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葩逸丽香梨园
——记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张爱珍及其“爱珍腔”

2018-07-21周广学

戏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秀英唱段唱腔

周广学

今年7月30日,动人心魄的上党梆子“爱珍腔”缭绕于太原市解放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一间大教室里。这是著名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晋城市上党戏剧研究院副院长张爱珍应山西省戏剧研究所之邀,在该所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中西部地方戏曲评论人才培养”课堂上授课。张爱珍谈“爱珍腔”,唱“爱珍腔”,使来自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的青年才俊们听得热血沸腾、如痴如醉。课后,这些喜欢戏曲、研究戏曲的评论者们纷纷感叹:“‘爱珍腔’果然名不虚传!”“上党梆子不容小觑!”来自成都大学的学者王淼表示:“张爱珍这样的演员放在全国也是大家!”这再次表明,“爱珍腔”没有地域阻隔,不受环境限制,天南海北,无论哪里的人听了,都能感受到其无可抵挡的魅力!

上党梆子为山西晋东南地区的代表剧种,在当地自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传统的上党梆子,尽管被称作“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却不易被晋东南之外的人接受。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外界甚至普遍认为上党梆子是土戏,是“吼”出来的腔调。80年代中期,经过一批有潜力的青年演员们奋力开拓,上党梆子终于为自己争来了脸面,其高亢激昂、粗犷豪迈的传统唱腔和明媚嘹亮、婉转多情的“爱珍腔”,在省内得到广泛认可。而从那时至今30多年间,真正能够让全省乃至全国戏曲界热爱并津津乐道,甚至学习、模仿、传唱的,首推别具一格的“爱珍腔”。

张爱珍主攻青衣、小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爱珍腔”就风靡于晋东南地区。张爱珍的名字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老百姓中间流传着这样的话:“看爱珍戏,四五夜不睡;听‘爱珍腔’,四五瓶不醉。”“爱珍腔”较之传统的上党梆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被誉为“上党梆子一绝”。当年,有专家如此评价“爱珍腔”:“行腔婉丽,吐字真切,韵味十足。高音区清纯明丽,上下通透;中音区圆润甜美,哀婉缠绵;激情时声震云天,撼人心魄;委婉时柔情似水,风情万种。‘爱珍腔’腔以情出,腔行情浓;以情制腔,腔尽意不尽。”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爱珍腔”,声腔更为丰富,腔体更加完善,并在理论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建树。2017年4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与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山西戏曲“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上,“爱珍腔”被正式确定为上党梆子新流派。

小小定林寺,走出大角儿

张爱珍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甜,柔,美。童年时代,她便是她的村庄——高平官庄村有名的小歌手。1972年,13岁的她考入高平县“青年文艺培训班”,正式开始学习上党梆子。

培训班位于离县城15华里的定林寺。这儿山清水秀,林木幽深,环境优雅静谧,适于学艺。寺门外有棵大松树,松树四周有一片开阔地,一般春、夏、秋三季,学员们就在树下练功;遇到下雨天,或到了冬天,天冷了,他们便收拾刀枪棍棒,回到寺里的两间大殿,继续他们的作业。

因为张爱珍嗓子出众,老师对她的唱腔训练格外严格。早晨喊嗓,要求她由低而高,先把嗓子喊热,再渐渐升高,放大,还要求她把丹田气练好,把脑后音练好。唱的时候,时时提醒她,把丹田、胸腔、喉部合成一体,让气息贯通,同时把内心的激动之情唱出来。在“青训班”学习唱腔,开蒙课便是唱片上的上党梆子名家吴婉芝的经典唱段。吴婉芝的唱腔朴实大气,行腔简洁,特别有韵味。张爱珍对吴婉芝的每一个唱段都逐字逐句地模仿,并用心领悟。最终不仅唱得“像”,而且能把其中的神韵唱出来。当时传统戏处于停演的时期,而吴婉芝的经典唱段都是传统戏的,张爱珍和同学们就在实际演出时,换掉词,留下腔。

除练习唱腔,每天的踢腿、劈叉、下腰、拿大顶等也是必修课。每次从基训课上下来,张爱珍就像落水的小鸭子一样,所有的衣衫都湿透了。但是,她谨记老师的教导:任何一个戏曲演员,如果不把身上练得四肢松弛柔软,上下灵活一致,让全身的关节都得到解放,将来在舞台上表演时,就很难做到手、眼、身、法、步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因此无论严冬酷暑,无论风霜雨雪,她从没间断过训练。

