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8-07-12常小琴

时代金融 2018年29期
关键词:陇南银行卡金融

常小琴

(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甘肃 陇南 746000)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普惠金融、金融扶贫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陇南市大力开展农村支付平台建设,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在全市各乡镇,尤其是金融空白村布放了各类取款设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了存取款、转账、自助缴费、小额贷款自主发放、法律法规业务宣传、结算等服务功能,初步构建起支农、惠农、便农的“绿色支付通道”。

一、陇南市助农取款服务点运行的基本情况

陇南市助农取款服务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助农取款终端体积小。各家金融机构布放的助农取款终端是自助设备中体积较小的一款,适合于便民点摆放。二是助农取款终端采用电容式触摸屏,反应灵敏,操作流畅,使用便捷,适合于农村地区的使用。三是助农取款终端系统较为直观,操作方式比较简单,不论何种文化程度的人经过简单培训后均可熟练操作,比较容易推广。四是助农取款终端采用专门定制的内置银行卡处理模块,内置银行卡模块在硬件层面进行非法攻击检测,从而实现防拆卸、开机自毁等硬件保护功能,更加提高了产品的安全等级。五是通过内置银行卡模块的保护,使得系统在采用Web、公网等成熟技术的同时,依然能够保证其安全性,符合金融系统的要求。

陇南市助农取款服务点将支付结算服务的链条延伸至广大农村地区具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小额现金支取难的问题,极大改善了农村的支付环境。二是有助于推动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习惯的形成,构建起绿色支付的通道,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动力。三是进一步推动了新农合资金、财政涉农补贴等各项助农惠农资金的落实到位,方便了农民及时掌握助农资金的发放情况。四是有效地拓展了基层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促进银行服务品牌信誉和地位的提升。五是助农取款服务点作为输送载体将金融产品和金融知识送进乡村,有助于提升农民的金融服务意识和金融安全意识。

二、陇南市助农取款服务点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款限额偏低,难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

由于近年来陇南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同时在农村区域的服务对象较为广泛,单日单笔2000元的存取款限额很难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尤其是秋季农副产品上市后,客户大额交易的资金无法在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不但没有给客户带来便利,甚至带来一些麻烦。

(二)服务功能有限,后续推广难

目前,好多助农取款服务点没有实现向村民提供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水、电、气等费用的中间业务,农民就近能享受到的支付服务功能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群众支付服务的需求。此外,陇南市所有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均未加载电商功能,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并且广泛应用的今天,单一的助农取款服务极大地制约了服务点的使用频率,影响着农村客户的使用欲望。

(三)机具摆放结构不尽合理,使用效率低

各涉农金融机构在布局服务点时缺乏科学规划,未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情统筹资源,片面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关于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的要求,刻意追求服务点的覆盖面,未能优先重点布放在特色农业区和农业产地,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交易地和集结地,导致设备效率低下,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风险意识淡薄,安全隐患较大

助农取款机具摆放在农村偏远地区,日常安全管理相对困难,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助农取款服务点离营业网点较远,难以掌握机具的使用情况,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作案工具。二是服务点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金融知识普遍缺乏,专业技能亟待提高。三是服务点大多处于偏僻地带,因而这部分服务点的现金直接存放在商铺等服务点,存储现金的安全隐患较大。四是农村客户金融知识欠缺,安全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密码等安全信息容易泄露。上述风险点都是业务推广的普遍隐患。

(五)宣传工作不到位,公众认知度低

一是大多数农村居民接受新鲜事物难,觉得银行卡没有存折直观明了,对银行卡的安全性存有疑虑,担心使用银行卡会造成资金损失,不肯接受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二是对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频率低,多数村民不会使用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结算终端等,对现金的依赖性较高。三是大部分村民难以接受发卡机构对银行卡及小额账户收取手续费。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宣传解释,但这方面的工作很少有商业银行重视,因而群众使用自助设备的意愿低。

三、对策建议

(一)调整存取款限额,满足客户需求

针对目前单笔取现限额难以满足经济较发达的行政村农民支付需求的情况,一是合理调整限额,建议将存取款限额调整为单笔5000元,单日限额20000元。二是建议由涉农金融机构依据不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在条件合适的农村布设ATM机以解决富裕的行政村百姓对现金的使用需求。三是要强化宣传普及,引导农民使用刷卡、转账等方式进行交易,形成非现金支付习惯。

(二)改进创新,拓展助农取款服务功能

支付结算领域的技术变革日新月异,长远来看,单纯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已经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支付服务需求,如果不及时拓展助农服务点的业务发展空间,其很可能被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所取代,失去效用,因此,加强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建设,丰富业务种类,进行金融创新模式势在必行。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大趋势下,将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子商务进行融合,建立金融综合服务站,积极探索依托助农取款服务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通过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让农民真切感受到金融科技创新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便捷,推动助农服务点的可持续推广。

(三)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

从优化服务点布局着手,转变单纯追求扩大服务点覆盖面的思想,合理调整布局。一是充分考虑区域效益化,涉农金融机构应根据服务点数量、发生业务频次、交易笔数、交易金额等因素,对设置数量多而业务量少的服务点进行撤并,对于基础条件不具备的行政村少设、不设服务点,通过临近村设点的方式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二是整合地区机构资源,努力实现机构间的协同合作,通过业务代理、数据联通、机具升级换代,进一步开发机具功能,实现水、电、气等缴费功能,最大化地满足农民对金融设施和服务的需求,真正做到支农、惠农、便农。

(四)多措并举,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安全硬件建设,设置风险提示栏,增加防窥密码键盘,配备保险柜和验钞机,改造升级机具,提升安全性能,解决现金安全存放和假币识别等问题。二是加强风险监测。通过监控系统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交易情况进行密切监测,重点关注交易量过于频繁、交易量过大、交易时间点异常的用户,并进行现场调查。三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进行不正当牟利、故意使用假币等的服务点,要进行严厉打击,收回机具设备终止业务,对违法犯罪的用户,还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四是开展对签约商户金融服务知识技能培训指导。向服务点商户讲解各类接单风险,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督促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开展业务,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五)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用卡意识

大力开展助农取款服务宣传,丰富宣传形式,打造助农取款服务宣传的深度平台。一是通过在服务点设立固定的宣传栏,悬挂宣传条幅,设置LED电子标语进行日常宣传。二是安排业务精英进村进社,为广大群众详尽解释助农取款服务相关业务知识,发放宣传折页,进行集中宣传。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短信服务平台等进行媒体宣传。深入普及助农取款服务常识,帮助农民掌握助农取款服务的操作流程和风险防范知识,积极引导农民办理助农取款业务,逐渐改变农民的支付习惯,增强其用卡意识。

猜你喜欢

陇南银行卡金融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复杂背景下银行卡号识别方法研究
银行卡被同学擅自透支,欠款谁偿还?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陇南记忆
圆梦陇南
P2P金融解读
关于审稿专家及作者提供银行卡号的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