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2018-07-13王雪佳刘新连凯宇张洁曹传伟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王雪佳 刘新 连凯宇 张洁 曹传伟

摘要:意识形态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有其发展过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国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意识形态保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一种反映,如果没有正确的意识形态,一个国家就是混乱、是找不到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国民没有了自身的优越感和认同感,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因此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不断地在理论上得到丰富和创新。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意识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的直接产物。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通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地阐明了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观念;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社会意识和现实社会关系的矛盾在本质上是现存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的反映,从而使“意识形态”成为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

(二)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意识形态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具有阶级性。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争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说成是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把资产阶级争取统治所要求的“自由”、“平等”赋予人类的普遍利益诉求,以掩盖其内在的为资产阶级剥削利益服务的本质。

(三)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特殊的功能。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因而是第二性的作用。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并加以发展。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综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正是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思想意识、文化精神,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也改变着整个世界。一定社会的精神生产、意识形态对其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能动作用的发挥,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这正显示了意识形态巨大的独立性和社会功能。

二、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举措。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举措。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须以共同思想为基础,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地位,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历史选择。只有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整合功能,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才能把整个民族的力量汇聚到共同的发展目标上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实现中国梦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幸福的坚强领路人,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党和人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当代中国,加强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證和强大的精神支撑,根本路径在于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团结向上、共同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确定价值取向、进行行为选择提供了根本准则。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项目来源:2017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项目编号GXDJ2017B111。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