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的《史记》文学评论

2018-07-16王艺泽

北方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见解史记

王艺泽

摘要:《史传》为中国史上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历代都有很多这样的评价。《史传》是文学史上很经典的合作,它独特的纪传体体例为后世史书的写作开创了新道路。它相关的文学评价和史学是同一个阶段进行的,开始在魏晋朝代的时候,在唐代的持续发展的时机,《史传》的地位也进一步的提高。宋代在很早以前的发展就非常的突出和先进,提供了很高的文学相关的参考价值。而本文阐述了宋代的关于《史传》文学方面的思想。

关键词:史记;见解;价值的含义

作为一种事实的态度反应不同朝代的社会阶层以及鲁迅先生是这样评价关于《史传》:“史家最经典的著作,数离骚最是经典。”而在这个时候《史传》和司马光作品《资治通鉴》一起称為“史学之的双壁”。汉朝有一个历史学家曾经说,司马迁“他的文章比较直接,但是 这就是事实,不虚假,不隐藏恶形,这就是所说的实录。”它更加通俗的说就是,他的写作比较合情合理,存在的东西又是可靠,不光只是说说而已,不把坏的事情隐藏起来。司马迁的科学思想非常欣赏,与《史传》的事实具有一致性。《史传》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非常大和非常重的影响。

一、人物考究的个性化写实

《史记》以真实记录不同朝代的时事变迁,为后世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价值,同时也以高妙的艺术手段为后世文学的表现提供了良好的研习价值。《史传》把人物当作主要的中心线索,这是历史之上非常大的变革,宋代的人也对此作出了很大的一个关于这个书的评价。而“司马迁的文学修养非常的高深,就算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他都可以把它处理的非常的恰到其处,井然有序,加上他看的高,见识也非常远,写的又是那么的生动,用笔劲度也够,感情又是那么得丰富,随便的就可以写出来,永远有用不完的词句,个人形象又非常的鲜明,一招就可以说到点子上。”在《史记》中作者也有用人来写事,把一个人的一生都写了出来。主要写关于“个人”,并非常注意“个人”一切的复杂的理念。

二、《史记》在叙事写人上表现一种互见性

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以人物为叙事核心。在人物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以人叙事,常常在人物表达时给予了丰富的褒贬色彩。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对于《史记》叙事写人的评价特点是简而明,直而宽,隐而章。作者在叙事写人时对于把一个人的缺点描绘出来的时候,一般就是描述于关于其他人的传记之中,但是在关于自己的传记当中是大加赞美,以表示其人的优势与个人的亮点。这样的表达方式把《史传》描绘的绘声绘色,《史传》评价人物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这就为以后的文学作品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典范鉴赏作用。

三、《史传》描绘的是关于人物说话的言语

宋代就关于《史传》写人的这些事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史传》把人物非常丰富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常常以语言内容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对待秦始皇出巡时,项羽与刘邦的态度截然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两个人的此时的内心世界,项羽“彼可取而代也”的坦率,不假思索。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也”一方面表达寻常老百姓想着升阶参政,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刘邦内心世界的贪婪。《史记》在文字的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上也是成就最高的。

四、宋代评价《史记》的关于文学的意义

宋代在评价《史传》这个文学作品的时候,把《史传》肯定的部分完全的继承了下来。但是关于《史传》的重视度也是越发的高,宋代人充分的评价了关于《史传》这个文学作品,并标出了《史传》的非常独特的手法。这个时候,宋代关于评价《史传》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司马迁在著作中应用的文学手法与独特的风格也不可能被后代所有人都接受。不过在很多方面都起到能带动文学做出的贡献价值,可见对《史记》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可从各种评论形式来看,宋代对于《史记》的文学评价的形式更为丰富,这也对于后世去研究《史记》的文学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

五、《史记》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由《史记》的出现而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关于《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也被纳入了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等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史记》是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也就是叙事写人的大规模作品,这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它通过写人的互见性来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是通过不同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来把人加以类型化。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形象,这为后代的小说、戏剧所写的帝王、英雄等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原型。

我们在学习《史记》的时候一定要秉持着以开阔的视角对于《史记》在文学上的特点、价值进行分析、理解,以全面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同时,对宋代《史记》文学评价问题也要去进行科学性的研究、探索,这为我们去深入的了解这部巨著提供了一定可参考性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新科.《史记》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以明代评点为例[J].文史哲,2014(03):124-132+167.

[2]张海明.《史记·荆轲传》与《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关系考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01):94-113+161.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师大集宁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见解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电业局人力资源规划之我见
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