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时代 世界新机遇—第九届国际基建论坛在澳门盛大开幕

2018-07-17萧素芳

城乡建设 2018年13期
关键词:澳门基础设施一带

■ 本刊记者 萧素芳

6月7日~9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成功举办。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晓松、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公署副特派员袁恒革,赤道几内亚总理弗朗西斯科·帕斯卡尔·奥巴马·阿苏埃(Francisco Pascual Obama),以及来自各国的55位部长级嘉宾、30多家国际和多边金融机构高管出席了本届论坛。

本届论坛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为主题,吸引全球政、商、学、媒各界精英共同研讨在全球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技术变革、模式转变等培育基础设施发展与国际合作的新动能,促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

一、“一带一路”助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在发言中指出,助力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央政府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的大力支持,借助澳门在制度、地理、文化等方面优势,澳门将开启规划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征程。崔世安表示,国际基建论坛在澳门举行七年以来,与澳门的“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发挥了叠加效应,成效明显。未来澳门将善用这一平台,发挥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建合作。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在发言中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参与和推动国际基础设施合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做出的贡献:2013年~2017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累计3629.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累计2307.6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0.5%和47.9%。目前,国际基础设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总量相对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压力导致以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旧有模式难以持续;高污染、高能耗及高排放的基础设施对气候、环境和资源的不利影响也日趋显现,与此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又要求各国必须抓住新的增长动能。

高燕副部长对未来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各国应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基础设施国际合作。二是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基础设施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新动能。三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她强调,中国一直支持并积极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推动有条件、信誉好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深化多双边及第三方的合作,积极打造利益共同体。

赤道几内亚总理奥巴马在发言中表示: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了新经济模式的出现,但这一切均归功于日益全球化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当前国际基础设施合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金问题,鼓励和促进公私领域合作变得尤为重要。赤道几内亚将坚持推动《赤道几内亚2020远景规划》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并愿同各方合作共同。奥巴马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在国际基础设施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为全世界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带来福祉。

二、2018年度“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和《指数报告(2018)》发布

论坛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发布了2018年度“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和《指数报告(2018)》。

根据《指数报告》,“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呈现诸多新特点:一是,总指数创新高,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市场呈现良好前景。二是,东南亚市场热度最强,印尼蝉联国别排名首位。三是,交通与电力行业为国际基础设施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发布仪式上,房秋晨会长公布了2018年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得分领先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俄罗斯、越南等国榜上有名;巴西、葡萄牙、安哥拉等国则位居葡语国家前三位。

房秋晨会长谈到,2018年度指数研究也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对现有多双边合作机制带来影响;部分国家政府更迭增加了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的不确定性;一些产油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尚未走出经济低谷;跨国基建参与者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

三、发布《“一带一路”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白皮书》

6月7日下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白皮书》。《白皮书》调研了9个“一带一路”沿线及域外国家,与80多家中外企业、20余家国际机构和智库机构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中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在建基础设施项目近20个。《白皮书》以“让发展可及”为主题,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情况。

《白皮书》分析了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竞争力情况显示,中国的基础设施竞争力在全球居于高竞争力集团,在交通领域优势尤其明显,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互补潜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也显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总指数达到近10年来的峰值,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白皮书》还指出,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起步相对较晚,但学习很快,许多企业积极践行在建设质量、劳工权利、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领域的社会责任,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被动走向主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白皮书执笔人俞建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类合作蓬勃开展,成果超出预期,充分显示出倡议的生命力。《白皮书》对过去几年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未来基金会还将与各方合作,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对沿线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影响评估和案例研究,并积极探索在沿线国家开展软性基础设施合作,包括在其他国家合作推广校餐计划以及其他儿童发展项目,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做出我们的贡献。

为期两天的会议,举办了一场专题论坛,两场主题论坛,十一场平行论坛和活动,同期还举办了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第四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科技革命和创新驱动、加强合作共拓第三国市场和服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也为应对市场挑战、排除发展障碍和化解风险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让与会嘉宾借助高峰论坛平台,交流思想、传播经验,从而增强了各方互信,扩大了务实合作。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630多家单位逾1800人出席,其中包括110多家ENR250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79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和20多家国际组织的高管和代表。

猜你喜欢

澳门基础设施一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澳门回归日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