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中的叙事特色与表达效果

2018-07-23颜晓莹

青年时代 2018年12期

颜晓莹

摘 要:《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第二部著作。小说采用多视角叙事及时间交错的叙事方式,讲述爱迪死后在天堂遇见五个不同的人,以五个人的故事引导爱迪回忆自己的一生,从而反映作者对生命意义等人生哲理的探讨。文章独特的叙事方式更好地呈现了小说“外无瓜葛,内相联系”的生命观,但刻意的视角切换却打破了这一布局。

关键词:多视角叙事;关联观;表达效果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继《相约星期二》后的又一著作,该小说延续了作者对生命意义以及死亡的讨论,借助其富有特色的生命情感叙事模式,突显了“心灵救赎能让人超越死亡”这一主题。阿尔博姆擅长借助描写死亡来阐释生的意义,在意象塑造、文本构思、人物命运安排等方面独具匠心。笔者将通过分析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探究其对小说主题呈现的作用。

一、关联观下的叙事特色

小说开篇直接宣告主人公爱迪“死在阳光下”,而却以人生命的结尾为叙述的起点,运用倒叙讲述了在主人公在临终前50分钟里的回忆、对话、活动以及同时间发生着的大大小小的故事片段。这些回忆片段看似零散,但却为后文一一埋下伏笔。从这里开始,开始出现贯穿整部小说的重要关联观——“没有一个故事是孤立的。它们有时在拐角相遇,有时它们一个压着一个,重重叠叠,就像河底的卵石”。小说以爱迪在天堂的经历为主线展开,他先后在天堂遇见五个人,这些人中有他的亲人、战友,甚至还有与他毫不认识的陌生人。每个人表面上互不相关,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别人。

小说借助两种特别的叙事方式完成了不同故事之间的串联,一是叙述时间交错,二是多角度的叙事模式。首先是时间交错,小说叙事的时间是以爱迪在天堂遇见不同的人的先后顺序来推进的,在与这些人交流的过程中,穿插了人物对过往的回忆。随着爱迪思想的推进,相应穿插相关的爱迪重要的生日场景,一会儿在天堂,一会儿又回到爱迪生前,通过将每一个割裂的故事放置在历史纵向的时间线上,从而呈现出事件在历史发展上的联系。

至于小说中采用的多角度叙事模式,“这种叙述的特点是,故事的讲述由多个人物的讲述来完成,人物所讲述的故事交叉包容,在各自有限视阈的叙述中,实现总体叙述的无限性”。例如在写到上尉与爱迪逃亡的故事时,从爱迪的角度看,“他几乎肯定自己看到了,一个孩子大小的身影在燃烧的谷仓里爬行着”,于是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去拯救这一个身影的主人。而从上尉的角度看,爱迪在他们即将逃离之际“精神奔溃了”,于是上尉开枪将爱迪击倒以防他产生幻觉而白送性命。爱迪在天堂遇到的最后一个人,正是他在火海里看到那个身影的主人——一个为了躲避士兵而被活活烧死的女孩,上尉与爱迪的故事得到了解释。一个意外,三种视角,导致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小说中多次运用多角度叙事方式,形成了读者阅读时的悬念,一切似乎在读者意料之外,但又早有铺垫,在人意料之中。

二、小说的叙事主题

主人公爱迪每在天堂遇见一个人,讲完一个故事后,就用“第一( 二、三、四、五) 课”作为总结,阿尔博姆沿用《相约星期二》中的课堂模式,以平常的故事来阐释深刻的人生哲理。五个人,五段故事分别代表了五个人生哲理,构成了小说的叙事主题。

蓝皮人是爱迪在天堂遇见的第一个人,他们互不认识,却不知不觉地影响了对方的生命。蓝皮人为了躲避在街上捡球的安迪,不小心撞上了另一辆车,导致心脏病发而去世,而安迪却躲过一劫。蓝皮人的经历让爱迪懂得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就是这样强烈影响了另外一个人。这种影响看似随机,但背后却有如同蝴蝶效应般千丝万缕的关联。也正因为与别人的生命产生了关联,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爱迪在天堂遇见的第二个人是上尉,他曾与爱迪一起逃离战俘营,一起放火烧了战俘营的粮仓。爱迪在火光中看见人影,拼命想进营里救人。后来上尉为了阻止他身犯险境,开枪打伤了爱迪的腿,造成了爱迪的残疾。但最后上尉还是为了救队员们而被地雷炸死。小说中反复强调的联系观再次突显,“有时候,当你牺牲了一件宝贵的东西,你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失去它。你只不过将它传递给了另一个人。”牺牲并不是失去,所有的失去与获得之间都存在着守恒地互换。牺牲了自己,救活了队员;牺牲了生命,彰显了生命价值,牺牲实际并不可怕。

