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企业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7-13赵亮陈尔东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学方法

赵亮 陈尔东

摘要:从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出发,阐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并对企业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以目标导向为主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内外反馈信息为导向的持续改进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企业伦理学;卓越工程师;教学方法

一、研究意义

为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从而提升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早在2005年,我国就开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2013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国,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得到国际认可,这对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我们首先要做到明确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国际化。

企业伦理学是我校冶金专业和采矿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学好这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师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许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表明,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课程体系,创新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终归途径。工程教育认证下,如何创新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对企业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伦理决策意识,掌握伦理决策方法,具有生产和研究的科学思维以及创新研究素质,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二、现状分析

1、国外教学现状:国外的企业伦理学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实践教学等环节,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清讲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为主,辅以讲明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工程伦理意义,学生则通过通俗易懂、循序渐进介绍内容的教材以及参考书加以自学。然后教师通过定期组织的小组讨论进行辅导答疑,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与辩论中加深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最后通过教师布置的具有各种实际工程背景的案例来实现实践教学,由学生分组设计、实施。

2、国内教学现状:目前,国内高校企业伦理课程教學的现状,多数还是沿袭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中多以灌输式与填鸭式理论教学为主,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CAI教学与 MATLAB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学效果还可以,因为学生本身的基础理论、学习素质以及学习氛围等都不错,而在像我校这类教学研究型大学中还是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以笔试考试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的工程教育要求。因此,如果在我校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强调教学内容的工程意义,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就使学生真的按照应用数学课程来看待与理解 ,更无法达到工程教育的目的了。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抽象性、复杂性,考虑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企业伦理学课程培养目标,目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丰富与学时有限的矛盾;二是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相脱节的矛盾;三是灌输式教学与被动式学习之间的矛盾。鉴于国内教学体制、实验条件、学生学习氛围等条件的限制,我们暂时还无法完全移植或借用国外的教学模式,只能立足于国内现状,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索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

三、改革内容

项目改革以成果导向工程教育(OBE)理念为导向,教学设计采用反向设计法进行,反向设计法是指根据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在毕业要求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大纲和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正向实施的过程,通过过程的学习达到设定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课程评价则是持续改进的过程,即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课程大纲和课程内容,直到能够使学生达到预定的要求。

1、立足定位,明确教学目的

(1)根据工程认证教育培养要求,着眼于对学生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对与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是非难辨问题、与明显的不道德行为有关的问题、与明显的道德行为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2)对卓越工程师应掌握的伦理意识、知识和技能进行界定,并探讨培养工程伦理意识、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方法。

(3)根据上述研究,对《企业伦理学》教学目标进行修正。

2、产出导向,以毕业要求的达成设置教学内容

为能够对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提供有力支撑,以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为改革思路,力求形成比较合理的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1)企业理论学基础。包括企业理论学概念、契合社会责任和企业道德推理。

(2)工程企业经营中的伦理问题。描述和分析工程企业在经营中的伦理问题,分析这些经营活动的不道德行为和不道德性。

(3)工程企业道德与经营业绩的关系和道德管理。客观认识工程企业道德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明确不道德经营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减少不道德行为的措施。

3、学生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企业伦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除了基本的教授教学方法外,根据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如下教学方法:

(1)案例讨论法。重点解决两个点:一是案例选择,应贴近工程实践;二是引导讨论。

(2)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激发课堂互动的实际问题,在问题的不断探讨和解答中完成教学过程。

(3)小组陈述教学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工作实践或媒体报道中选择热点企业伦理问题,写成报告,在课堂进行陈述,并解答问题。

4、持续改进,关注课程达成度评价

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讨论、陈述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运用量规法(又称评分表分析法)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科学设计系列评价指标,并设定权重,制定质量优弱序列,以期实现教学环节的“评价-改进-再评价”的闭环管理。

通过改革,使得《企业伦理学》课程更加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要求,与其他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衔接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相契合,从而提升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燕,陈智栋,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教学模式探讨[J].高分子学报,2016,(11).

[2]陈永琴,李团结,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子教育,2015,(3).

[3]叶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

作者简介:赵亮(1977-),男,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伦理;陈尔东(1974—)男,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伦理。

基金项目:2017年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企业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XJGZD201712。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教学方法
“双一流”视阈下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的兼容性发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