张爱珍家境贫寒,平时缝补、拆洗都得靠自己。就是平日吃的“周转粮”,每半月从山下粮店往山上的学校带一次,张爱珍没有车,也都是自己爬十几里山路,背上山去。艰苦的生活成为她刻苦学习的另一个动力。在学戏的过程中,张爱珍也像她一贯的生活一样,从不怕脏怕累,该跌下身来时,即使地上有一滩污水,也毫不犹豫地跌入其中。

就这样,五年下来,她的嗓音更加清脆悦耳,底气更足了,表演也是有身有段,有架有势。1976年年底,张爱珍自“青训班”毕业后,被分配到高平人民剧团。次年初,剧团从京剧移植了《蝶恋花》,张爱珍被委以重任,饰演主角杨开慧。为了演好这出戏,张爱珍和同事们赴北京观看李维康的《蝶恋花》。那时,古装戏即将在全国复演的消息已经传开,北京已开始演出《夜奔》。张爱珍和同事们除看了《蝶恋花》,还观赏了李少春的《夜奔》,感到收获很大。张爱珍认真琢磨李维康、李少春等名家的唱腔、表演,从中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回来后,他们用20多天的时间,就排出了上党梆子《蝶恋花》。在高平上演后,马上引起了轰动,连演20多场,场场爆满。初出茅庐的张爱珍,不满18岁即显示出驾驭上党梆子非同寻常的能力。原晋东南地区文化部门的领导听说后,亲自率领“三团一校”全体演职人员,赶到高平观看、学习、交流。

张爱珍不仅现代戏演得好,传统戏也演得有味。演出《蝶恋花》后,张爱珍的团里很快就排练传统戏了。由于在“青训班”学艺时,没有学过传统戏的身段动作,张爱珍就虚心向团里的老演员求教,到太原向名家学习扇子功、水袖功,她钻研人物、学习身段双管齐下。经过几番苦练,把《逼上梁山》中的林娘子、《英台抗婚》中的祝英台、《秦香莲》中的秦香莲、《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都演得非常动人。

1978年,张爱珍排演《皮秀英打虎》,这是吴婉芝的代表作。戏里的一些唱段她在学校时已跟着录音学过,现在又随着唱片反复琢磨、练习,对吴婉芝的行腔、运板深入研究,体味如何运用唱腔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正式演出后,张爱珍的戏不仅轰动了高平,而且轰动了整个晋东南。每到一个台口,往往要将《皮秀英打虎》演上两场才能基本满足观众的需求。一次在高平米山演出,由于观众太多,一些观众挤不进剧场,致使幕布一次次拉开又一次次关上,最后硬是关了剧场的门才开了戏。1981年,因演《皮秀英打虎》中的“吵窑”一折,张爱珍在全省青年优秀演员评比中,获一等青年优秀演员奖。

自觉创新,乃成一代风流

上党梆子传统唱腔的显著特点是高亢激昂,雄健豪放。但过去由于过于追求高亢,使其发音存在高、尖、响、炸的弊端,不能很好地表现意境;加上大锣大鼓的强烈伴奏,外地人多半听不懂,就是许多当地人,也觉得难受。再则,上党梆子过去男人戏多,女人戏少,这也是造成其粗犷刚健有余,委婉细腻不足的原因。张爱珍经过几年的演出实践后,像其他一些有经验的老演员一样,深感上党梆子要想发展,就必须对唱腔进行改革创新。

1981年,张爱珍被调入高平上党梆子青年团,该团在排练《皮秀英打虎》时,张爱珍仍饰演女主角皮秀英。在之前两三年的演出过程中,张爱珍逐渐发现,皮秀英的一些唱段由于旋律变化不够,不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为了表现皮秀英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她和音乐设计冯来生配合,将皮秀英的一些唱腔作了改革。如为了表现皮秀英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她情窦初开的微妙心理,将“藤罗架上藤花开……”四句唱词,在原先的【四六板】中糅进行腔简捷的【一串铃】和旋律优美的【葡萄架】,令观众赞叹不已。

尽管初步的创新收获了喜悦,但她同时也认为:“传统是根,是源,是本,必须敬畏。只有敬畏传统,才能更好地发现传统,发展传统。”因此,她告诫自己,改革创新,必须始终十分慎重。

