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二胡演奏风格的形成与把握

2018-07-13王钰玉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二胡乐曲

摘要:二胡演奏者在演奏中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技术技巧能力、打好一般的基本功,而且要掌握好有丰富表现力的风格性演奏技巧。只有这样,在二胡演奏中才能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特定的音乐风格及艺术情趣,更深刻地揭示丰富的音乐内涵,充分地发挥和拓展音乐的表现力。为了更好地说明演奏风格在二胡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以表演风格的时代性为脉络对其形成和发展做一简单介绍,并从二胡作品的地方音乐风格、民族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二胡作品;演奏

一、几种不同的二胡演奏风格

在现代二胡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演奏风格大致有:第一,蒋风之先生创立的二胡演奏风格,人们习惯上称其为蒋派,其风格细腻深刻、自成一格,其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花欢乐》等。第二,北方地区的二胡演奏风格,具有粗犷、爽朗的性格,在演奏上比较注重运弓的功力,其代表曲目有《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等。第三,苏南地区的二胡演奏风格,具有细腻、甜美的风韵,它是在江南丝竹和苏南小调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演奏上比较注重左手运指的灵巧,其独特的演奏风味是专业二胡演奏者必须掌握的课目之一,其代表曲目有《江南春色》、《姑苏春晓》等。第四,具有陕西一带地方韵味的二胡演奏风格,富有秦腔、眉户等戏曲特色,在特性音及戏曲板式的运用上极具特色,其代表曲目有《秦腔主题随想曲》、《迷胡调》等。第五,具有山东、河南一带地方韵味的二胡演奏风格,常借鉴板胡、坠琴、唢呐等乐器的演奏手法,由于大幅度滑音及滑揉技法的运用,使乐曲的演奏富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韵味,其代表曲目有《河南小曲》、《一枝花》等。第六,具有内蒙草原音乐风味的二胡演奏风格,热烈的奔马节奏及三度颤指音等技法的运用,使音乐富有马头琴、四胡等乐器的特点,其代表曲目有《奔驰在千里草原》、《草原新牧民》等。但随着地区交流的日益广泛,二胡的演奏风格正逐渐地趋于融合的态势,掌握多种地方风味的演奏特点,已成为对新一代二胡演奏家的普遍要求。

二、二胡演奏的风格性技巧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无数的前辈民间音乐家以器乐演奏的形式为各地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和歌舞音乐等托腔送韵或即兴伴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立的器乐表演形式和不同的演奏风格,在这些独特的演奏风格中所应用的技巧手段就是风格性的演奏技巧。风格性技巧是表现不同音乐风格的特殊演奏手段,是二胡演奏艺术中应用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胡的风格性演奏技巧是非常丰富的,比如,陕西音乐风格的“搂音”;广东音乐风格的“滑音”与“装饰回音”;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垫指滑音”;河南音乐风格的“滑揉”与“大滑弦”;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三度打音”;藏族音乐风格的“装饰闪音”;朝鲜族音乐风格的“迟到揉弦”等。它们都是表现上述地区和民族不同音乐风格的不同技巧手段,是不同语言特点、审美习惯和不同社会音乐生活的产物,其共同的特点是能够简练和准确地体现出这些音乐风格,发挥二胡的丰富表现力。

与一般技巧相比,风格性技巧更能够突出音乐旋律中的地方色彩与民族风格。如果使用得当,它会使演奏锦上添花,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但降低了音乐的感染力,有时会由于歪曲了特定的音乐风格而产生相反的艺术效果。因此,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风格性技巧,同时要学会在不同的音乐情绪中加以变化应用,只有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内容、风格性技巧的应用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否则本末倒置、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这样的演奏毫无意义,只有各种技巧的展览和卖弄,其结果是对音乐艺术的亵渎。

在演奏风格性较强的乐曲时,如果对所奏乐曲的音乐风格不熟悉,对所需的风格性演奏技巧也掌握得不准确,那么尽管音准、节奏乃至音质方面无可挑剔,也会由于机械刻板的演奏方式和单调乏味的音乐表现使乐曲的艺术风格黯然失色,达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为此,在演奏中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技术技巧能力、打好一般的基本功,而且要掌握好有丰富表现力的风格性演奏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奏中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特定的音乐风格及艺术情趣,更深刻地揭示丰富的音乐内涵,充分地发挥和拓展二胡的音乐表现力。

三、二胡作品的音乐风格

不同地方音乐风格的二胡演奏技法是繁多而复杂的,各种音乐风格体现在二胡演奏技法方面的变化又是非常细微且无定式的。一般来讲,掌握那些演奏技法并不困难,然而,能恰当地将其运用到乐曲之中,准确体现出乐曲的地方音乐风格确非易事。因此,对那些风格鲜明、具有口语化特点的作品,在乐逗、乐句轻、重、缓、急的处理上要十分仔细,在技法运用上要准确,以体现出鲜明的地方音乐风格,更好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民族音乐风格一般可以定义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形成的一种约定成俗的音乐语言。二胡演奏的民族风格是这种拉弦乐器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越是民族风格强的乐曲,二胡演奏时表现得越鲜明,越能反映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趣味性。

对不同时代作品的正确解读,是摆在每位二胡演奏者面前必须解决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位演奏者如果对诸如刘天华、阿炳等人的作品解读得不正確,就不可能通过演奏成功地揭示这些作品所蕴含的真实意义,而这无益于保存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丰富、浩瀚如烟。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就必须细致深入地体会其风格并充满感情地把它表达出来。尤其是有些文化遗产已经年代久远,惟有掌握好风格问题,才能使它们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朱道忠.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J].中国二胡,20040(02).

[2]王真理.二胡演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沈阳师专学报,1997(03).

[3]刘长福.刘长福二胡教学系列(五)风格性技巧与音乐表现.乐器,2003(03).

作者简介:王钰玉,女,汉族,1992——,籍贯:山东,聊城大学在读,2016级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胡。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二胡乐曲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二胡悠悠
一把二胡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