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英汉语篇特征对比研究

2018-07-16王潇潇赵艾

北方文学 2018年9期

王潇潇 赵艾

摘要:本研究借助自建小型英汉语篇翻译对应语料库,对五类体裁的60篇英汉语文章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语言衔接特征。研究发现,各类体裁中英汉语衔接功能存在显著差异,英语各类衔接词运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衔接手段比汉语丰富。分析结果证实了英汉语篇的衔接特征和组织结构,进一步揭示了英语延续性的时间性特质,汉语的离散性的空间性特质。

关键词:自建语料库;英汉语篇;衔接手段

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它表达的是意义而非形式。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分析英汉语篇衔接对比,能揭示英汉语言的衔接特征,进一步体现英汉语言的差异,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带来一定启示。本文采用自建语料库,分析英汉文章中的衔接手段差异,进一步印证英语的时间性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一、语篇分析与衔接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作用不仅在于其是一个系统,更体现在其功能性,衔接是语言语篇功能的重要体现。韩礼德和哈桑(1976)在著作《英语的衔接》中指出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和书面上完整的表达可视为语篇,他们认为衔接是语篇语言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当一个成分依赖另一个成分便产生了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衔接是语言系统中语篇的重要组织成分,通过这些成分把结构上没有关系的成分互相连接起来。本文主要考察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分别在英汉语篇中的运用情况,以探究两种语言的语篇特征。

二、英汉语篇衔接对比分析

语料收集

本文的语料来自从中国日报网、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芝麻搜索网站、沪江英语网站等媒体,包括科普类、旅游词、演讲词、文学作品和法律文本五类体裁,各6篇英汉对照语篇,共60篇语篇,42000多字。

本文分别对60篇文本中衔接手段进行人工分析并逐一统计其衔接手段数量占比,总体分布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1)五类文本英文衔接手段比重都远高于中文衔接手段比重,平均差距为2.6倍;2)科普类和法律文本英汉衔接差异最大,演讲词差别最小,演讲词偏向于口语化;3)英文文本中衔接词频次顺序为文学作品、演讲词、旅游词、法律文本、科普类;中文文本中衔接词频次顺序为演讲词、文学作品、旅游词、法律文本和科普类,纵向排列顺序基本一致,说明译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文特色;4)语言结构特色导致在横向分布时,英文衔接手段远高于中文,但语言的衔接手段和文本体裁没有直接关系。

英汉语言的差异决定在衔接手段方面,英语倾向使用明确的衔接手段,而汉语擅长使用逻辑上的衔接手段。王文斌(2003)指出英民族注重时间,汉民族注重空间。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影响使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而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王文斌、崔靓(2016)进一步阐明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在句构上表现为勾连性和延续性,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则表现为块状性和离散性。英文篇章有显性的连接手段,因此是连续的,而汉语的篇章缺少形式衔接具有块状特征。以下从语料库中选取的例句进一步说明。

例1:考古发现,这种长相和老鼠类似的啮齿动物是人类的祖先,虽然这位祖先的外貌不是很出众。近日,朴茨茅斯大学的古生物学者们在多赛特郡的侏罗纪海岸发现了这种生活在1.45亿年前的小型夜行哺乳动物的残骸。

例1来源于科普类文本分析,英文衔接手段的使用使文本更具有形式上的连贯性,英文中指示包括it,this,us,the 等词,其中the出现3次,是英文中特有的指示词。连接方面,英文和中文为保持一致性,时间性的连接词例如recently 都有出现,但其位置分布一定程度也说明了英文延续性和中文块状性特点。

五类文本中,科普类文章和法律文本衔接手段占比差距大,原因在于不同体裁语言差异。相对于其他体裁,科普类与法律文本更要求语言严谨,尤其法律语言,要求字句精准,故更能体现语言特色。以如下为例:

例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例2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文表述精炼简洁,少用形式上的衔接手段,多以逻辑意义上的衔接表述整体意思,仅使用“并”和“这”两个连接词。英文翻译文本则更符合英文语言时间性特质,大量使用连接手段,如the在例2中词频为6次,同时使用and 连接,that引导从句等衔接方式使英文表达更地道,更符合语言特色。

三、结语

衔接手段对比分析能有效揭示英汉语言特点,英文语篇中的衔接手段远多于汉语语篇,分析五类体裁衔接手段进一步说明英语时间性和汉语空间性特质,英语中衔接手段的使用使英文更具有形式上的延续性,汉语呈现块状分布。这一特征已被应用到外语教学,外语翻译等领域,能为英汉语言学习者提供一定啟示。在翻译方面,译者不仅仅要符合篇章本身语言特色,同时要考虑译文语言习惯。语篇衔接手段在每一具体类型的分布以及非形式化的衔接手段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B..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

[2]王文斌.论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时空性特性[J].中国外语,2013,3:29-36.

[3]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163-172.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