为了强化自己传统的根基,她希望得到名师的指点,她内心渴望拜吴婉芝为师。而关心上党梆子发展的吴婉芝其实久已关注她。在1981年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评选全省青年演员好唱段时,吴婉芝以一个普通听众的身份,把自己仅有的一票投给了张爱珍。1984年,张爱珍终于迎来了这个令她激动的时刻。那时,晋东南地区进行现代戏汇演,张爱珍主演了《梨花沟》,获得了表演特等奖。当晚,演出结束后,担任评委的吴婉芝来到后台,将一包礼物送给张爱珍,并紧紧握住张爱珍的手,连声说:演得好,演得好!吴婉芝送给张爱珍的礼物是两块布料,一块是可做棉袄的绿缎子,一块是裤料子。这标志着吴婉芝已经收张爱珍为入室弟子了。

在后来的岁月里,吴婉芝不仅在艺术上给了张爱珍悉心指导,生活上也特别关心她。有一年张爱珍胃不好,在乡下演出常常吃不下饭,吴婉芝听说后,把红糖和姜粒调和在一起做成丸状,托人给她带到乡下,让她暖胃。张爱珍经常向吴婉芝请教,吴婉芝一边为她示范,一边叮嘱她,唱的时候要依据字的四声行腔,突出重点字、词、句。比如《秦香莲》中“卖了纺车又卖衣衫”,突出“卖”“纺车”“又”,就把秦香莲生活之艰难凸显出来了。张爱珍吸收了吴婉芝吐字清晰、行腔婉转有韵味的优长,又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强调声音的质量,运用润腔等技巧增加了情浓意深的新韵味,提升了审美高度。

对传统唱腔,张爱珍认为,能够表现人物的,就坚持传统,但要“新唱”,也就是要锤炼自己的发声方法。演唱要有内涵,有灵性,特别注重以“情”制腔,以“气”控声,以“声”抒情,以“字”释意,以“韵”贯曲,以“味”染腔。比如她对《秦香莲》就是这样处理的。对那些唱腔不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戏,比如《杀妻》,则进行改革、创新,以增强戏曲艺术的表现力。总之,要让老腔新唱、新腔新唱成为常态。

在张爱珍的演艺生涯中,她不仅遇到了吴婉芝这样的好老师,还遇到了好的创作团队,尤其是音乐设计吴宝明和冯来生。1986年,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对传统戏曲《杀妻》作了加工。此时,张爱珍被借调到该团饰演剧中女主角王玉莲。“窗前梅树是我友”一段原有40多句念白,为了让其更加感人,除内容由“二求”改为“三求”外,在张爱珍的提议下,冯来生和吴宝明将其改为成套的唱腔。开头“报国仇雪家恨名正言顺”四句设计成上党梆子中最过瘾的唱腔“一马三箭”,慷慨激昂,接下来是四句念白和一声悲凉凄切的叫板,十分感人。再往后的设计则更为精心:如果是传统的垛板一直唱下来,难免显得呆板冗长,张爱珍又提议,能否像《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唱的“娘啊娘,儿死后……”那样,给人又激烈又哀婉的感觉?这样,这段唱腔中,前面的“窗前梅树是我友,园中桃林知我心……”等6句就设计成了【扑垛】,中间又反复插以【扑垛】,最后转【紧大板】【扬腔】。整个唱段长达18分钟,唱出后果然不同凡响。悲痛,缠绵,一气呵成,惊天地,泣鬼神,被观众誉为“千古绝唱”。全国各地许多男女戏迷,都暗中跟着张爱珍的演唱学会了这一段;还有许多年轻人,因为看了《杀妻》而喜欢上了上党梆子。

用声腔来刻画人物一直是张爱珍的长处。1988年,她在《两地家书》中饰演女主角卓文君,演唱更见功力,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入情入理入画入意,成为“爱珍腔”的又一高度。至此,“爱珍腔”由《皮秀英打虎》时期的婴儿期,经过幼儿期、豆蔻年华,步入了成熟期。1991年,张爱珍凭《杀妻》和《两地家书》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5年,她又获得第三届中国唱片“金唱片”奖。

但荣誉并未使张爱珍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紧接着,她又排演了《柴夫人》《路魂》《走出大山》《塞北有个佘赛花》等戏,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创新。

