议着放学后如何寻人打架。老祖撒完花椒面儿,突然没头没脑地来了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把两个大小伙子吓了一跳。

再比方,一女人牵着孩子去买菜,经过老祖的摊子,孩子嚷嚷着要吃烧烤,当妈的不许,他便一屁股坐在地上连哭带闹。女人没办法,只好牵了他走到摊子跟前。那孩子指着玻璃柜要东要西,女人皆不给买,只要两串土豆片。眼看着这小孩便要闹将起来,老祖又是没头没脑一句:“甚爱必大费,没几个钱。”

前一回算有几分道理,后一回可就得罪人了。人家不愿意惯孩子,谁说就是心疼钱了?再说,旁人带孩子,他扯什么爱不爱费不费的,轮得到他插嘴么?

老街口往西到白云观这五百米,有几个算命先生。除过算命,也起名、看风水。为首的一个叫老裴,常年戴一顶瓜皮小帽,穿一件半新的暗红色唐装,打扮就跟常人不一样。老裴算是他们几个的代言,人们但凡提起这帮算命先生,总统称为“老裴他们”。老裴成了起首,并不是因为他算得最灵最准,而是他最能说。老裴和老朱不一样。老裴非但能说,还揣着想法;心思走在嘴巴前面,嘴巴和腿脚走在一块儿。大约是临着白云观的缘故,老裴他们的生意兴隆得很,忙起来算命的人一个连着一个,饭点也不得空。

来算命的人,从花甲老人到年轻少妇,什么人都有;算的内容也是,寿命、学业、财路、姻缘,还有些上不得台面的,千奇百怪。老裴他们自己坐一把小马扎,面前放一把小马扎,中间铺一张画着阴阳五行圖的红布或红纸,上书四个大字——“天道预算”。老裴给人算命,讲着讲着总爱摸出一副茶色眼镜来戴上;来人就坐在老裴他们对面的小马扎上听他们讲,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

扯出老裴他们来,主要还是为了讲老祖为什么叫老祖。找老裴他们算命的再多,他们也是人,不是神仙。是人就得吃饭。算命忙过了饭点的时候,常在老祖这儿来个烧烤夹饼对付肚子。有一次老祖手底下给老裴夹着饼,把铁板上的豆腐辣椒茄子火腿肉切碎了往豁开了的饼里填,记不得为着什么由头,反正又絮絮了一句怪章子,大概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之类,谁知这一下竟把老裴惹恼了。

老裴冷笑着说:“一个卖烧烤的,知道的倒多!是观里谁托了梦呢,还是纯阳老祖附了你的体?”

老祖张口结舌了半天,没敢答话,旁边等着买烧烤的一帮学生倒是笑出了声。

差不多就是在这之后,老祖开始被叫做老祖。原本是那帮学生起的头,瞎叫乱说寻个开心,不然谁闲着没事把一不相干的人叫老祖?老子才是正儿八经的太上老君,不过没谁随便喊一个人老子去。叫老祖的性质细究起来其实与叫老子类似,但也不知道怎么着,这个叫法竟然传扬开来,老祖便真成了老祖,日子一长,反倒没人记得他到底姓什么了。

老祖一个人租住在县城东头,没什么朋友,起码没什么太亲密的朋友,便也无人知道他的底细。至于他何以装了一肚子道德经,更要画个问号。有人说他本是念过书的人,高中毕业出去做生意,后来遭了骗才到这小县城来卖烧烤,平时踅摸几本书看打发时间——老祖还真常年在摊子上搁一本道德经,没客人的时候拿起来翻翻;更有人说别看老祖蔫头巴脑的样子,其实是个得道高人,家里从祖上就是算命的,算了几十年。对这些揣度,老祖既不承认也不辩白,照旧卖他的烧烤。不过老祖这人平日里话少,笑容却多,见了谁都乐呵着。早起把各样菜蔬拾掇干净、用木签子串好,再推上搁着一本道德经的烧烤车来到老街口。人一着急啥事情都乱套,老祖却不爱着急。客人排一溜儿的时候不着急,一边乐呵着,照例不时冒两句怪章子;冷冷清清没客人的时候也不着急,乐呵着坐一小马扎上,翻他那本油乎乎的道德经。老祖收摊迟,夜深了才顶起满天星斗往家里走,走得慢慢吞吞,偶尔哼两句小曲儿。

每天老祖来到老街口的时候,老朱的纸火铺子还锁着门。老祖时间拿捏得准,几乎一到老街口就有晨起的学生来买早点,好带去学校里吃。老祖便开始忙活。忙活了一阵子,才听见老朱的铺子里有动静,不大会儿门开了,老朱的儿子背着一个大书包,嘴里跟老朱媳妇骂骂咧咧,由门里出来,向北边上学去了。老祖再忙活一阵子,面前的门又开了——这回是老朱的纸火铺子开了张。

