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4—2015年歙县综合防治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评价

2018-07-13张杜娟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传染源歙县血吸虫病

张杜娟

摘要:目的:评价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来,防治血吸虫病效果。方法:收集歙县2004-2015年人群查病、急性感染、耕牛查病、钉螺调查 、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等资料,统计分析有关疫情变化。结果:2004-2015年我县人群、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均一直保持为0,2013年后未再查出钉螺复现和感染性钉螺。结论:歙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明显巩固,因当地流行因素复杂,钉螺面积大,今后应继续开展综合防治,巩固防治成果。

歙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山区之一。全县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约49万。全县有血吸虫病流行乡(镇)10个,流行村52个,历史累计钉螺面积3144.0909万㎡,受威胁人口达13.6万之多。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3546万人,病牛3792头。1994年达到传播阻继断标准后,进入监测巩固阶段。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在开展查灭螺、查治病、血防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大综合治理环改灭螺工程,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本研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制定下阶段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收集2004-2015年歙县查螺、灭螺,人群查病、治病、急性血吸虫病,耕牛查病、治病以及综合治理工作实施的有关资料。

1.1居民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2004-2015年,每年对流动人口、疫情监测村居民及中小学学生等重点人群采用血清免疫学(IHA))筛查,阳性者(IHA滴度≧1:10,+),再以集卵孵化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人群感染率(%)=(血检阳性人数/血检人数)*(粪检收性人数/粪检人数)*100%。

1.2耕牛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每年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3检,对全县血防区耕牛进行查病。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牛数/检查牛数)*100%。

1.3急性血吸虫病发病情况调查:对2004-2015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1.4螺情调查:对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框线距5-10米)进行螺情调查,统计查螺框数,计算活螺密度。捕获框内(0.11㎡)全部钉螺,分袋包装,压碎法鉴定钉螺死活,镜检尾蚴。

2、数据分析与处理

将2004-2015年所有资料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004-2015年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2004-2015年,完成查螺16431.8116万㎡,反复药物灭螺133.17万㎡,血检查病6.7413万人次,粪检查病5852人次,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1074人次,人群化疗875人次,建成无害化厕所1397户。家畜圈养5.0262万头次,水改旱0.0035万亩,养鱼灭螺0.3335万㎡,家畜查病1.4005万头。灌区改造水利项目20处,硬化护坡4.725千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人口2.114万人。重点防护林4.39万亩,退耕还林0.85万亩。土地整治3.3638万亩,修建田间道路工程67.662千米,修建灌、排、管道128.5千米,土地平整0.0485万亩,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压缩钉螺面积。开展对乡村干部、中小学教师、乡村医生培训班473次。每年都与县教育部门在全县中小学开展血防“四个一”活动,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6%,正确行为形成率达97%。在有钉螺的环境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群接触疫水和耕牛进入有螺地带。

2.居民血吸虫病病情变化

2004-2015年对重点人群开展血清学查病,血清学阳性率(%)分别在0-0.66之,间,粪检阳性率(%)为0,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急性血吸虫发病率(%)为0,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多年来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一直保持为0(附表1)。

讨论

众多研究表明,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端正防治措施在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均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1][2][3]。我县自2004年实施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以来,人、畜血吸虫感染率(%)一直保持为0,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表明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明显。近年来尽管加大了灭螺工作力度,钉螺调查资料显示,2004-2015年钉螺面积下降51%,下降副度大,且活螺密度均维持在较低程度。但螺情反复出现,灭而不绝。歙县为典型的山丘型流行地区,钉螺孳生存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灭螺难度大,部份历史有螺环境未能得到彻底改造,钉螺的孳生环境依然存在,是造成螺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持续的控制传染源、加大药物灭螺和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力度,以防止有螺面积回升,以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 。

血防健康教育是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2004-2015年我县所有中小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有血吸虫病防治教材、教案、计划、课时安排;中小學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6%,正确行为形成率达97%;卫生部门对居民开展了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1.5%,正确健康行为形成率在85%。病情调查发现疫区中小学生未查到血吸虫病病人,提示血防健康教育在控制血吸虫感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歙县自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综合防治措施以来,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中仍继续大力开展绽合防治工作力底,进一步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力争早日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

参考文献:

[1]家昶,张世清,汪天平等.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中国血吸虫防治杂志,200——20(4):288-292

[2]汪天平,陈更新,操志国等.安徽省池洲市贵池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端正防治策略效果评价.中国血吸现防治杂志,2009,21(4):250-258

[3]张世清,潘新平,汪天平等.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初步观察.中国血吸现防治杂志,2009,21(4):259-261

猜你喜欢

传染源歙县血吸虫病
徽港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