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剧《理查三世》与隆克瑞恩电影的互文性解读

2018-07-16邓建波

北方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互文性电影

邓建波

摘要:《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历史剧。1995年隆克瑞恩对这部历史剧进行了一些改编:删减角色、改编台词、组合场景等,但该剧作为莎剧《理查三世》的互文体,仍忠实于原剧。

关键词:隆克瑞恩;互文性;电影;理查三世

目前,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主题思想、人文主义、史料来源、魔鬼主题、独白、浪漫主义色彩、悲剧性及人物形象方面的。与电影结合的研究寥寥无及。而如今,莎士比亚影评已渐渐成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者开始注意到莎士比亚作品与电影的关系,并把它作为学术研究课题。对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拍摄出来的电影方面的研究,学术意义重大深远。其中,改编手法、改编细节、电影与戏剧的比较等,都可以研究出非常有意义的结果,丰富莎士比亚研究整体。因此,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将理查德·隆克瑞恩导演的电影《理查三世》与莎士比亚的这部历史剧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奥利弗的改编手法、增删情节、对比异同,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剧。

一、电影《理查三世》与历史剧比较分析

1995年,理查德·隆克瑞恩导演了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但他对这部剧进行了改编:删减角色、改编台词、组合场景等。影片将死亡场景展现了出来。与莎剧不同的是,海司丁斯被吊死而不是被砍头;克莱伦斯被刺穿喉咙而死而不是在酒桶里被淹死。除克莱伦斯之外的死前独白也省略了。该片删减了道赛特侯爵、葛雷勋爵和玛格丽特王后等角色。

影片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由原著中1483-1485年变换到1930年世界大战时期。伊安·麦克莱恩出演理查三世。他为了篡夺兄长的王位,为所欲为,不惜一切代价除掉争夺王位的所有对手。影片中,理查三世以一个法西斯统治者的身份出现。他的制服及上面的红色横幅﹑一脸坏笑﹑阴险狡诈的模样使观众自然而然联想到希特勒。正如Peter Samuel Donaldson指出理查三世和希特勒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关于这一场景的选择有很多争议。有些影片评论家称其为错误的时间旅行,古怪离奇。Jack Kroll称隆克瑞恩的《理查三世》给观众带来了真正的视觉盛宴。美国《旁观者》电影评论家Richard Bowman赞这一场景为明智之选,最佳之作。隆克瑞恩不仅巧妙地改编了这部剧,还在忠实原剧的前提下为此注入现代活力。通过隆克瑞恩创作的理查三世形象,观众将其与希特勒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统治者的心灵,人类黑暗的一面及观众与反面人物之间的关系,深化了主题,加深了观众对理查三世统治的理解,增强了电影的吸引力。

影片与莎剧的开场白也大不相同。莎剧以理查德的独白开始,而在影片中,这一经典的独白以演讲开始。影片的开场格外振奋人心。观众一开始就目睹国王被杀,载歌载舞,庆祝新统治。处处充满了舞蹈和欢乐,也充满了讽刺意味。歌手在唱克里斯拖弗·马洛的诗《激情牧人的情歌》。马洛与莎士比亚同年出生。有学者质疑莎士比亚的剧作实际上是由马洛代笔。这首短诗是英国文学诗中最优美的抒情诗之一。它有着田园抒情诗的风格。诗中的牧羊人享受着乡村生活,充满对爱人的纯洁感情。通过描写恋人们在远离世事喧哗繁鬧的山野怀抱中生活,传达了一种不可言传的真情。此诗在该片中出现具有讽刺意味,并且表达了理查三世对真实爱情的渴望。

隆克瑞恩对莎剧和历史进行了很大的改编,尤其是理查德向安夫人求婚一幕。莎士比亚创作了这一场景,隆克瑞恩又将其添油加醋。莎剧的求婚场景发生在安的岳父的棺木旁,而影片将这一场景改变为她丈夫的棺木旁,这与历史也有些出入。为了加快电影的节奏,隆克瑞恩将安夫人塑造成一个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时髦的、空虚的、寻求刺激的人。求婚场景吞戒指的那一幕发生在最不浪漫的地方——装满尸体的太平间。理查德用嘴把戒指从他手上移下,置于舌上,将其用口滑进安的手指。随后,理查德在安前跪下,恳求她用他的剑为她丈夫报仇雪恨。而安被他这一暧昧举动弄得神魂颠倒,尽然软绵绵地拒绝了他的请求。莎士比亚强调了这个恶魔在受害者棺材旁求婚的这一可笑场景。而这一场景自始至终都被当作一场雄辩之战,连理查德都自认为他自己能言善变,机智过人。理查德为了一个秘密的阴谋和安结婚,安却浑然不知。安夫人在影片中形象鲜明。她的死亡场景甚是凄凉:蜘蛛爬过她的脸。理查德多次被称为蜘蛛。因此其间有明显的线索。隆克瑞恩也暗示了安被理查德谋杀,但这与历史并不吻合。

与历史和剧不同之处还有该片的暴力镜头。电影以理查德射杀了爱德华王子开始,而后又是亨利国王被杀害,还有克莱伦斯在酒桶里被谋杀。提瑞尔把水泼到受害者的脸上,割破他的喉咙,把他奋力挣扎的身体按在水下。浴桶里的水被血染成了鲜红色。然后是海斯丁斯的处决。随后,提瑞尔用一根军车后部的细铁丝把血淋淋的勃金汉勒死。当时理查德坐在军车前面,镇定自若地吹着大烟。最后,在波士委战场,到处都是坦克、吉普车和马,理查德的吉普车陷入沟中,他一枪射中提瑞尔的额头,又一个受害者命丧黄泉。这些暴力场景满足了观众的杀戮欲。

除此之外,隆克瑞恩也增添了一些性镜头来刺激和掌控观众。电影一开始的宴会上,爱德华国王的护士给了他一片药,爱德华将其放进嘴里后,手在她的裙下游荡,显现出他对女人的渴望。影片中观众可看到理士满与伊丽莎白赤裸于白色的被单下,可想而知他们未婚就偷食了禁果。当然,这些场景在历史和莎剧中并不存在,纯属虚构。

莎士比亚杜撰出玛格丽特这一角色,隆克瑞恩却没让她出场。隆克瑞恩为了使情节简单,将这一角色省略,但没有了她的诅咒,没有了那种神秘感,理查德的罪恶也弱了三分。

二、结语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文学作品及电影改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一些文学作品改编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时空概念主要靠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在表述同一个故事情节时,电影故事取材于文学内容,它们在时空变换方面既存在区别又有一定的差异,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形成完整的表述过程。尽管隆克瑞恩对该剧进行了很多改编: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由原著中1483-1485年变换到1930年,删减了道赛特侯爵、葛雷勋爵,和玛格丽特王后等角色,重编了台词,增加了一些性和暴力场景,但他还是坚持保留莎士比亚之魂。台词依旧真实,向观众展现出原本面目。影片忠实于莎剧《理查三世》,只不过为了迎合观众需求,赚取钱财,巧妙运用了电影技巧将该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洪芳.理查三世的新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6):184-185.

[2]李玉平.互文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廖红燕.从电影《理查三世》看莎士比亚笔下的魔鬼[J].电影文学,2013(8):81-82.

[4]卢忱.“看”与“被看”的辩证反思—以理查三世为例[J].电影评介,2016(20):50-52.

[5]王东.《理查三世》中的魔鬼主题与艺术技巧初探[J].电影文学,2010(3):105-107.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猜你喜欢

互文性电影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