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对策探析

2018-07-12赵蕊王晖

时代金融 2018年29期
关键词:财务制度借贷民间

赵蕊 王晖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前言

民间金融又被称为非正规金融、地下金融。姜旭朝(1996)认为民间金融就是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1]本文的民间金融指未经合法程序成立、采用非专业手段、脱离政府机构监管而自由发展的一种无经营模式的、与正规金融机构互补的资金融通组织。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地,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资金需求进一步扩大。然而,正规金融体系存款利率较低、农村网点设置不足以及投资产品单一导致无法满足人们的融资需求。而且,正规金融机构“惜贷”,金融供给中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偏向,于是才在经济社会中产生了民间金融。本文就云南省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云南省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云南省)农村民间借贷占全部借贷总额的比率平均是58.47%,均小于中部、东部地区。而民间借贷利率则在20%~50%之间,均大于其他地区。较小的民间借贷比率与较高的借贷利率表明,包括云南省在内的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大。

云南省多数州市依旧处于贫困地区,受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影响,民间金融市场处于一个分割的状态,资金、信息难以流动以及借贷主体之间,资信状况无法合理把握,导致由民间借贷引发的由民间借贷引发的案件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民间金融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云南省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问题

(一)机构内部不规范问题

1.市场准入门槛低,成立不合规。相比正规金融机构,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准入门槛低。一方面,民间金融机构成立不合法规,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另一方面,市场准入门槛低,机构本身及发起人无资质要求或是其资质不过关,达不到正规金融机构成立的条件,有意逃脱监管,而从中获利。

2.无组织形式或者组织分散。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体户、股份制。对应的组织模式有:个体、有组织无机构、有组织有机构。比如:单个个体、民间金融组织合会等。[3]针对后两者模式,绝大部分组织零散,缺乏相对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是:组织内无相关制度章程、人员管理、职权说明、职责分工等规定,从而易引发纠纷。

3.财务制度、保险制度不规范。组织内部管理层对组织的治理缺乏谨慎态度,财务制度、保险制度简陋不规范,资金用度、利益分配等方面更是存在漏洞。资金使用缺少权限设置,以及资金用途追踪等事宜。利益分配方面,没有制定详细的分配方案。不规范的财务制度不仅给金融市场带来了风险,同时相关投资者、借款人等第三方权利人的利益也无法受到保障。

4.业务经营不合规。业务经营范围含糊,涉业操作不规范。由民间借贷发生的案例纠纷大多因借条书写不规范、相关约定事项不清造成。据统计由民间金融不规范问题引发的纠纷2016年为3.36万件,2017年经银行查处的也是3万多件。案件主要表现是:未标明“借条”字样或者没有明确利率,金额书写缺少大写等。字条纸张、内容、书写随意,使不良主体有机会篡改金额或不认账,最后导致双方各有说辞,引发纠纷。

(二)机构外部及发展环境中不规范问题

1.政策法规不完善、金融体制滞后。民间金融缺乏公正的法律地位,其发展始终处于灰暗地带,这同时也决定了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着隐蔽性以及脆弱性等弊病。涉及合会、私人钱庄、普通借贷、高利贷等诸多法律条款,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间金融的界定模棱两可。[4]金融体制的欠缺,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领域渠道窄、难度大、门槛高。

2.监管不到位。首先,云南省民间金融发展迅猛地段多数属于贫困地区,以及正规金融机构覆盖不全的地方。大多数区域交通不便、网络不通等,致使相关部门无法及时获得民间金融秘密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场所等信息,错失最佳监管时机。其次,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不确定,难以跟踪,导致监管成本高。这些因素给监管带来很大障碍。

3.缺乏规范发展的环境。信用评级低、投资项目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借出去的钱往往成为死账、呆账,个体户以及小型的民营企业信用程度不高,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现有金融服务以及投资项目,门槛高且没吸引力。加上在发展受到制约的地区,农村受教育程度受限,多数人属于文盲级别。不懂得金融经济以及防范风险方面的知识,总体金融环境较差。易发生逃债、暴力催款等不良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秩序。

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机构内部规范发展建议

1.对市场准入加以规定,合法成立。合理制定市场准入规则,严格按照民间金融组织成立的规章程序,再由工商部门备案登记,把好市场准入“第一道防线”。对准入者的资质、信用以及将成立的组织的设备、规章、人员资质以及财务制度、风险管理严格进行把控。进行出资能力审核时,股东资产来源及负债情况要作说明。股东及管理人员应提供全面、真实、可靠反映信用记录与银行信用的报告。

2.建立正确的组织模式。首先必须明晰选择怎样的组织模式。正确划分与建立组织架构,以及正确选择民间金融组织模式。对非法的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改制,而合法的进行引导,转型升级为正规的民间金融组织。其次,制定严谨的组织章程。根据民间金融组织发展规划,建立职责明确,制衡有效的组织治理模式。

3.制定财务制度、保险制度。严谨有效的财务制度、保险制度是规避风险的有力举措。财务制度应包括组织内部资金的用度说明、借款用途说明、借款期限、利率等一系列的要求,以及股东、投资者利润的分配方法、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等等,具体的编制需按自身情况而定。保险制度包括财产保险制度、应收账款征收制度。完善的制度能有效保证款项征收工作顺利实施,避免发生坏账以及呆账。

4.规范业务经营。一是制定组织操作规范流程。明确组织业务经营范围,熟练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按章程经营;二是雇佣专业的会计人士,持证上岗;三是定期组织培训。根据业务需要,组织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四是加强激励机制。通过实践检验效果,开展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工作激情的活动,激发工作热情。五是注意培养员工的道德情操,防止违纪违法。

(二)机构外部以及发展环境方面的建议

1.明确地位、完善政策。给予农村民间金融合法的法律地位,确立产权保护。明晰产权细分规则,制定民间金融产权保护的政策。健全《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对民间金融的监管职责。取缔《民法通则》中相互矛盾的条款,以及出台《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法》。明确规定合法机构的建立程序、内部管理、业务经营范围、财务规范以及借贷双方的权益保护等条例。严格执行现行《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严厉打击高利率行为。同时,做好法律宣传与讲解工作。

2.大力监管、全面覆盖。一是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建成“五网”进而全面撒网,在不越权的前提下,职能职权适度逐级下放。二是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在支持民间金融发展的同时,以规范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为指导,健全风险预警、防范、处理、补救机制为前提,将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三是针对特殊环境,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对不同形式的民间金融加强管理,引导民间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3.给予规范、宽广的发展环境。一是全面提升农村金融环境,普及科学的金融知识。制定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完善信用体系的构建、加防征信权限设置。坚决把好机构资质这一关,抵制怀有不良心思的群体损害公民利益。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结构。由市场选择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金融服务需求有效地增加正规金融服务网点。提供多元融资项目,打造多元一站式网点,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做好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的对接,降低民间金融规范发展以及融资门槛,促使两种金融体制相互依赖,互利共生。

猜你喜欢

财务制度借贷民间
基于高校新旧财务制度接轨问题的思考
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思考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海南旅游村镇财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