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8-07-14李远栋

考试周刊 2018年6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概念。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结合了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实践能力、证明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进行的同时,教师不断地在探索、研究以及创新各种教学模式,而学生也在积极地寻找各种学习方法。好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坏的教育模式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等有着相反的作用。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对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大为赞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有着直接有效的作用。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索、思考、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重点在于讨论、验证、辩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学习小组的形成呈现出来,采用团队集体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效率化。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学生才是活动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对数学问题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知识传授者”的教学角色,由原有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活动组织者”而学生由原本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索取者”。

二、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课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部分教师习惯原有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对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有新型教育模式的认可度不高,或者缺乏对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有新型教育模式的了解。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以及理解。只是模糊的认为将学生依次分组,给学生们设立讨论题目,然后等待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得出最后结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不明确,对于如何掌控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流程、进度等认知不足或者能力有限。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初中教学课堂中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学效果与原有教学目的差异太大。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分组不合理

部分教师因习惯原有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实施条件与策略,导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导致出现小组成员思维方式、推理能力、交流方式、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差异太大等情况。因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认知、导致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学习中对自身所负责部分不明确、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对讨论结果进行直接有效的总结发言。实际学习效果与原有教学目的差异太大。

3.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合理和学习目的不明确

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流方式的不同差异,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进行分组学习,盲目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学习目的以及学习内容,通常在提出问题之后就开始分组讨论,没有具体实施步骤,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讨论目标以及讨论方式,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虚有其表不仅对教学课堂中学习效果没有什么提升,反而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计中的具体应用

1. 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帮助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更多的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巧妙地结合了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而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认知不足,就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则会导致学习效果不进反退,所有教师应积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紧跟新型教学模式的步伐。

2. 教师应全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分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知识传授者”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则是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合理分组,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与学生同样的“知识探索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问题,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3. 明确学习目标,设立正确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明确学习目标,设立正确的学习内容。同时,要教会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运用与学生同样的“知识探索者”的身份,营造一个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既是学习的一员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平等、互助、和諧、友善等特点。

四、 结语

数学教学对每个学生的一生都很重要,而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互助等特点对学生以后踏上社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在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实践不断改正、完善自身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占元.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华少年,2017(01):146-147.

[2]周斌.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6(A3):49.

[3]凌群丰.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164-165.

[4]徐凤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117.

作者简介:

李远栋,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龙池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翻转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