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与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2018-07-13

时代金融 2018年36期
关键词:金融学经济学应用型

张 驰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在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平台期。与以往的快速增长、粗放式发展不同,新的经济发展时期被称为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低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驱动力由依靠资本投资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在新的经济形态下,面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全国各大本科院校,各大专业学科都在思考转型的方向,而经济与金融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与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建设紧密相连的专业,理应结合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经济金融人才。

一、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

经济与金融专业来源于经济学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跨学科融合。最早开办这个专业的是英国的几所知名院校,以本科专业为主,大多数采取三年学制。例如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此外还有挪威商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外的经济与金融专业比较侧重于培养学生应用数理学计量经济学分析分析和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金融实务的能力。

国内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起步较晚,由清华大学于2007年最先进行试点办学,经历四年的教学探索,教育部于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正式加入经济与金融专业。作为一门融合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经济与金融专业一经设立就受到全国各本科院校的追捧,刚开始申报专业的2013年就有以清华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为主的12所本科大学开办此专业。此后几年各本科院校热情依旧不减截至2016年共有40所本科院校开办经济与金融专业。

二、经济与金融专业的特点

经济与金融专业作为一门经济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同时具备两门专业的特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的获取及有效配置的一门学问,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基本经济学理论,还要会运用所学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经济问题。而金融学则侧重研究资金的融通、货币的运行机制,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个人、机构、政府等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参与资金融通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分支出来的一门学科,比经济学应用性和实操性更强。

但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任一专业单独培养出的来学生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科知识,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经济学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较强的经济思辨和分析能力,能精确的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但却对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微观金融市场了解不深,缺乏处理金融实务的能力。而金融学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掌握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相关的微观经济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对资本市场的研究。由于缺乏对宏观经济领域的认识,特别是对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经济学领域不熟悉,则会导致过于偏重资本运营,投机过度,不能发挥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输血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学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研究突破,金融市场改革与国家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彼此交融。对于金融市场的产生问题需要用宏观经济分析的去全面看待,才能更加有效的发展金融市场促进经济持久高效发展。经济与金融专业就是在专业细化的背景下,立足于经济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的融合上,结合两门学科各自的特点,弥补局限不足之处发展而来的具有特色的创新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设立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是对经济学和金融学学科的极大补充,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全面了解掌握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和各种经济分析方法,还要将能够灵活运用于对实际金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不仅要能了解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还需要能解决微观金融问题。先学习经济学理论方法,充实自己的武器库,然后运用所学理论方法来处理金融实务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应用性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经济与金融专业作为后起之秀,想要在与传统的经济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向着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型。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开办经济与金融专业的院校大多为省属地区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大多以满足地方性经济和金融人才需求为目标,那么这就为应用型专业转型提供了很大便利。那么如何向着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型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应用性课程体系建设着手,总体改革思路如下:

首先,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真正需求,并以此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经济与金融专业毕业的本科学生,将来主要的去向就是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宏观经济研究分析部门。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做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无缝衔接,就需要课程建设负责人以及专业老师深入到企业或机构去了解调研,满足社会对经济与金融专业人才的要求。

其次,加强经济学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经济金融问题的观察分析及解决能力。经济与金融专业虽然属于经济类专业但是专业方向是偏向金融的。比起传统金融专业而言,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掌握的丰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这是普通金融专业学生不具备的,那么就应该在培养过程中强化这一特征。

再次,结合金融行业的相关标准以及各类金融资格证书的要求,推行“课证结合”。增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通过相关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结合地区经济特色和学校资源,与当地企业合作设立特色专业方向。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开设院校大多为地方性本科大学,均面临着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型的压力。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合作量身定做专业方向,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人才,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作为在经济新常态下成长并发展起来的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无比契合现代经济金融的发展方向。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发展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全国各个开办此专业的院校不断地探索、总结、完善,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新时代的金融人才。

猜你喜欢

金融学经济学应用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