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理念实践与产业升级转型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

2018-07-12

时代金融 2018年29期
关键词:升级互联网+转型

杨 伟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一、“互联网+”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简述

目前“互联网+”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探讨可以大概分为三类。

一类是侧重对于“互联网+”与产业转型升级两者内在联系的研究。如阿里研究院的游五洋在论述“互联网+”进程时提到‘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并得出“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呈现‘逆向’倒逼的过程,不能脱离消费互联网谈论产业互联网。”①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徐赟认为,“互联网+”通过推动颠覆和重构传统行业,再造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改变信息化产品特征等三个方面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②。南开大学的刘秉镰从国家战略层面论述了“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③。

第二类类是集中于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宏观目标的研究。如国家发改委的刘增明,提出要通过“互联网+”营造新业态、新的供应链、新的增值服务,从信息服务转向全产业链各要素整合,进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④北京理工大学杜向荣提出“互联网+企业”的实施中提出了具体路径: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相关者协同共享⑤。中央财经大学的赵立昌论述互联网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和路径,认为互联网经济改变了需求结构,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⑥。国家发改委产业所的张于喆认为:我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价值流”,即某个具体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最终递交客户的所有环节和过程的快速流动⑦。

第三类是“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某一具体地区、行业或者部门中的实践研究。如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向晓梅认为,要构建以互联网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顶层设计”突破,以开放、平等、融合、用户至上等互联网思维为指引,站在整个产业价值链视角对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进行系统布局,以互联网引领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⑧。中国社科院的黄楚新针对传统媒,提出“互联网+”计划是推动媒体进行新一轮转型的外在动力和必要途径。传统媒体通过智能升级、运营升级、服务升级等方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自身的创新改革⑨。

目前学界对于“互联网+”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系统,从横向上看,无论是从区域层面、行业层面、产业层面,政府治理、社会管理等等层面都有涉及,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和进步,其涉及的领域还在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互联网只是工具,片面强调发展互联网经济,忽视产业其他环节只谈互联网、只发展互联网容易导致产业发展舍本逐末,甚至催生泡沫。欧美国家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惨痛历程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

二、“互联网+”在阳江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据统计,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和全市网购市场规模均超过了50亿元。对于各类企业,都已经深切认识到互联网是未来商业不可阻挡的浪潮,主动做出改变适应,投身到互联网经济浪潮。据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初步统计,2017年,全市应用重要电商平台发展外贸的企业约有1000家,发展内贸的有3000多家。阳江电商协会统计数据,2017全市注册电商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超6万。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显。一是阳江产业基础薄弱,基于其他产业基础之上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同样薄弱。二是受制于传统观念,相当数量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虽并未有通过互联网产业提升发展水平的具体实践。三是受制于政策束缚,互联网产业高度开放、自由、灵活,对政府财政、税收、市场管理等方面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任重道远。

三、“互联网+”促进阳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领域

(一)“互联网+农业”

一是在农业生产领域。主要是通过构建覆盖市县镇,囊括各种信息和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并实现联网和共享,推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科学化。种植业领域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增强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精确监测能力,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养殖业也建立行业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养殖种类、数量规模、疫病情况的实时掌握。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疫病监控、投食、清洁消毒等自动化设备。林业领域可构建信息化平台,将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开发等工作进行信息化整合,提升管理效率。渔业领域可以利用当前卫星导航、水下探测等先进信息化手段,提高渔业养殖和捕捞效益。

二是在农产品商贸流通领域。重点是建立农业、农村和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农业特色乡镇,建立面向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对于大型农业流通企业,可以建立基于企业的农产品电子商贸平台,并发展区域网络预定、直销配送的模式。对于零散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利用微信、淘宝等成熟网络平台发布供求信息。此外,客户服务沟通、品牌包装展示、支付、售后服务都通过网络平台得以实现。

(二)“互联网+工业”

“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与“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内涵一致。其主要环节包括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设计研发环节。推广新的设计研发模式,如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型工业设计机构,开展众包设计、协同设计等研发模式。各类工业制造企业应充分运用好当前成熟的商业创客平台,如工信部信息中心搭建了“创客中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通过平台进行技术研发和设计的发包,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此外,企业在研发设计环节还应注重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融入其中。

二是在生产制造环节。推广3D打印、虚拟现实等应用范围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和设备,鼓励传统企业通过更新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针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导进行全产业的信息化改造,通过构建原料、配件、生产和销售企业互联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柔性化生产和管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智能化工厂,使用智能信息化机器设备,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CPS),实现各生产设备之间的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实施控制,提高企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企业管理和产品服务环节。传统工业企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精细化和柔性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要用互联网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提升管理运营效率。企业产品服务流程也应做到互联网化,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都应在网络平台得到响应和处理,并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积累的信息资源化为企业研发、生产和精准营销所用。

