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

2018-07-14袁春霞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阅读作文

摘要:同学们都是二十一的栋梁之才,而二十一世纪是个现代化的社会,它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同学们就必须像季羡林爷爷说的那样:“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同学们都渴望自己能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阅读;文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把作文基础打牢显得尤为重要。可总有些同学面对作文时搔头抓耳,不知道怎么好。就像面对一个圆圆的大西瓜没法下口啃一样。那么把西瓜切开不就得了?那个切西瓜的人就是同学们自己。只要同学们有意识地认真地进行写作训练,自己的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下面我就作文训练给同学们谈几点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 坚持大量而广泛地阅读,仔细而认真地积累语言材料

大量而广泛地阅读能对同学们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你的语感、语文知识、文学素养会提高很多。季羡林爷爷不是说过“一个小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吗?鲁迅先生也说过:“大家读书要像蜜蜂,不但要辛勤地采蜜,还要多方汲取,采集各种各样的花粉,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紧叮在一处是绝对不行的。”看来大量而广泛地阅读对于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建议同学们把大部头的小说放在假期去读,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第七匹狼》《城南旧事》《红岩》等。一方面是因为平时的空闲时间太少,不允许我们用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读;另一方面,假期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体会书中的精华。平时我们就多看一些报纸杂志,如:《儿童文学》《小读者》《百家作文指导》《少年百科知识报》《中国少年报》《语文报》等,让这些报纸杂志来启迪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

但是读书,不是让你单纯地去读,而是要仔细而认真地积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说你要做读书笔记,要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同学们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把阅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如:把生动、贴切的词句,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的佳句,好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落,感兴趣的写作方法,甚至读后的感想等等进行记载,这样把积累的材料逐渐变为自身的理解,变为自身鲜活的材料。所以一旦动笔写作,同学们就能灵活运用。有了积累,同學们难道还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二、 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材料

同学们常常觉得写作文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我想,如果仅靠学习抽象的写作知识和阅读积累,还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同学们要写好作文,观察十分重要,因为观察是感知和认识的主要信息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悉心观察事物,从现象中发掘出有意义的素材和主题。

著名作家冰心奶奶讲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假日,她带两个小朋友去逛北京动物园。这两个小朋友都是小学生,都既聪明又活泼,回来都写了日记,第一个孩子的日记干巴巴,像一页账单,第二个的日记具体生动形象,写小猴子怎么抓痒痒,大象怎么用长鼻子卷香蕉,袋鼠怎么装着小袋鼠跳高等等。哪怕没去过动物园的人,读了也能产生像逛了北京动物园一样的感受。”

由此可见,同学们只有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心灵感悟随手记下来,才能帮助同学们积累写作的材料,真正下笔写的时候才会“胸有成竹”。才能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具体。也就是把同学们生活中的“家常”用书面形式写出来,便是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

三、 要写真话,写心里话

同学们要有话可说,就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做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用固定的模式来束缚自己的思维。

怎么才能发挥创造性,拓展同学们的思维空间呢?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明白作文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

有一次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班上一个同学玩纸飞机,老师非常生气,批评了那个同学,还粗暴地撕掉了这位同学精心折的纸飞机。可是后来他的一篇日记中却这样写道:“老师态度温和地对我说:上课要专心,才能学到知识、本领。我听了,脸羞得通红,立刻认真听讲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写作文通常都这样写才有意义。看来,这位同学没有如实地写,后来老师鼓励他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他竟写出一篇真实感人的日记来。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的:“老师啊,你可知道你撕破的仅仅是一个纸飞机,而是我几天的心血啊!那可是我们手工制作组参赛的作品啊!我们手工组的几个小朋友都盼着我得奖呢!老师!你干嘛要撕破它呢?”

这不得不让我们真切地感到,同学们写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差异也能显示出来。

四、 学会模仿、借鉴

作文与阅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讲阅读与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学会模仿,其实,模仿本身就是学习。同学们正在学习语言,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准确地把在阅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用到作文中,那与我们在生活中收集到的语言材料用到作文中是一样的。例如我们在学完老舍的《猫》一文后,可去观察其他的动物。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范文的结构模式仿写下来。这样作文既有原文可凭借,又有思路可遵循,便于依样画葫芦。那作文不是就很容易了吗?

其次,“仿”并不是“抄”,而是一种借鉴,是跟别的人和事相对照,取长补短。要联系写作实际。把作文同自己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作文中能够不拘泥范文,做到“举一反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同学们要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同学们读范文时,要与书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引发情感共鸣,同学们作文时将这一情感倾注于笔下,那不是我们达到的目的吗?

五、 坚持写日记

学写作文不像学滑冰那么容易,花几天工夫苦练一下就行了。写文章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因此,它有个逐步积累、逐步熟练的过程,所以,学习写作要多写。而写日记就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日记就是“日日记”,练习多了自然熟能生巧。早在东汉时期,马笃伯在游泰山时就逐日记载了登泰山时的见闻。而明朝的徐霞客,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想,只要同学们坚持写、坚持记,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我建议同学们在三年级起就开始记日记,这样你的日记就是你进行写作的“百科全书”。那你还何愁写不好作文呢!

总之,作文训练是曲折的,漫长的,但是,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开启生活中的真善美,那么我们的作文能力就一定如阳光雨露般滋润我们的语文学习。

作者简介:

袁春霞,四川省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阅读作文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文学素养的内涵与古诗积累的意义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