培养后人,开花结果

2011年5月26日晚,央视戏曲频道“九州大戏台”栏目播放了张爱珍的上党梆子个人演唱会。富丽堂皇的舞台美术,意境深邃的民族音乐,加之不时点缀其间的清雅淡远的女子合唱,托举出张爱珍独具特色、流光溢彩的“爱珍腔”。上党梆子昆、黄、罗、卷、梆等多种声腔,通过张爱珍迷人的嗓音缭绕在千千万万听众的耳畔。在上党梆子历史上,个人演唱会走进万人瞩目的央视戏曲频道还是第一次。

为了举办这次演唱会,张爱珍进行了10年的努力。她每天沉浸在上党梆子中,一边挖掘传统,一边丰富“爱珍腔”;日复一日地探求一腔一调,研究发音吐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演唱会中多数唱段是新学的,其中包括久已失传的上党昆曲、昆曲时调、罗戏等。在演唱中,她特别注重“弹 ”“ 顿 ”“揉 ”“滑”“润 ”“ 勾 ”“颤 ”“挑”“ 甩 ”等 技巧的运用。她的唇、齿、舌、喉、牙都是有讲究的;每一个字怎么唱,怎么拖腔,在哪里停一下,她也都经过了反复研究。她的唱腔中含有多个音色层,含有不同的意境,她的声音甚至能够让观众听出角色的年龄、性格、成长环境及对象的远近等等。2012年7月,张爱珍参加台湾新竹市第二届“竹堑国乐节”,与新竹市青年国乐团联合举办“上党梆子张爱珍名家演唱会”,扩大了“爱珍腔”的传播范围,增强了上党梆子的影响力。

个人演唱会是对张爱珍数十年从事演艺事业的梳理和总结,同时也为上党梆子宝库中增添了不可多得的财富。演唱会的唱段中,声腔更丰富,腔体更完善,无疑也为今后的传承工作带来了更好的教材。

多年来,张爱珍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为上党梆子培养后继人才的问题。作为一代名演员,她认为,培养后来者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她必须要有这种担当。如果仅仅只是自己唱得好、演得好,不管外界怎样好评如潮,她的内心还是感到不够全面。当然,她已收有入室弟子,还为许多演员和戏迷传授上党梆子,但她觉得远远不够。她想要办一个戏曲班,培养一大批学生。她梦想着碰到一个机遇和平台,能够让自己施展抱负。2009年,她被选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后,这种愿望更强烈了。

机会总是礼遇有梦想、有准备的人。2012年,“上党梆子张爱珍传习工作室”终于挂牌成立,并很快与高平中专联合开办了“戏曲班”,张爱珍亲自传徒授艺。为了招来学生,张爱珍垫上资金,走到乡下老百姓中间,为他们演唱上党梆子,宣讲戏曲之美。至今六年间,她招了三批学生,培养了103个小苗苗,其中产生了第一代上党梆子女司鼓、女锯琴,还有5人获得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这些小苗苗让她爱得要命,她几乎每天泡在学校,呕心沥血,很少和家人团聚。她说:“我就是特别希望上党梆子未来更好,我个人什么也不图,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她的入室弟子和学生中,有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有人获得山西省戏曲“杏花奖”,中国戏曲“红梅奖”等多个奖项。如今,“爱珍腔”已经有了杜建萍、索伟琴、张敏丽、宋晋梅、邱亚萍、魏璐颖、张敏、杨玉婷、牛瑞怡、张明月、杨述婷、孙雪梅、李雅娟等优秀的传承人。

但传唱“爱珍腔”的,并不限于张爱珍的入室弟子和学生,还有大量的戏迷、票友,范围甚至拓展到晋东南之外,乃至全国。张爱珍总结“爱珍腔”有四大特点:一是唱情,二是传神,三是韵味浓,四是大量运用“整唱型”为主的唱腔板式,使好听的唱腔,变得易学、易记、易传唱,便于传播。她的《柴夫人》中的“心颤抖眼含泪拜读血本”,《两地家书》中的“说什么全然不念旧日恩深”等唱段,被大家深深地喜爱。最著名的是《杀妻》中的“窗前梅树是我友”,很多人为自己会唱这一段而感到自豪。如今,《杀妻》已被世界学术贡献奖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世界学术贡献奖作品金奖”,中国戏曲学院将其立为教学剧目。

是的,“爱珍腔”使上党梆子这个地方剧种走远了,它的芳香弥漫于整个中国戏曲界,醉倒了广大观众。

猜你喜欢

秀英唱段唱腔
绵绵古道连天上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一弯新月挂半天
同期听力(六)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