(三)“互联网+服务业”

一是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从金融组织角度,应做好三类金融组织的引导和规范。第一类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应当适当引导,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第二类传统银行、保险和证券机构,应当引导其互联网化,将其传统服务网络化、便捷化,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其业务方面基于互联网经济进行创新,

二是商贸流通领域。“互联网+商贸”主要目标应是建立消费者与境内外商家企业的联系渠道,降低各类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对于零散性的商户,应主动利用现有成熟互联网平台,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开拓市场。对于行业和企业主体,要在利用成熟商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行业和企业专属商务平台,提供更加专业、类别更多、个性化的商务服务。对于跨境商务,应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检验检疫、税务、结汇、仓储物流、金融等关键环节服务的互联网化,减少企业时间成本。

三是交通物流领域。对于物流行业,要大力构建智慧物流,物流企业应积极推广和使用先进管理技术和设备,还需要构建全市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物流资源在全市范围的优化配置。引导物流体系通过互联网与工业物料供应、生活配送、冷链物流等精准对接,并实现业务流程的在线化。对于交通服务领域,要将各类交通出行方式客票一体化、网络化,提供便捷移动平台接口,并实现支付结算电子化。推广智能终端在各类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提高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

四是各类生活服务业领域。旅游服务领域,发展智慧旅游,构建旅游服务云平台和运行调度平台,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企业、景区和景点也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旅游宣传和推广。医疗领域,近期重点是针对当前“看病难”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化,减少患者时间成本。教育领域,公立教育机构应重点提升教学管理和设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覆盖全市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缓解教育资源在区域间配置不平衡问题。其他领域,各类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商户或企业主体应主动将现有产品服务于互联网对接,满足市民及其他主体在对于各类生活服务的需求。

四、“互联网+”推动阳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的专门机构

建立推进互联网引领转型升级的协同机制。重构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管理体系,建议成立跨部门和行业的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门机构,统筹互联网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规划制定、实施等宏观指导工作。鼓励扶持阳江现有涉及互联网的产业和行业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将部分行业管理和规范职能赋予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引导规范作用。

(二)强化要素支撑,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培育扶持

资本要素方面,一方面要引导技术和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接和跨界融合。另一方面要探索针对“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模式,加大对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技术研发、小微型的互联网“两创”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扶持力度。人才要素方面,要注重培养和引进既具有互联网思维又具有实体企业管理能力的人才,特别是需要对传统保守型的优秀企业家加强互联网思维和战略方面的培训和引导。注重对一般技术型、操作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可以探索在本地高校建立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

(三)谋划布局“互联网+”创新产业集聚平台

结合当前城市化建设和三旧改造等项目建设,在城南新区或其他城市中心区谋划建设“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特色街区或者总部经济集聚区,通过搭建产业平台,吸引一批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彰显“互联网+”文化。结合现有传统产业谋划设立商品展示销售和电商销售结合的新型现代城市型生活化产业集聚区。对于具有特色产业的村镇,引导其加快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打造“互联网+”特色产业集群。

(四)重视引进培育大型互联网企业平台

建议在本地互联网企业发展水平不高背景下,优先引入国内外优秀互联网企业在阳江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总部,发挥其成熟平台纽带作用,辐射带动互联网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和传统产业发展转型。开展互联网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平台)示范试点,培育本土“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全产业链贯通、互联网平台开放的产业新流程、新业态。

(五)完善支持“互联网+服务业”的扶持政策体系

建议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新产品、新业态的市场准入限制,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研究完善促进“互联网+”的政策扶持细则,在发展用地、税收减免、奖励补助、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明确各扶持项目需要提供的材料及审核程序,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一条龙服务,营造有利于“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注释

①游五洋,“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计科学与实践》,2105(07)。

②徐赟,“互联网+”:新融合、新机遇、新引擎,《电信技术》,2015(04)。

③刘秉镰,全球“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展望,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2016.03。

④刘增明,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中国花卉园艺》,2015(21)。

⑤杜向荣,从:企业+互联网到互联网+企业:基于传统产业转型与服务业升级视角,《现代商业》,2015(36)。

⑥赵立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当代经济管理》,2015(12)。

⑦张于喆,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海证券报,2016年5月17日第008版。

⑧向晓梅,以互联网引领转型升级:广东创新发展主导战略,《南方日报》,2015.02.02第二版。

⑨黄楚新,“互联网 +”意味着什么,《新闻与写作》,2015(05)。

猜你喜欢

升级互联网+转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转型
回暖与升级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