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扶贫攻坚到文化旅游产业扶贫演进及模式研究述评

2018-07-12王姗姗

时代金融 2018年29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新疆精准

王姗姗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 伊犁 835000)

新疆扶贫开发问题,是我国学术界和党政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对新疆扶贫攻坚到文化旅游产业扶贫整个历史演进过程及运作模式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系统梳理和归纳评述,对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掌握研究方向和重点,取得高层次高质量新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新疆扶贫开发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一)对新疆扶贫开发重大意义和发展现状的评价分析

1.新疆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意义。新疆的民族团结问题源于多方面,其中贫富差距是主要因素之一。新疆境内边境贫困县(市)总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11.41%;占全疆重点扶贫县(市)的48.57%;新疆边境有671个贫困村,占全疆贫困村的22.51%。将边境地区作为新疆扶贫脱贫攻坚的核心战场,坚持精准扶贫思路,精准脱贫基本方针,力争打赢边境脱贫攻坚战,这对于全疆乃至更大范围内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意义重大。

2.新疆扶贫工作的成绩。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开展了大规模扶贫工作,主要工作目标是解决农村贫困居民温饱问题,重点是改变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投入147亿元,重点用于改善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建设贫困农牧区的基本设施。1994年至2000年7年间,新疆农村地区实际解决的贫困比重达到75%,全区农牧区的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自治区“十五”期间,截至2004年先后彻底解决了44万特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低收入标准以下人口由329万人减少到188万人,比重由36%下降到19%,其中有86%的困难人口分布在新疆的30个重点扶贫开发县,农牧民贫困的局面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3.新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新疆实施扶贫开发纲要》的执行,成效显著,但是仍然面临,经济总量不高;财政入不敷出;产业结构低度化;教育水平滞后、医疗水平较差、社保覆盖面小等问题。[7]南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地区比较相对落后,发展至今贫困人口的数量仍旧较大。由于受到众多条件的制约,贫困问题长时间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新疆从“扶贫攻坚”到“扶贫开发”的历程

新疆扶贫开发工作的历史进程划分为成下几个阶段:1986-1993

年,“以工代赈”的方式投入资金,重点帮扶少数生计困难户;1994-2000年,全面开展富有组织性、计划性及规模性的扶贫开发工

作;2001-2005年,确定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进村入户,整村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2006-2010年,实施“加大以工代赈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力推主导产业促进综合开发”的扶贫开发政策。

(三)新疆扶贫开发模式和路径的探索

1.扶贫开发模式分类。扶贫模式(Support Poverty Model)的目标应当是消除绝对贫困、缩小相对贫困,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反贫困”的脱贫范式。主要包括扶贫决策目标、扶贫资源传导方式、扶贫实施主体、扶贫手段模式以及对扶贫整个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评估等基本要件。根据扶贫工作历史进展、扶贫规模和所采取的政策不同,将新疆扶贫开发模式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类:主要是从全局的角度提出扶贫开发战略模式选择和调整。南疆地区反贫困的六种主要模式,即:整村推进模式、产业化模式、科技教育模式、以工代赈模式、异地搬迁模式、社会帮扶模式。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模式主要以政府为推动力,通过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产业开发,以建立连片开发区统一管理机制为保障的贫困地区扶贫模式。

第二类:主要是针对贫困群体进行的“输血”救济的扶贫模式。南疆地区把整村模式作为南疆进一步扶贫开发的核心;(2)社会帮扶模式;(3)“以工代赈”扶贫模式;(4)“贴息贷款”扶贫模式。

第三类:主要是有计划的“造血”开发式扶贫模式。(1)产业化扶贫开发模式;(2)科技教育扶贫模式;(3)异地搬迁模式。

第四类:主是对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和探索。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骆驼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是针对拥有闲散牧场资源,但又缺乏发展思路方向、资金的牧区贫困家庭,通过建立新的“企业+代理商+贫困户”的骆驼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扶贫。这一精准扶贫模式的提出,为多元化扶贫提高了新思路。统筹兼顾贫困区的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产业源头扩展与终端销售、短期扶贫与长期合作共赢等。要使贫困区域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并走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将输血式变为造血式扶贫,即调整和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利用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速度。

