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边境地区假币犯罪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百色边境为例

2018-07-12孙于健

时代金融 2018年29期
关键词:边民假币边境地区

孙于健

(中国人民银行百色市中心支行,广西 百色 533000)

一、中越边境地区假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中越边境地区假币犯罪的现状

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陆地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广西现有对越边境口岸12个,边民贸易互市点25个,边贸码头4个,双边居民通商互市历史悠久。自2017年6月23日获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呈持续迅猛增长态势,结算量在全国八个边境省区排名一直名列前茅。例如,2017年,百色市靖西、那坡县与越南交界的中越边境线之间七个边民互市点进出口总额88.59亿元人民币;进口额94.15亿元人民币。2017年人民币现金滞留于越南的数量比2014年增加565%。跨境人民币现钞流动,边民互市贸易额占98%,人员来往占2%,在中越双边贸易逐步扩大的同时,边境地区人民币假币犯罪活动也日益活跃,从近几年百色靖西边防武警大队破案和缴获假币情况看,一些假币犯罪分子抓住边境贸易量大、边民识别货币能力不足的弱点,将制贩假币的违法犯罪活动向边境地区转移,边境地区沦为假币的重灾区。从边民互市点越南群众的300份调查问卷中,调查组了解到,有261位越南群众收到过假人民币,受骗率高达87%;有79位群众从未掌握任何一种人民币公众防伪特征,占比高达27%。随着广西与东盟间的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假币犯罪活动不断挑战人民币在边境地区的计价结算权威,影响人民币使用信心和人民币计价结算工具的发挥,不利于人民币的周边化和区域化。

(二)假币犯罪活动的特点

1.交易方式隐蔽性较强。一是假币犯罪大额趋势明显。假币交易一般分为大额交易和“化整为零”两种方式。近年来,公安机关在中越边境地区破获的假币案中,假币大额成交趋势明显。二是涉案人员多为亲友关系,且采取单线方式联系。涉案人员呈家族亲友式结构,夫妻或父子、兄弟姐妹等直系血缘关系人共同参与,且多是单线联系,交易地点复杂,一旦犯罪线索中断,很难深挖下查,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

2.输入型假币成为假币来源主要渠道。目前,国内的假人民币主要来源渠道是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台湾的假人民币成品主要运送广东、福建沿海,东南亚的假人民币主要通过中越、中缅边境的赌场、口岸和“地摊银行”,以赌博、毒品交易、外汇兑换等不法交易形式流入境内。但从防城港、百色等中越边境地区公安机关破获的假人民币犯罪案件看,中越边境假人民币主要是从我国广东省中转过来,最终多以赌博和毒品交易形式流入中越边境地区。

3.收缴的假币主要以大面额为主。随着中越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增长,每年有上亿的人民币现金在流动。边境口岸现金流量大,贸易结算大多使用大面额钞票。近年来,公安机关破获及银行收缴的假人民币中,百元券占96.09%、伍拾元券占2.04%、壹拾元券占0.98%、伍元以下占0.04%。

二、边境地区假币活跃的原因分析

目前,中越边境地区在打击假币犯罪斗争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假币犯罪产生了威慑作用,但假币这个“毒瘤”并未完全彻底根除,打击假币犯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反假币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一)边境地区金融机构缺乏,造成反假币宣传主体缺失

随着农业银行撤销农村的营业网点,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唯一正规金融机构,面对庞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的金融服务能力远远满足不了边境地区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如国家一级口岸的百色市龙邦口岸,近3年来边境贸易、转口贸易日益兴旺,现金交易十分频繁,但龙邦的金融营业网点仅为一家,共有5名工作人员。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少、人员不足,无暇顾及人民币反假知识宣传。

(二)反假币知识的普及难,边民假币识别能力弱

一是边境地区反假经费保障机制欠缺。调查显示,人民银行县支行和金融机构表示经费不足,影响了反假工作的积极性。县域反假货币支出基本上是由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承担。目前建立一个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站(点)的经费(包括牌匾制作、鉴别仪配置、宣传资料印制等费用)以及对义务宣传员的全员培训费用支出较大,而目前人民银行县支行全年反假宣传费仅有1-3万元,资金缺口较大。二是以山地为主的中越边境地区呈地广人稀的分布特征,边民居住分散,信息封闭,反假宣传成本高、普及难。这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三)边民反假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