老朱这人,遇上事儿了腿脚走在嘴巴前面,嘴巴走在心眼前面;当既不需要腿脚又不需要嘴巴的时候,他便会动一动心眼。铺子里闲下来了,他便站在门口晒太阳。瞅着对面的老祖,老朱偶尔会犯点儿羡慕,总感觉老祖虽孑然一身,日子却过得有滋味,半点烦恼也没,倒比自己舒服。

老朱的儿子小朱,上初三,不好好念书不说,在学校里还处处惹事,回家里来也不消停,上高中怕是得费老鼻子劲;下一代就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可还有媳妇的事儿;媳妇就算了,毕竟是女人的鸡毛蒜皮,可还有房子的事儿。这么一算,还真算出不少的事儿来,于是愈发羡慕老祖。

不过老朱也就随便一想,需要用腿脚或者嘴巴的时候,老朱的心思自然就收了。于是各人的日子仍这么过,顺当也不顺当。

突然有一天,老朱走到老祖的摊子边上说:“兄弟,烤串火腿肠!”

大下午的,不是饭点,老祖有点纳闷儿,但他没有主动向人问话的习惯,应一声,便去剥火腿肠的塑料纸。

还没把火腿肠剥干净扔在铁板上,老朱却突然凑到老祖跟前说:“兄弟,你说——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神鬼?”

老祖被他问得发懵,一时答不上话。即便他不发懵,他也不知道该说啥——说有,还是没有?

老朱不管老祖发没发懵,接着往下说:“你看这些东西多,你说——老裴他们,能不能信?”

老祖决定反客为主:“我记得以前你说你不信这个。”

老朱开着纸火铺子,天天跟黄表纸钱打交道,反而不像一般人,总感觉这些东西是连通阴阳的一条绳,不害怕也有几分忌讳。老朱对这些向来没什么感觉,起码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至于老裴他们,老朱有一次买烧烤的时候对老祖说:“我过日子靠倒腾纸钱,你靠卖烧烤,老裴他们靠算命,有啥两样?”

当时老朱是随口一说,老祖倒怔怔地寻思了半天,手底下烤糊了一根辣椒、两片花豆腐。

老朱敲一下脑壳,长出一口气:“没事的时候不信,这不是有事儿了嘛,得信!”四下瞅一圈,放低声音说,“我可能要发一笔财!”

老朱和老祖在一处做生意有了些年头,可从来算不上要好的朋友,七八年来头一次,老朱把私密话儿说给老祖听。惊异之余,老祖竟有些受宠若惊。

不过老祖受宠若惊似乎太早了,因为老朱显然没有把这件事情细说下去的意思;他只是想听老祖说说,老裴他们到底可信不可信。

其实细细寻思一下就知道,听别人意见这事儿吧,真正没数的事情,总搁心里揣着;到了拿出来问的時候,即便硬撑着说没主意,实际都是自个儿骗自个儿,心里头早已经有数了。不过老朱和老祖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要想明白,老朱就不是老朱,老祖也不是老祖了。于是老祖想了一会儿,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些事情谁说得上呢,还是顺着来吧。”

老朱盯了老祖半天,又长出一口气:“有事儿的时候,还是得信。”

老朱借着老祖说服了自己,一阵轻松,当即叫媳妇出来看铺子,自己往西找老裴去了。

老朱和老裴直聊到万籁俱寂。老祖开始收摊子的时候老朱才兴冲冲地回来,没顾得上理老祖,直接回纸火铺子去了。

第二天老朱开铺子比平常晚,关铺子比平常早,闲下来了也不出去晒太阳。中间老朱拿着一把香表去了趟白云观,回来又顺道在老裴跟前坐了一阵。

老祖远远地瞧着,看见老裴戴起了茶色眼镜,老朱坐在老裴对面的小马扎上,夹着腿,抱着膝,连连点头。

老祖瞅了几眼,又去翻他的书。

此后一连半个多月都是如此。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之前老街上又来了个算命的,是个外地人,还是个外地女人,叫做王爱莲,五十岁出头的样子,微胖,大眼,头上总戴一顶卫生帽。这王爱莲从邻县来,是个下苦人,手掌又厚又粗,脸居然干成了一条条。据说她老伴年轻的时候当兵受过伤,弹片留在了脑子里,时不时犯迷糊,家里一多半得靠王爱莲。她到新疆摘过棉花,去宁夏贩过枸杞,跑东跑西不少年,终于转不动了,才做起摆摊算命的营生。不在家门口算却跑到这里来,大约也是瞧准了白云观。

