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中摄影谈开去

2018-07-16陈靖珲

北方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

陈靖珲

摘要:近年来,摄影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已经远远高过在其他群体中的普及,随手可得的相机、手机,生日派对中的拍立得相机。但这种「影像泛滥」的现状,真的有助于摄影的普及教育吗?文章在分析青少年群体的基础上,探索了高中生实验摄影的一些新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青少年摄影;手机摄影

在摄影已高度普及的当代社会,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渐优,入门摄影的门槛正在逐渐降低,每天为自己或为别人拍照似乎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摄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例如相对于美术而言,它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如美术可以完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天马行空,创意因客观原因的限制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摄影相当依赖现有的事物,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曾认为:所有照片,只能抄写现实世界,不能创造理想世界。而这种局限性恰好遏制了人们对其的认识,简单地将其作为一门技术。

涉世未深的高中生難免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但是这不是桎梏他们的主要因素,环境氛围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众所周知,一个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在一个把摄影单纯作为客观世界复制品的氛围中,怎么会出得了好作品?放眼整个社会,能在摄影中倾注思想的毕竟是属于少数人的,如果目前不能在青少年中普及这样的观点,那日后摄影的群体希望改变则难上加难。在笔者身边的青少年摄影群体中,不乏从小就接触相机的人,但至今他们仍每天专注于「糖水片」、「小清新」。此处并非在批判,只是为他们感到痛心,在繁忙的学业中还能拍照至少能说明他们对摄影还有兴趣,却只能拍出「漂浮」着的影像未免太可怜,如果仍受到周围人的赞美岂不是显得很可笑?

不难发现在一般高中举办的摄影比赛中,大多的获奖作品是风光,还有少数美丽人像。或许斯达索夫说的“艺术世界对于它是遥远而不能达到的,而且它也不应该有达到艺术世界的野心”便是指这类现象。美国风景摄影巨匠安塞尔·亚当斯尽管以风光摄影闻名于世,但主张表达内心世界的感悟比客体更为重要。不是每个人都是安塞尔·亚当斯,因此同样是风光摄影,大部分人拍出来的照片仅仅是对客观事物外部表象的简单复制,缺少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至于社会或精神层面的启迪更无从谈起。

逐渐兴盛的数码相机固然方便且适应时代的需要,令囊中羞涩的普通学生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器材,但它同时也是糖水片泛滥的帮凶之一。摄影的权利愈加下放,而相应的群众基础美学教育缺位。按下快门便可,不用去考虑「快门声响」一下的成本,同时也略去了思考的空间。相比从胶片时代走来的摄影师,少了份稳重。

此外,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精神消费跟不上物质消费。购买相机后的欣喜远大于拍摄时的耐性,使用跟「大师」同款的相机,用上高感高反差黑白就以为自己可以拍出《北海道》(森山大道);审美上只看得到美的历史,茫然不顾美学的进步也要依靠「丑的艺术」。摄影的确可以培育美学品位、进步审美程度,但这要靠长期的积累和素质培养,而不是用和大师同款的相机或看过几部风格相近的摄影集。

摄影是一门造型艺术,摄影之于临摹就好比哲学之于科学,是对其中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升华。有些“玩艺术”的人往往觉得美术太高大上,误以为摄影可以速成,殊不知摄影也是门艰涩的艺术。早期的摄影被视作美术的附庸品,画意摄影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现代摄影作为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仍然与美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少的美术学院开设了摄影课程,相对的摄影专业学习也会很大程度地涉及美术。2016年获得普利策现场新闻奖的作品让人想起了《梅杜莎之筏》,再次回忆起1817的那次惨案并和现今的难民潮加以比较,摄影作品挖掘出了人们对历史和社会的深省。还有摄影中常用的伦勃朗光来源于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的灵感。

以高中生的身份谈及身边群体的摄影现状,必然带着自身固有的偏见和认知不全。但这种现状着实值得警惕,少年强则国强,假如每一位「青少年摄影师」都不再具有「新时代」责任感,更何谈未来的摄影、艺术前途?

参考文献:

[1]刘永明.青少年摄影作品评价标准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2,25(09):68-72.

[2]王翔宇.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作者单位:瑞安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