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7-14董锦秀

运动 2018年4期
关键词:微格技能体育

董锦秀

(滨州学院体育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微格教学又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微格教学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Allen和他的同事W.Eve首先开发的,他们把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微格教学引入我国已有30多年的时间,在各学科教学训练中有较好的发展。师范专业学生知识能力与内在素质的外在转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教学技巧的驾驭方面,但是掌握单一教学技能的体育教师已不能胜任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微格教学能够利用声像设备把受训者的讲课、技能展示过程如实、客观的记录下来,为小组学习、讨论或者自评提供直观的现场材料,同时受培训者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技能水平,从而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能够强化受训者自身的职业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微格教学应体现体育技能教学的特殊性,将微格教学训练作为提高师范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有效途径。

1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微格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方面

1.1.1 认识存在误区 许多学生对技能课的学习较感兴趣,理论课的学习存在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虽对于体育微格教学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对体育微格教学能发挥的真正作用把握不准,以至于把微格练习当作是作业,认为去上课、完成课时,录个课就可以了,没有认真对待此项工作,没有把微格教学训练作为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1.1.2 微格训练脱离实际技能教学 学生为训练而训练,导致微格教学脱离实际的技能教学,技能教学的每一环节在教案中每一环节的教学都用分钟计算,但是也不能避免会出现延时或者提前完成的现象,学生集中在微格教室的训练,无法预算实际授课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体育专业的学生以说课为主要方式的微格训练虽然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授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体育课授课的实际。

1.2 教师方面

1.2.1 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体育专业师范生微格教学多采用小班化教学、集中排课的形式,微格教学教师则多数由专业教师和指导的实习教师组成,这样就会存在教师在这一时间段指导多个班级的教学训练,进行重复式的授课模式,这段时间内教师的课时量较大,承担的任务较重,容易造成授课质量下滑等现象。

1.2.2 教师专业存在差异 微格训练的指导教师有从事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也有技能课教学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接受微格教学的培训方面,多为微格教学教室的基本操作,而实质性的微格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组织较少,导致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一,在教学组织的重点方面存也在一定的差异。

1.3 教学组织方面

1.3.1 教学内容单一,多为说课的形式由于体育技能课程的特殊性,微格教学多采用说课的形式,导致体育专业微格教学训练形式单一。以说课为主的微格训练能够将学生的教学仪态、语言组织、教授能力及教学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通过点评、学生可以反复的观看教学录像,提升自身的执教水平。但是作为体育专业教师,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水平并不同一,固定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对提高体育专业师范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效果有限。体育课堂是集技能展示、教学组织、语言表达和课堂信息反馈于一体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动作示范与讲解往往占很大的比重,而微格教学中十几分钟的说课难以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性,往往反映不出学生真正的技能水平。

1.3.2 教学组织不够系统 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微格教学的学时数,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人均的课时量不多,从理论上讲一堂完善的训练课应包括实课录像和微格教室说课两部分,然后针对授课实况点评讨论,往往在实际上会忽视实课录像部分,多对说课部分进行练习,体现不出学生实际的执教水平。而且从材料的准备到完成说课练习,多数靠学生的自觉性来完成,也存在部分学生有应付的现象。

2 对策研究

2.1 增强学生的职业理念,提高认识

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理念直接影响其在校学习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在教师资格证书统考的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学生的教师方向就业更加严重,这更需要加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及职前对学生的从教能力锻炼。部分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加上体育专业教师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学生就业从教的驱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应从入学教育开始加强学生的职业理念的树立,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相关的途径来形成自身的执教能力。微格训练作为走上教师岗位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来,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相对应起来,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执教能力培养发挥作用。

2.2 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运动技能水平和运动技能教学水平存在重要的影响,但两者并不成正比,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能在实习中就已经掌握了教学的技能水平,这就带给我们一个问题,许多学生的运动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不会比微格教学教师的水平差。怎样引导学生来学会“教学”,怎样通过微格训练提升教学的能力,应是微格教学教师考虑的问题。所以应加强微格教学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微格教学观念与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适合当今教育教学需求的体育专业教师。

2.3 加强微格课程体系建设

2.3.1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微格教学课程的开发 随着对微格教学研究的深入,微格教学已运用到技能课教学中,多数学者采用微格教学对学生的技能过程再展现,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技能的改进。这一做法为我们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微格教学训练带来了新的思考,体育微格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体育说课这一形式上,更应向实际教学组织方面发展。通过前期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锻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和授课基本方法,然后设计微格教学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案、准备说课课件、说课训练录像、分析点评4个环节。所以微格课程不是单一的课程,而是通过前期多种课程安排再进行微格训练,达到自身从教能力的提升。

2.3.2 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对接 依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习要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微格教学训练的效果,设计了体育微格教学课程的教学流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主要工作包括设计教案、修订教案、微课教学的摄像与记录、评课与议课、修订与改进、制定说课稿、微格教室说课、议课;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主要工作有审阅教案、指导微课教学并组织学生评课与议课、审阅说课稿、指导说课并组织学生议课。这一教学程序包含了从技能到理论的微格教学训练,给学生形成了一个有授课实践和说课实践的多环节练习组合,从而起到锻炼学生涉及教案、授课和说课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更好的发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对接,提升了学生的执教能力。

2.3.3 健全微格教学的评价体系 微格教学的评价往往由授课教师来评定,教师的专业方向会造成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不一样,如理论课教师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课件设计,而技能课教师更加注重技能教学环节的设计。微格教学评价应属于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实课授课、说课等多个过程的评价,是一个连续的评价过程,尤其是技能授课和说课部分应有参与训练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评价,包括分值评价和评语评价。同时提倡学生观看自己的授课、说课录像,给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执教技能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发挥微格训练的实效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在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认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存在被动的情况;教师方面由于学科专业不同、授课侧重点不一,导致多个平行班学生的授课效果不同;体育微格教学本身也是在发展中的,随着教师专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授课模式、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评价体系在不断的完善中,教师们要善于学习、主动学习教学改革的内容,通过学习来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变化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变化,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2 建 议

针对体育微格教学现状,应从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保证教学的效果,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教师职业现状,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改变以前“灌授式”教学,为学生的职前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体育微格教师之间多进行交流,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甚至学习其他学科的微格教学理论和授课方法,来完善体育微格教学,将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最后,不断完善体育微格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师要研讨并学习不断变革发展中的体育微格教学,以适应社会变革对体育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从而达到较好的师范专业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程士钧.现代体育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丁向东.微格强化训练在体育生实习前的实践探索[J].运动,2014(89):87-88.

[3]袁建国.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14-116.

猜你喜欢

微格技能体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