王爱莲小时候跟父亲学了些易卦,出嫁之前又念过书,加上这些年东奔西走,这世上的稀罕事儿也见了不少——况且人世间的大事小事,往根子上说无非那么几件,想明白了也不觉得有啥。女人家心细,王爱莲给人算命,常常两句就能说到人心坎上。王爱莲这人长得慈眉善目,也爱笑,不像老裴他们总带着几分高深莫测。这样一来找王爱莲算命的人渐渐多了,特别是女人,不论老少。

老裴他们——尤其是老裴——当然就不高兴了。

老裴不高兴不是因为王爱莲抢了他的生意,王爱莲也抢不了他的生意;老裴在老街上经营了快十年,一个外地人哪能随随便便就抢了他的生意?老裴不高兴是因为王爱莲不懂规矩。在这条街上算命,他老裴说了算;一个外地来的,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拉开架势摆出摊子算起来,还算得风生水起,也太不把老裴他们放在眼里了。

于是老裴就联合其余几个算命先生,想给她点教训。

王爱莲不跟老裴打招呼,不是因为她存心要跟老裴对着干,而是因为她初来乍到,压根儿不知道在老街上摆摊算命还有这么些个规矩。这里面的弯弯绕,外面的人自然不明白,他们往这里来的时候各自揣着自个儿的事,哪有心思留意这些;加上外人对这块地方也存个忌讳,就像一般人看黄表纸钱一样。不过老朱和老祖在老街口这么多年,和老裴他们的交集比外面的人多了去了,对里头的门道总清楚一些。老裴他们和王爱莲不对付,老祖看得出来。

过了几天,老裴到老祖摊子上买烧烤,老祖从玻璃柜里取出一串豆角,在半空中停了一刻又放回去,说:“兄弟,祸莫大于不知足。说到底,也就那么回事儿。”

老裴这一来不要紧,浪费了老祖这辈子两个头一次——头一次叫人兄弟,头一次主动跟人说话。

老裴这一回没冷笑,凑近老祖,伸出一根手指头往上指指,神秘地说:“兄弟,这是啥?”

老祖:“……”

老裴一拍老祖的肩说:“是天机!”

老祖:“……”

老裴从裤兜里摸出茶色眼镜来戴上,说:“兄弟,这种话以后少说,泄露天机可要折你的寿!”说着,自己从玻璃柜里拽出一串豆角往铁板上一扔。

老祖摸不着头脑,只好木愣愣地取菜开烤,两人再无话。

王爱莲在县城东头租了间房子,跟老祖在一个院子里。一套院里四间房,房东于老太住一间,剩下三间都出租,除了老祖和王爱莲,还有一个来打工的乡下小伙子。院子大家公用。王爱莲在院子里碰见老祖,总喊他一声大哥;碰见那打工的小伙子,便喊一声大兄弟。她跟于老太也说得着。王爱莲一来,院子里倒添了不少热闹。

又过了些日子,差不多就是在老朱和老裴聊过然后天天跑白云观的时候,王爱莲带回去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晚上就在王爱莲房里睡,白天王爱莲出去算命,女人也跟着,坐在王爱莲旁边听。来算命的人要不乐意有旁人在,女人便自个儿去溜达,从白云观一路溜达到学校,再溜达回来。

女人跟王爱莲同吃同住了四五天,王爱莲出来算命都带着她。突然有一天,老祖没看见这女人,王爱莲又独个儿坐在了老街上。中午王爱莲在老祖这里买午饭,还提了句这女人,说她这天犯了腰病,躺在屋里起不来床。

结果老祖晚上回去,老远就听到王爱莲的哭号,一进院看见王爱莲坐在屋门口,一边擂地一边哭,头发散了满脸。背后屋子里空空荡荡,也不见那女人。

此后王爱莲没再算命,而去老街口往北的学校里做了清洁工。住倒还是住在于老太的院子里,但总哭丧着脸,话也越来越少。清洁工做了没几日便不做了,收拾东西回了邻县老家。此后再没人见过她。

老祖后来听于老太说,那女人王爱莲其实不认识,是她自个儿跑来找王爱莲,非要跟着王爱莲学算命,说什么走投无路、就这一个心愿云云。王爱莲算命不过为了糊口,哪里想过收徒弟,但见那女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动不动就要给王爱莲跪下,便想着多一个人分摊房费也好,把她留下了。谁知道那女人趁着王爱莲去算命,把王爱莲房里的东西——不管值钱不值钱——拿了个一干二净,然后消失不见。

老祖听完,回房坐在床沿上想了许久,终于叹了口气,熄灯睡了。

老朱照旧开门迟、关门早,隔三差五跑一趟白云观,回来顺道在老裴跟前坐一刻钟。就这么过了大半个月,老朱终于不跑了,也没再提起发财不发财的事儿,还卖他的纸火;老裴算他的命,老祖卖他的烧烤。白云观门前的大香炉始终烟雾袅袅。各人的日子仍这么过,顺当也不顺当。

