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现状概述与标准化建设建议

2018-07-13孙有为蔡晓光朱东山李雪杰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

孙有为,门 妮,蔡晓光,朱东山,李雪杰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0 引言

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地震灾区民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不足,是导致地震灾害损失巨大的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以日本为例,日本国内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会根据本地区情况,采用统一的格式模板,制作本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套件资料,包括宣传板与纸介质可携带版本资料。我国在汶川地震后,在防震减灾科普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资源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制作,各种防震减灾科普资料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1 现状及分析

我国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开展较早,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早期,主要采用宣传板、宣传页、宣传册的形式进行;随着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普宣传的形式逐渐向多媒体融合方向发展,如宣传短片、宣传网站、网站互动游戏等;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移动客户端相关技术也逐渐渗透到科普宣传的领域中,出现了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客户端APP软件,设置有信息推送、多媒体互动、互动游戏等多种功能,大大增加了科普宣传的趣味性,提高了宣传的成效。

1.1 传统媒介资料

在新兴媒体兴起之前,科普宣传的主要手段除了讲座就是各种纸介质资料,如展板、宣传页、宣传手册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中,纸介质资料的使用仍然作为主要的媒介和手段存在。

1.1.1展板

各省级地震局均有相应的展板设计和制作成果。目前,中国地震局官方提供了一整套的展板设计参考资料,名称为《地震科普知识展板》,由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制作完成,这套展板资料的内容丰富,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很好,可以作为各个省级地震局制作展板的参考和依据。该资料是一整套资料的合集,涵盖了地震科学相关的发展历程、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法制建设、地震灾情介绍、国内外大地震资料、基本的应急、救援准备等方面,资料涵盖广泛,实用性强,讲解通俗易懂,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该资料目前为公开资料,可以在中国地震局的相关网站中下载,资料形式为ISO文件,即虚拟光驱的光盘模拟文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解压缩或者制作成光盘等形式,进行大范围的传播。

在实际调查中,很多省地震局、直属机构等,在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时候,也常常直接使用该套资料的展板。一方面方便实用,提升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资料的来源统一,方便管理,内容准确性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也是标准化资料的优点。

1.1.2宣传资料

各个省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宣传页、宣传册、宣传读物等资料,这些宣传资料各有特色。以北京市地震局和内蒙古地震局的相关资料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北京市地震局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中,依托北京市财政和中国地震局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编撰出版了适合各个年龄层、各个社会阶层阅读和学习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册,极大地提升了宣传的效率和效果。针对小朋友们,制作了卡通系列的宣传资料,采用卡通漫画故事的形式,将地震相关知识和常识变成小故事,更利于小朋友们接受。面向普通家庭的成员,推出了《家庭地震应急三点通》,介绍了普通家庭在遇到地震时,应急避险需要注意的事项,实用性强。面向广大青少年,推出多个系列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集,准确地对青少年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分类,进而根据不同的分类编撰内容,集结出版,宣传效果良好。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合作,共同出版《青少年防震减灾知识手册》,激发青少年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的热情,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对于防震减灾的认识,并以此为契机,举办北京市青少年防震减灾知识答题竞赛活动,效果良好。考虑到高中学生与初中、小学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接受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北京市地震局制作出版了面向初中与小学学生的,更加关注于细分的地震知识读本,增强宣传精准性和宣传教育的成效。《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一堂课》系列读本,根据细分的受众人群,分别制作了初级读本(面向小学一至三年级)、中级读本(面向小学四至六年级)和高级读本(初中)三版本不同的读本,更加细分的工作,能够使宣传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受众群体更清晰,效果也更好。针对普通人民群众,北京市地震局也制作了多种不同的宣传资料,如读本、手册、宣传页、期刊等。

对于不同宣传资料形式的组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从大众读物、海报手册到专业的期刊杂志,满足不同的阅读与学习习惯的群体,扩大了宣传的范围,提升了宣传的效果。北京市地震局在传统防震减灾宣传媒介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出版物众多,能够体现我国地震系统各个机构相关工作的一般特点,具有极佳的代表性意义。

