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2018-07-16聂晓立

当代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苯磺酸黄斑视网膜

聂晓立

(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北京 101500)

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葡萄糖代谢紊乱疾病,会诱发较多合并症,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为常见[1]。一般来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微循环结构及功能出现异常,引发毛细血管微动脉瘤形成,致使毛细血管闭塞而造成的,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往,临床上多采用眼底激光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对新生血管形成进行抑制,控制病情恶化,但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慢,影响预后[2]。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眼底激光与羟苯磺酸钙联合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4例(98只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Ⅳ期,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及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及分期标准[4],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单双号抽签法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研究组37例(50只眼),男20例(30只眼),女17例(20只眼);年龄56~80岁,平均(68.54±5.02)岁;疾病分期:Ⅳ期。对照组37例(48只眼),男22例(28只眼),女15例(20只眼);年龄55~81岁,平均(68.67±5.04)岁;疾病分期:Ⅳ期。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眼部外伤、眼部手术史、心肝肾功能疾病、对所用药物过敏及非糖尿病因素所致视力下降、黄斑水肿等病症者。

1.2方法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降糖药物、降压药物、运动疗法等。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眼底激光:所用仪器为美国Lumenis公司生产ND YAG,Novus Spectra532倍频激光治疗机,Ⅳ期患者,全部选择全视网膜光凝,对于黄斑水肿者,可先进行黄斑“C’格栅光凝后每周1次,持续治疗3~4次。激光前先做散瞳处理,光斑直径200~500µm,能量150~500 mW,时间0.2~0.3 s,光斑Ⅱ~Ⅲ级。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海南林恒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36片,国药准字H200080644)口服:0.5 g/次,3次/d。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①观察就诊时、治疗6个月后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变化。②疗程结束时评估疗效:以治疗后视力增长≥3排,或视力≥0.8,黄斑水肿程度、血管渗漏变化程度≥20%,视网膜微血管瘤数量消失,为显效;以视力增长≥2排,黄斑水肿程度、血管渗漏变化程度≥10%,视网膜微血管瘤数量减少,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5]。③观察两组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对比就诊时,两组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视力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x±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ive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x±s)

2.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持续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分期的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clinical stages[n(%)]

2.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及随访期间,研究组出现1例眼前视物黑影飘动,1例疲乏,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出现1例疲乏,1例血糖波动,1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0)。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国内肥胖者人数的增多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提升,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流行性疾病[6]。糖尿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极易诱发微血管瘤,破裂后引发出血、水肿及渗出,而视网膜反复出血会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产生刺激,引发牵拉条索,致使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7]。因此,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是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基础疾病、血糖水平,对视网膜出血进行防治,避免新生血管进一步发展,并改善微循环。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眼底激光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促使视网膜小动脉、扩张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收缩,控制血管渗漏,缓解水肿及渗出现象[8]。而且,眼底激光能对视网膜外层与色素上皮细胞产生作用,控制外层新陈代谢与氧需,还可将大部分无灌溉区域封闭,促进新生血管消退,减少新生血管形成[9]。但眼底激光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比如术后视力恢复慢,且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吸收难度较大,会影响预后[10]。而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常用血管保护药物,能促使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且能控制视网膜血液渗出,稳定血-视网膜屏障。羟苯磺酸钙还能对机体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红细胞凝集性进行抑制,缓解血小板高凝血状态,减少微血栓形成。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还能对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进行抑制,改善视网膜缺氧缺血状态及微循环,有利于促使视力尽快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视力水平提升效果更为理想,且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控制效果更佳,总有效率更高。本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中,于眼底激光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能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缓解视网膜出血程度,降低血液黏度,从而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视力,控制病情进展。此外,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升眼底激光与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眼底激光与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促使患者视力尽快恢复,改善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苯磺酸黄斑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裂孔在黄斑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