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蒙藏天葬文化

2018-07-23张程程

青年时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天葬蒙古族藏族

张程程

摘 要:蒙藏两个民族因为地缘的相似以及历史上的交流关系,在生活习俗等许多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文以结构主义为视角,选取蒙藏文化中的天葬这一个侧面,通过对比蒙藏天葬文化的相似与差异,找出影响文化的内在因素,探寻文化的根本。

关键词:蒙古族;藏族;天葬

藏传佛教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习俗、艺术、文学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丧葬文化方面也不例外。藏族的葬礼有很多种,例如:水葬、火葬、土葬、塔葬、天葬等。蒙古族的丧葬形式和种类与藏族的除了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外,其余大体一致。下面就以天葬为例,简单比较一下蒙藏两个民族的丧葬形式。

一、蒙藏天葬的相似与差异

藏族天葬开始于十一世纪,人死了以后把他背到天葬台上,处理完尸体以后在尸体旁点起桑烟,以便盘旋空中的秃鹫看到。如果尸体被秃鹫吃干净了,代表很吉利,说明死者生前做了很多好事,他的灵魂可以升天,如果尸体没有被吃得干干净净,这说明死者在生前做了很多坏事,灵魂就不能升天,这是不吉利的。

蒙古族传统的天葬仪式,是将“死者的尸体面孔朝天,盖上一块写有经咒的布,放在荒郊野外,任狐狸、狼、食肉性禽吞食。三天后,亲属前来探视,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得很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啄噬。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的相似性在于二者都是将尸体置于野外,并放置几日,然后都是通过动物进行处理,而且对于结果的认知都是尸体被食尽是吉利的,灵魂可以升天,反之则认为是身前罪孽太多。而不同在于,对尸体的处理、捆绑方式不同,置于的地点也不同,藏族是置于高处而蒙族是置于草原。在处理尸体动物的选择上,藏族偏于秃鹫并以桑烟为信号,而蒙族则相对随意,任何鸟兽都可以。

二、影响蒙藏天葬异同的因素

(一)环境地理因素

任何地域的文化现象都是对该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结果。青藏高原地域辽阔,但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造成大部分地区长期处于冻土状态。因此,挖掘地穴埋葬尸体是很困难的。而且高原上也鲜有树木,这就为做木棺增加了难度。此外,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如果把亲人的遗体置于难以常常顾及之地,会给他们心理及情感上带来很大的压力。让亲人回归大自然便成了他们最纯朴的愿望,也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而实现这种愿望的直接表达方式便是天葬。

而影响蒙古族采用天葬的主要社会因素则是草原游牧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蒙古族祖先不可能用修造坟墓的方式來祭拜亡者。因为陵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方便后人进行祭拜的,但对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来说,去固定地方祭拜先人需要舟车劳顿,奔赴千里这显然既不现实也不合乎情理。

(二)伦理观念、思想根源

藏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对藏传佛教坚定的信仰使得人们对待生命存在也按照佛教的思维。在看待个人生命的归宿问题上,则把天葬作为临终时所追求的生命目标之一。藏族的天葬文化也包含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思想。苯教把万物有灵作为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都有神灵,自然界时刻与人类发生着关系,并制约着人类的行动。

蒙古族天葬仪式的信仰基础是原始图腾崇拜和萨满教。按照蒙古萨满教传统观念,人死后灵魂升天转世再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藏传佛教传入后,天葬开始作为蒙古族的传统丧葬方式,在贫苦牧民和下层喇嘛中盛行。对元朝蒙古族来说,天葬把尸体献给动物是一种具有施舍意义的行善行为。在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前,天葬时如果尸体在原野之中毫发无损,就会请萨满跳神超度亡灵。藏传佛教传入以后,则改请喇嘛诵经超度亡灵,实际这也是藏传佛教风俗对传统萨满教习俗形成的有力冲击。

(三)生态需求

在藏族天葬中,最后执行天葬的是秃鹫。秃鹫在清除野生动物尸体的时候,对保持大自然环境卫生起着积极地作用。它们不仅能清除腐败的尸体,而且它们的消化系统还能杀灭细菌,甚至排泄物也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据说秃鹫用它来涂刷自己的脚。

而蒙古族天葬仪式得以实施的重要生态保障则是完整健全的食物链。草原食物链的生态平衡问题关系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及其功能的稳定和良性发展。肉食动物在草原生态食物链中通常占有顶级捕食者的地位,它们不仅以草食动物等为食,也食腐肉。蒙古高原上大批食肉性禽兽的存在,是蒙古族天葬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它使得天葬的尸体被它们叼噬进腹中,避免尸体腐烂,发出浓烈气味,滋生有害细菌,破坏草原生态。

三、结论

相似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这一切都为天葬民俗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虽然在当今世人眼里, 天葬是一种奇特神秘的葬俗, 但是藏族人通过天葬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联系得更加紧密, 天葬也是藏族同胞人与自然处于相协调发展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而且天葬极大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与现在正提倡的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新丧葬形式和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指导思想是相一致的。本文通过对蒙藏天葬文化的对比分析找出影响文化形成的因素:自然、社会环境,地理位置,原始崇拜,宗教因素,伦理观念,思想根源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现象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同时对合理保护民族文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焦治平、胡冰霜.论藏族的丧葬风俗[J].青海民族研究,2003(3)。

[2]蒙古族简史编写组.蒙古族简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3]柏尔.董之学,傅勤家译.西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

[4]熊坤新,陶晓辉.天葬起源之探索[J].西藏研究,1988(3)。

[5]霍巍.西藏天葬风俗起源辨析[J].民族研究,1990(5)。

[6]呼日勒沙.蒙古神话传说的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7]哈·丹碧扎拉桑主编.蒙古民俗学[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天葬蒙古族藏族
地球流行“天葬”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天葬台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拍天葬?别说我没提醒你!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西藏天葬源流考——兼论天葬师角色歧视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