内蒙古地震局辖区位于中国北方草原与荒漠区域,地广人稀,发展较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稍落后,少数民族群体占据社会人员构成比例大,具有很典型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内蒙古地震局根据辖区内的特点,编制出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内蒙古地震局制作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手册和宣传页,内容主要来自于已有的相关资料,考虑到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的现状,采用手册和宣传页的形式更容易使资料到达人民大众手中,提升宣传的效果。考虑到辖区内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情况,内蒙古地震局制作了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宣传资料,更方便针对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防震减灾的科普与宣传工作,定位精准,效果良好。内蒙古地震局也顺应多媒体时代的要求,制作了《内蒙古数字地震科普馆》的光盘,对于有PC终端的人群,可以方便的使用光盘,学习相关的地震与防震减灾知识。

内蒙古地震局与北京市地震局所代表的发达地区的地震局不同,面对的现状、问题更具有地方的特色,这也是中国西北、西南等欠发达省份地区地震局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国地震局在传统媒介资料方面的工作成果很多,大多数是指导性的资料,对于系统内各个机构的相关工作,有参考和指导的意义。在中国地震局的网站上,可以查询到很多宣传页、宣传册、宣传读物的电子版资料,还有出版制作发行的纸质版资料,如《标准走进百姓家丛书》中就有中国地震局参编的《防灾减灾基础知识问答》,具备了标准化意义的防震减灾知识读物。

目前中国大陆范围内,地震科普出版物种类繁多。以京东商城为例,在京东商城“图书音像电子书”一栏中,搜索“地震 科普”,显示的商品搜索结果有36页,2100多个商品,剔除掉不同商家提供的同类商品,至少也有1000多种公开的出版物。这些出版物中,有很多并不是地震局相关机构制作出版的,有一些还是来自于韩国、日本等国的出版物的译本。选择的增多,增加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受众群体对于可信资料选择的难度。

这些传统媒介资料由不同的单位和部门设计与制作,在进行功能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功能目标和面对人群等差异较大,资料的形式千差万别,在面对受众群体时,可能会造成使用方面的一些困扰。这些科普资料在内容方面,由于编写单位和人员的组成不同,内容选择和内容层级的定位也各有侧重,有些科普宣传资料内容简单,便于理解,但是相关资料在市面上比比皆是,体现不出地震科学研究相关部门的工作特点,容易被受众群体忽略;而另一些则是专业性过强,对于没有接触过相关领域的人员,内容的难度过高,过于专业,容易导致受众群体在阅读与学习时用户体验不佳,兴趣不高,科普宣传的效果和作用减弱。在形式上,宣传板受到展览时间或者版面的限制,内容会有所欠缺,而观览人数又制约了其宣传效果。宣传手册相对于展板,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受众人群也更广泛,但手册类资料对于随身携带的方便性略有欠佳,内容方面多注重一般的逃生、灾害预防知识等,对于防震减灾区域划分、逃生路线的设计、重点灾害防护区域、周边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等信息,由于版面限制,涉及较少,地震发生时的防震减灾实用效果略显不足。

1.2 网站

在互联网时代,网站宣传成为当今最常见的、使用最广泛的宣传渠道。中国地震局及所属省局、科研院所,均建立了各自的业务网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内容作为网站内容的一部分进行展示。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地震局系统的各个机构的网站,基本都是由各个机构自己运维的,网站在形式上基本统一,栏目的设置和各个栏目内容也基本具有类似的属性。对于日常的一些业务活动、重要的通知、技术服务等项目,能够做的比较好,但是对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相关内容,各个机构网站的差异比较大。根据中国地震局官方网站的链接地址,依次对各个省地震局网站进行访问,并对于其中的访问方便程度、入口便捷性、内容的丰富程度等,进行逐一的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个地震局的网站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2.1建设精良,有专设的数字科普馆

北京市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黑龙江省地震局的网站上,从专用的网站链接点击进入后,能够进入到专设的地震科普知识数字展览馆。数字展览馆中,内容丰富,有互动环节设置,整体上建设水平较高。

其中,北京市地震局和福建省地震局的数字地震科普展厅,功能较完整,内容也比较丰富;黑龙江省地震局的数字地震科普展厅功能设计较完整,内容方面略显不足,还需要进行丰富;广东省地震局的数字地震科普馆的兼容性有待提高,使用多台电脑的多个浏览器进行浏览,多次显示“文件加载失败”,无法浏览。总体上说,数字科普馆对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是目前网站作为宣传载体时,比较新颖的一种手段,互动性好,配以丰富的内容,一定能够极大地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来访问和学习。

1.2.2建设有专用的地震科普网站(展厅)