中越边境大多经济发展落后,边民与现代生活较为脱节,农村人口文化水平、金融知识都相对偏低,加上农民打假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是非意识较差,部分农民对假币行为给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在日常生活消费活动中偶尔收到假币时,一般都不愿主动去金融机构缴交,或主动向公安部门报案,而是千方百计地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把误收的假币用出去

(四)边民储藏财富习惯,给人民币反假带来了难度

边境地区金融机构缺乏、办理存取款业务路途遥远、现金保管和使用方便等因素使边民养成了人财不外露的生活习惯,边民在收到现金后,不是及时存放银行,而是储藏在家,误收假币无法及时发现,造成反假线索中断,给人民币打假工作带来了难度。

(五)非现金结算工具普及率低

信用卡等非现金结算工具在农村仍不具备广泛的应用条件,边境地区绝大部分乡镇没有自动取款机,农户对现金以外的结算方式也知之甚少,只能频繁使用现金进行交易,导致农村货币市场现金流量大,滋生假币流通温床。

(六)反假币合力不强,金融机构柜台反假措施不力

一是基层反假币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发挥不足。当前反假办公室设在公安部门,虽建立了情况通报和会商机制,但实际召开的联席会议少,成员单位相互之间联系沟通不够,反假合力不强。二是金融机构柜台反假措施不力。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对假币的收缴程序很明确,但有的金融机构的柜台执法力度不够,柜面截留没收假币量少,致使假币重新进入市场流通。

三、中越边境地区反假币工作的政策建议

货币是国家的信誉象征。打击假币犯罪是维护维护国家声誉、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在人民币走出的当前,构建边境地区人民币反假工作机制,加大边境地区人民币反假力度,对发挥人民币在周边地区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功能、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意义重大。

(一)构建边境地区人民币反假的联防联打机制

一是强化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议在政府部署下,建立政府、银行、公安、工商、新闻宣传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形成边境地区反假币工作合力。二是将反假币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依靠边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控制犯罪,预防和减少犯罪,保障边境稳定的目的。

(二)加强反假宣传与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平台作用,通过发放反假宣传材料或者设立反假宣传窗口为广大群众提供反假货币宣传服务。二是开展金融机构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在边境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园建立“校园反假货币基地”,将反假币知识带入家庭、覆盖农户。三是加大对农村反假工作站的建设力度,力争“成立一个站点,巩固一片阵地”。

(三)构建边境地区反假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金融系统结合本单位财务开支情况,追加反假经费的开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反假货币的必要支出。二是地方政府建立反假基金,给各农村反假工作站配备一些假币鉴别仪器,并对各站(点)收缴的假币进行适当的奖励。

(四)疏通结算渠道,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工具

一是加大边境地区非现金支付环境的硬件建设。建议在边贸活跃地区增设ATM机和POS机,为边境地区非现金支付提供的硬件服务。二是金融机构加大各类银行卡的发卡数量,提高非现金支付的覆盖面,创造宽松的刷卡使用和账户结算环境。三是基层人民银行加大对金融机构现金管理制度落实的检查力度,降低现金使用比率,减少现金流通量。

(五)加快推进中越两国间打击假币犯罪合作

一是加大对邻国反假币知识宣传。从区域性银行的合作交流开始,将人民币的技防和人防机制引入邻国,帮助周边国家和人民提高人民币的反假防伪意识。二是建立跨国打击人民币假币犯罪的协调机制,共同打击制假贩假行为,建议两国银行开展人民币、越南盾现钞业务,使现钞有正规集中的出入渠道,并促进现金回流、反假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国家货币的尊严不受侵犯,增强和提升人民币国际信誉。

猜你喜欢

边民假币边境地区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重思“边民互市”的定位与发展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严阵以待
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宁墩派出所:开展“识假币、防假币、反假币”宣传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假币识别眼镜
假币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