鲁比是爱迪生前工作的“红宝石码头”游乐场的主人,鲁比等待爱迪的目的是要告诉他关于爱迪父亲的事。在此以前,爱迪一直恨着他的父亲,童年期的忽视,少年期的暴力,青年期的专制,都给爱迪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鲁比原本只是爱迪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却在无意中遇见了爱迪的父亲,目睹了他临终前对自己妻儿的关爱。鲁比让爱迪了解了父亲的爱,化解了爱迪多年对父亲的误解,学会了理解和宽恕。

玛格丽特是爱迪从年少就一直爱慕着的妻子,然而她很早就病逝了,这使得爱迪一直在孤独痛苦中度过。在天堂的第四重里,爱迪遇到了他的妻子,并与她一同回顾了过去温馨甜蜜的生活。爱迪一方面思念妻子,另一方面却不禁责怪妻子太早离去。玛格丽特则告诉爱迪,“生命会有终结,但爱不会”。爱可以超越生命、超越时空,生命的终结并不会带来爱的终结。

爱迪最后在天堂里碰到的是一个全身烧伤的女孩,她正是爱迪在大火中看到的那个模糊影子的“主人”。爱迪无意之举导致了塔拉的死亡,在大火中消失的身影也成为了困扰他一生的噩梦。最終爱迪从塔拉口中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缘由,在天堂替她洗去了身上的疮疤。爱迪完成了通往天堂前的最后一课——自我救赎。

三、对比《1Q84》多角度叙事的表达效果

为了将爱迪与这五个人的故事更好地串连起来,作者采用了叙事时间交错和多角度叙事的方式将故事串联起来。多视角叙事填补了以爱迪单一视角叙事所留下的空白和疑惑,随着爱迪在天堂遇见一个又一个人,往事得到了多角度的展现,他对过去的理解和感悟也越发增进,形成了故事之间的张力。然而,小说在运用多角度叙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接下来笔者就村上春树《1Q84》中的多角度叙事与《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中的叙事特点进行比较,由此分析多角度叙事在文本中的不同表现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

《1Q84》中采用三个人物的不同角度共同讲述同一个场景和故事的多重内聚焦叙述模式,由于人物个人视角的局限,人物的故事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与悬念。同时,村上春树还频繁切换聚焦的视野,以天吾、青豆、牛河三人视角交替讲述故事。一方面,不同叙述视角下的故事相互补充,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打破读者阅读的连贯性,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天吾从深绘里口中得知自己深爱的青豆就在附近,回想起小时候与青豆一起抬头看月亮的场景,莫名就觉得青豆与月亮之间有着别样的联系,于是决定去附近的公园看月亮,看看能不能获得寻找青豆的启发。天吾爬上滑梯,环视四周,突然,他发现了天上有两个月亮——這是青豆所惊讶的景象。与此同时,在公寓阳台上的青豆也看见了在滑梯上的天吾。在接下来的青豆章中,以青豆的视角交待了她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以及看见天吾时的内心想法。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天吾看月亮的场景得到了不同的、多角度的展现。故事与故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纵向的时间线得以呈现,而是形成了两条交错的时间线并进。天吾在公园滑梯上看月亮时的行为连同周围的景象又作为另一幅景象进入了青豆的视野,在青豆的讲述中得以再现,增加了叙述的层次感。

与《1Q84》相比,《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的多重视角转换却不够自然。在写到爱迪得知自己间接造成了蓝皮人死亡的时候,作者直接在文中提醒读者“取一个故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再开始讲述事情是如何发生在爱迪身上。接着,在引入蓝皮人的故事前,作者再次提醒读者,“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同一个故事”。作者多次插入故事的讲述,缺失一种时空交错的意蕴,单纯地把每一个故事片段放置在时间轴上,叙述的层次感不足,使得读者丢失了因空白悬念产生的想象空间。

阿尔博姆对小说的精心布局随处可见,但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显得过于刻意。为引出爱迪在天堂中遇见的第四个人——他的妻子,作者先是回忆了交待爱迪的身后事的经过。牧师询问爱迪的优秀品质,多米尼克答道“爱迪,真心爱他的妻子”,由此继续展开爱迪与妻子之间的故事。小说的前面部分曾多次着笔塑造爱迪是一位资历丰富、认真负责的过山车修理工人。多米尼克作为爱迪的工友,不提其工作上的敬业,反倒仅提及对妻子的爱,这显然不符合小说的语境。

四、结语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通过小说多个叙事视角的切换,极力呈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人生命的存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另一个人,因此每个生命的价值都需要肯定,人亦需找到生存的真谛。然而,多视角叙述同时也为视角之间的转换、衔接带来了挑战,小说中作者直接介入文本,视角之间的衔接较刻意,反而破坏了小说极力搭建的“外无瓜葛,内相联系”这一布局。

参考文献:

[1]祖国颂.叙事的诗学[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张红艳,吴光军.论米奇·阿尔博姆作品中的死亡主题[J].文教资料.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