山西省地震局、江西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的官方网站中,有专用的地震科普展厅链接,点击进入后,会进入到专门建设的地震科普展厅网站页面中。这几个省局的地震科普知识展厅,利用网站的现有资源,建立独立的功能区块,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挖掘网站媒体渠道的价值。广泛收集防震减灾科普资料,在科普网站上进行汇总展示,同时加入各种新闻等动态资讯,增强网站吸引力,对于扩大防震减灾宣传的影响,提升防震减灾宣传的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2.3一般的网站模式,专用栏目

对于绝大多数省直地震局的网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为官方网站的一个特定的栏目而存在。在各个省地震局的官方网站中,会在网页的特定位置建立一个网页链接,点击后,即可进入到地震科普宣传栏目中。栏目内容以中国地震局和相关专业机构发布的地震与防震减灾相关知识为主,配合地方防震减灾相关工作的动态,从内容的丰富程度上,基本能够满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基本需求。但是,也有一些网站的内容过于简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维护。

1.2.4链接到相关的科普宣传与教育网站

有一些地震局的网站上,采用了直接放置外部链接的方式,将访问者引向第三方的网站,通过第三方网站的提供相关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服务。

青海省地震局的官方网站主页上,没有专门的地震科普栏目入口,需要网站内寻找,进入到震害防御栏目以后,在最底下的部分会发现地震科普的内容,方便程度欠佳。不过,在网站主页的最右侧,有一个网络学院的外部链接,直接链接到中国地震继续教育网,使用外部资源进行相关工作,也是一种思路。而河北省地震局的官方网站主页中,在最底部,也加入了外部链接,可以直接将访问者引向中国地震科普网。

各个省直地震局网站的情况概要汇总表如表1所示。

表1 各省地震局网站科普宣传情况概要汇总表

续表1

从以上调查的网站资料(调查截至2017年10月)中,可以发现以下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入口问题:网站中,地震科普、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栏目,入口设计位置、标识等不统一。入口设计位置、标识等不统一,给访问带来一定的难度,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不利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进行,可能会严重减弱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影响力。

(2)资料内容方面:对于资料内容的选取没有采用统一标准,绝大多数是对于目前国内能够找到的现有资料的收集和展示,资料的系统性有待提升。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的收集和使用时,需要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布置,通过资料,能够将特定的问题清晰明了的解释清楚。这就需要对所要收集的资料的系统进行考察,不同的出版方、制作方,对于同一问题的解释和说明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表述的方法等也会变化,在使用时,应尽量使用相同的系统的资料。另外,在一些网站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目中,管理者们加入了部分动态消息、新闻、法律条文、通知等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目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的网站过多的加入这一类消息,在数量上超过了地震科普知识等专业内容,造成一种喧宾夺主的态势,可能会影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主业工作的进行,降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效果。

(3)资料的整理与分类问题:绝大多数采用专栏形式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网站中,对于所采用的相关资料,没有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类,有的虽然进行了分类,但是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过于简单。在实际使用中,访问者在寻找需要对的信息的时候,由于整理、分类的不明确,会让访问者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信息搜索,或者下载大量非相关的、非目标的资料,大大增加使用成本。整理和分类的不清晰,使用成本的增加,也会逐渐驱离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目标受益人群,使宣传的影响力下降,宣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并且可能会影响公众对于主管机构的信任度,影响各主管机构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2.3 新媒体

除传统的宣传媒介和网站宣传的方法和手段外,目前新兴的诸多传媒技术手段、信息渠道等,品种丰富,种类繁多,内容传播面广,信息集成度高,传播速度快,正在逐渐成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