那一年不到正月初十,老朱和老裴他们都没出来,老祖便推着他的烧烤车开了张。年轻人过年,家里圈不住,总爱呼朋引伴往外面跑,跑出来便是老祖的生意。不过比起平日客人还是少,老街口时常只有老祖一个人,周围几家铺子的门都紧锁着。老祖倒也不觉得有啥,没事干的时候照旧坐下来翻他的书。

大概是正月十一那天下午,老祖正缩在马扎上看书,突然感觉书页上蒙了道阴影,紧接着面前的雪地上出现极大一双皮鞋。

老祖顺着这双皮鞋往上看,看見一个穿夹克的中年人,大个子,身材魁梧。

“大爷,夹个饼!”

老祖赶忙站起身来开始拾掇。

中年人从夹克里取出一根烟,从裤兜里掏出打火机来点着,吸了一口,吐出几个烟圈说:“大爷,跟你打听点事儿。”

老祖应了一声。

那人往西边一努嘴:“有个姓裴的算命先生,大爷认识不?”

老祖一愣,手底下慢了。那人看老祖愣神,以为没说清楚,又补上一句:“就在白云观门口,有些年了。”

老祖手底下又慢了些,说:“认识。——咋?”

那人吐了个烟圈,笑笑说:“没咋,问问。——他算命算得怎么样?”

这问题看似容易,实际和老朱之前问过的没什么两样,要老祖怎么答——说好,还是不好?

老祖哼哧了几下,说:“知者不言,说不得,说不得。”猛然意识到自己又冒了怪章子,赶紧加上一句话来弥补,“你是要找他算命?”

那人眼睛转了两转,嘿嘿一笑:“啊……是,是。”拿起老祖搁在一边的书,翻了几下,问,“您老在他那儿算过么?”

老祖摇头,略一犹豫,终于说:“我不信这个。”

那人没再说话,往四周瞧瞧看看,又翻了翻老祖的书,接过烤好的饼便往西去了,老祖瞅着他的背影消失在白云观前的石阶上。老祖总觉得这中年人说话看人的样式和别人不一样。究竟是哪儿不一样呢?他又说不上来了。

过了元宵节,老朱的纸火铺子开了门,老裴他们也回老街上来接着摆摊。老祖几次在老街口见到这个中年人,看他往白云观进进出出好几趟,还进过老朱的铺子,在几个算命先生跟前都算了,最后才找到老裴;有时候是他独个儿,有时候还有另一个人,两人都穿身夹克。

约莫过了三个月,老裴消失了,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白云观里的一个道士。据说老裴和那个道士合伙骗了好几个算命者的钱,两人都被带走了。

关于那个中年人,有人说他是搞暗访的记者,有人说他是专程来调查老裴他们的便衣,也有说他是受骗者家属的,说法不一。总之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让老祖没想到的是,老朱听到这个消息倒没怎么吃惊,也不生气,照旧该怎么着怎么着,闲下来的时候站在门口晒晒太阳,偶尔在老祖的摊子上打打牙祭,顺便跟老祖掰扯几句闲话,老朱说,老祖听。

老朱的儿子小朱,初三毕业果然没考上高中,后来老朱把他送进了技校。

其余几个算命先生仍是摆摊算命,人多忙过了饭点的时候来老祖这里买个烧烤夹饼对付肚子。

老祖此前守在老街口,从未向西去过,这件事后倒进出了几次白云观,上炷香,磕个头,据说还跟观里一个老道士成了朋友。那个老道士须发全白,很有几分仙风道骨。

不知道是不是受老道士影响,老祖的摊子上又多了本周易。闲下来的时候,除了道德经,偶尔还会翻翻周易。不过也就是翻翻,客人一来,老祖便立马站起来,在围裙上蹭蹭手,乐呵着开始忙活。

各人的日子仍这么过,顺当也不顺当。

老街口还是老街口,一间纸火铺子,对过是一烧烤摊;向北五百米有个小学校,往西五百米是间道观,叫做白云观。白云观门前的大香炉始终烟雾袅袅。老街也还是老街,一溜儿青砖没一块完整的,沿街都是些老房子。

责任编辑 子 矜

小浒,本名牛美春,1998年生于兰州,祖籍甘肃会宁。曾出版文学作品集《且行且歌——写给十八岁前的我》,在《儿童文学》《读者》《中学生》等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十数篇。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猜你喜欢

老祖老朱摊子
复古馒头摊
孙悟空为什么姓孙
我的家
游老祖寺
逛菜市场,真是一大乐事
温馨的家
饿就快点走
妻子不在家
老朱的菜园
发誓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