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8-07-12马路贤

时代金融 2018年29期
关键词:经验值蓝墨云金融学

马路贤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金融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作为引导学生认识金融、学习金融的一扇门,对于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领域都积极的将互联网与与自身结合起来,寻求新的发展与突破。高校教学也在不断的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使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手段实现新型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培养学生成为金融学专门人才。

现在很多学校都拥有良好的网络条件,学生在校园里随时可连接校园Wi-Fi,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倘若还是把手机列为课堂违禁品,强制学生上交手机,已经不切实际。收了手机,但是却收不回来学生玩手机的心,因此,要想让学生专注课堂,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和手机,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外沟通,让手机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二、《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十来年间,金融学专业受到人们的追捧,各高校也积极申报该专业,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教师们也都在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往往这些问题容易受到忽视,间接影响《金融学》的教学成果,甚至对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完成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从教学内容上看

1.教材的选择不适应本校学生。《金融学》教材多种多样,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教师资历尚浅,盲目追求通用教材,又仅仅参照教材来授课,最终很难达到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选择性,参照本校该课程大纲要求来选取相适应教材版本,不能盲目跟风。

2.教学顺序的设置不合理。教材编写有一定的章节顺序,但前后知识的相关性并没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往往是按章节顺序教学,没有把握好知识的连贯性,不做梳理,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前沿理论融入较少。教材作为出版物,阐述理论往往以经典为主,但又稍显陈旧,内容始终不能满足学生对金融前沿理论的渴求,常年同一课程的教学,容易造成教师课堂模式化。虽然授课对象不断变化,但授课内容却始终如一。实际上,金融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金融形势也时刻发生着变化,如果教师对于金融创新理论的漠不关心,不仅仅是让课堂枯燥无味,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二)从教学手段上看

1.信息化使用没有日常化。部分高校教学信息化的运用没有日常化,而只是应用于教学示范课。教师上课依然是”粉笔+黑板+PPT”的演示讲解教学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对应章节,解读教材、梳理知识点,或者也导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或者添加教学相关视频拓展知识面。但尽管如此,这些教学资料的使用往往都仅限课堂45分钟,课下很难起到辅助学生学习金融学的作用。

2.缺少与学生互动的媒体教学平台。课堂上的教学完成后,虽然师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来互动,但是这些软件不是专门的教学平台,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功能,比如:作业、提问、小测验、模拟考试等等。

(三)从考核方式上看

课程的考核,一般规定:最终成绩=平时成绩*x%+期末成绩*(1-x%),往往期末成绩占比较高,甚至高达70%以上,容易造成学生为了期末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期末考试又多以试卷形式呈现,客观题比重占比较高,即使有主观题,也以简答为主,有了固定的答案,学生很难自由发挥,测评成绩也很难体现其金融分析能力。在这样传统考核方式下,学生只有死记硬背知识点,却很少深入思考其之间联系,更别提联系现实分析运用了。

三、《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选取教材

教师选取适用教材,一定要结合本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不能一味追求通用教材。不同专业学生适用教材难易度要有区分,对于非金融专业学生,教师可以侧重理论讲解,弥补其理论知识的不足,而对于金融专业学生,教师可以侧重实践分析。只有选对教材,才能让教师“教”有所进,学生“学”有所得。

(二)把握教学顺序,适当融入前沿理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不要死板的套在教材上,而是要活用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把授课思路的调整告知学生,“以学生为本”才是始终要遵循的原则。另外,教师要始终关注金融前沿理论,无论是日常金融类新闻,还是学术界金融理论的创新,都要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三)运用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

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通过手机的碎片化阅读,学生时时刻刻都可以补充知识,层出不穷的学习型APP更是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教师应该顺应时代需求,注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手段的更新,蓝墨云班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教学资源的分享。蓝墨云班课既可以在电脑上使用,也可以在手机上使用,可以满足课堂互动需求。作为班课发起人,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网页链接等。作为班课成员的学生,可以即时收到消息通知,浏览资源。

2.考勤方式的转变。长久以来,考勤都是依赖记分册进行,可能会耽误上课时间,教师也很难做到每堂课都考勤。而蓝墨云班课具备签到功能,尤其是手势签到,即时发布即刻签到,相应数据有记录,既节省时间,也能保证考勤次数,还能图表形式呈现出来,让教师一目了然。另外,考勤数据通过蓝墨云班课都可作为教学材料保存下来,如果学校有教师考核,还可作为考核佐证材料,既督促学生,也督促教师。

3.各类活动的加入。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起多种活动,比如: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等,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课外,教师又可以通过作业/小组任务、答疑/讨论、测试等,来完成与学生的互动,同时检验学习效果。

4.经验值的积累。无论是签到、提问,或是作业、测验等活动的进行,学生参与即可获得一定经验值,表现优秀者经验值更高。教师可以从经验值的积累上,可以了解学生学习金融学的积极性,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发现自身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及时更正。

(四)促进考核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学生对金融学的学习情况,更加全面体现教学效果。比如:可以采取开卷考试,题目均是开放性题目,需要学生运用金融学原理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还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进行考核,参照累计经验值给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则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测试题目。

四、结束语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专业人才的缺口逐渐凸显,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完善,也让高校课堂迎来极大的挑战,手机不再是课堂的违禁品,而要成为学生参与课堂的移动终端。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蓝墨云班课,将手机和课堂有效结合起来,互动教学、寓教于乐,这样才会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经验值蓝墨云金融学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分子生物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企业专业经验值结构化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反思
基于蓝墨云班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