(1)自媒体。微博和微信,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抓住自媒体的渠道,就能够以流量来取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预期效果。事实上,已经有诸多地震局系统的机构开通了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相关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手机游戏类APP。手机游戏APP,出现了几种趋势,如相关知识的答题闯关、针对小朋友的互动小游戏等等。在答题闯关这类APP中,操作界面、流畅度等,都能够满足目前主流的需求。但是,由于题库中的选题有很多来自于比较专业的参考资料,难易程度不易把握,可能会对使用群体造成一定的困扰,需要进行及时更新,注意受众人群,及时将最新的一些资讯、知识点等加入进去。针对小朋友的互动小游戏,采用了与国内知名儿童教育厂商联合的方式,在其产品的基础上,通过知识产权、技术等的合作,共同研发出相关的互动游戏学习软件,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由于有厂商的市场和用户基础,使用者数量较庞大。另外,由于是在比较成熟的产品基础上研发,对于使用者来说,不需要在操作等方面进行新的学习,接受速度快,更方便普及。同时,由于是共同研发,后续的升级、扩展等工作由厂家提供技术保障,这也保证了产品的后续生命力。手机APP在实际使用中,会受限于手机自身性能、电池续航时间、网络等诸多因素,当地震发生以后,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电力、通讯等终端,严重制约了手机APP客户端的使用。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方面,地震局系统的各个相关职能机构都完成了很多相关工作,取得了很多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程成果。就如很多行业的情况一样,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刚起步的时候,往往发展迅猛,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相关的资料、材料、方法等等资源广泛进入到行业、领域内的时候,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进而造成一些混乱、无序化,导致行业或者领域的发展受到影响,发展的速度大大降低,甚至于停步不前。这个时候,就需要对于所有相关的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通过这种操作手段,形成行业或领域的规范,为后续的发展保驾护航。

以上的这些问题,可以考虑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改进。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壁垒产生,促进合作。基于标准化的考虑,对于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的标准化工作,有以下一些建议。

3 对于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标准化建议

基于对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宣传媒介渠道等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外相关经验、方法,考虑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对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的标准化工作,有如下一些建议:

3.1 传统媒介资料

(1)内容方面:根据不同的地震科普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受众群体等,进行分类、分档制作。制作的内容应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要考虑到后续资料的连贯性。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使用专业机构制作、发布的相关资料内容,保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的正确性、权威性。

(2)资料整理与分类: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进行分类,如科学常识类、应急手册类、灾害应对准备类资料等,以满足不同受众人群对于相关知识的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进行分类,如家庭常备类、地震演习类、地震医疗救护类资料等等,满足不同情境下,对于地震科普与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

(3)形式方面:可以根据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际工作的使用需要,灵活的采用展板、宣传手册、宣传页等多种形式,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方便、实用的科普宣传资料。

(4)管理方面:对于传统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宣传页等资料,建议由中国地震局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设计。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的运行模式,设计制作出标准设计模板,系统内各个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用,完成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相关内容的选择、设计与制作。国内所有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教育资料等,建议必须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出版发行发布。建议在现有的全国地震标准化委员会中,建立相应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对于所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的内容、形式、制作、出版、发行的诸多环节,进行技术性指导和监督。

3.2 网站

(1)网站设计标准化:对网站的设计进行优化,对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功能模块、主页链接入口的形式、位置等进行统一的设计,以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查询与使用,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效率。

(2)互动平台的推广:各个相关机构的网站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形式方面,除使用已有的文字文档、图片、视频媒体等资料外,可以参考北京市地震局的模式,引入宣传效果更好的数字地震馆互动平台,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效率,增强宣传的效果。

(3)内容方面:对现有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内容进行分档;根据资料涉及知识点的不同,对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方便使用。

(4)网站建设与管理:所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站,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与中国地震局主管部门进行协调;网站建设完成后,应该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部门进行功能、内容等多方面的检查;网站应该在中国地震局主管部门的管理下,进行相关的运行、维护、更新等工作。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部门负责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相关网站,地震系统各个机构不再建立相关内容的网站、网页,改为在官方主页中设置外部链接,直接将所有的访问转到主管部门建立的相关网站上。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约制作和维护成本,同时,方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

3.3 新媒体

(1)内容方面:对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自媒体渠道中,除科普宣传内容外的其他内容,要做好比例协调与控制,能够使其成为媒体渠道内容有益的来源,同时又不能喧宾夺主。

(2)渠道选择:应适应目前媒体发展的新的趋势,广泛地在多种媒体渠道上,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用新颖的形式扩大科普宣传的影响力。

(3)运维:新媒体时代,更新频率是吸引用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应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适当的更新频率,以此来维持用户的粘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很多地震系统机构中,对新媒体进行运维工作,都是工作人员兼职进行的。建议引进专业的团队或者专业的服务商来进行自媒体、手机APP客户端的运维工作,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 结语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已经整整过去十年了。2018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中国地震局的相关机构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努力提升整个宣传教育系统的能力,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基于MAX11068的大功率锂电池管理系统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基于SCI-E的中国地震局科技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