2.新疆扶贫开发路径的有益探索。对于新疆扶贫,要打好特色优势产业五张牌,针对性地开发贫困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富含创新、特色、精致的旅游产品。尼勒克县以创建“扶贫基金会”的方式,启动了社会扶贫“彩虹计划”捐助活动,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贫困户每户送上一项适合当地发展壮大的特色种养殖项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3.构建新疆扶贫开发机制的方式。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实行审核-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增加资金投放力度,提高资金利用率;因地制宜推进扶贫建设。建立四个扶贫开发新机制。一是创立政府扶贫资金连续投入机制和有效的分派机制。二是建立扶贫开发资金的整合机制。三是建立扶贫开发过程的动态识别和瞄准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国家扶贫重点县、乡、村的置换机制。

二、关于新疆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的研究

(一)新疆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1.新疆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内涵。1999年国际旅游千年发展峰会上“扶贫旅游(propoor tourism,PPT)”术语被正式赋予学术含义,此学术含义探索旅游业是否会为减少贫穷作出贡献。旅游扶贫指的是对具有丰硕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发展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区域主导行业,达到贫困地区脱贫的目的。文化旅游扶贫可以概括为,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以扶贫开发为目标的一种以文化旅游商业性的手段,实现帮助城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公益性目的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对新疆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的重要意义。以文化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成为实行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以新疆大学“花毡技艺传承人群”培训为例,毡绣的投入产出比远远超出了预料,既实施了因户施扶,又达到了扶困创收,因而,以非遗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策略走上正轨。要开展旅游扶贫:一定要让本地乡(村)居民融入到旅游开发工作中去;健全和加强旅游管理体系。

(二)新疆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文化旅游扶贫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以社区为单位介入旅游发展的概念,会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收益分配不均对当地社区居民不利,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参与旅游业发展,在实现贫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帮助社区居民脱贫致富。

(三)新疆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创新实践的新认识

基于新疆贫困人口分布及旅游开发扶贫的现状,观念转变、树立自力更生、让各族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是新疆贫困居民脱贫致富的绝佳方式。新疆拥有非常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资源带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居民脱贫的重要措施。新疆旅游局将从旅游资源丰富、临近成熟景区且地理上集中的片区,选择一类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探索产业扶贫的新突破,从而为贫困居民创造新的增收点。在农业、传统手工艺产业优势明显且贫困度较高的区域,可通过“电子商务”旅游扶贫模式突破资源的地域限制,开展旅游电商扶贫。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新疆扶贫攻坚到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历史演进及运作模式研究成果的归纳梳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从扶贫开发重要性上分析

多数学者认为,新疆的扶贫开发工作,对新疆乃至全国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新疆的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新疆和我国西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能否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能否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全局性大问题。根据多数学者研究成果中的意见,笔者建议,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要把支持新疆扶贫开发,作为贯彻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新疆提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的国家战略来实施,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对新疆扶贫开发工程和精准扶贫项目,给予全面照顾,全额投入,以增强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凝聚力,增强新疆少数民族的“五个认同”观念。

(二)从扶贫开发阶段特点上分析

有的学者认为,新疆的扶贫工作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有的认为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多数学者认为,新疆的扶贫开发工作应按照传统救济性扶贫工作;救济性与生产性相结合扶贫攻坚;单纯扶贫产业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精准扶贫产业开发这五种扶贫开发政策特点来划分,但这五种扶贫开发政策特点在实践中又不是按统一的时间段划分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根据部分学者研究成果中的意见,笔者建议,新疆扶贫开发起步晚于东部地区约20年,新疆扶贫开发阶段要根据新疆各地实际,不能把指标确定的太高,更不能为了完成脱贫计划指标而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

(三)从扶贫开发模式上分析

全国学者对新疆的扶贫开发模式做了大量总结性和探索性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学者对新疆的扶贫开发模式研究文献,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九种: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科技教育扶贫、社会帮扶、集中连片产业扶贫、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精准化扶贫开发模式。除笔者归纳的这九种,一些文献中还提出了其他扶贫开发模式。在新疆扶贫开发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基层党政组织和城乡各族人民创造的扶贫开发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扶贫开发模式,都包含了其他扶贫开发模式的要素、要件或经验。因此,各种扶贫开发模式之间是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相互利用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就像精准扶贫开发模式中,包含了产业化扶贫开发模式、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开发模式等多种扶贫模式。根据部分学者研究成果中的意见,笔者建议,新疆扶贫开发模式的利用,要高度重视和尊重贫困地区基层党政组织、基层干部和贫困乡村民众的创造,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无论何种扶贫开发模式,只要能促进贫困户、贫困村真正脱贫致富的模式就是好模式,就要支持、肯定、总结和推广。

(四)从文化旅游扶贫开发上分析

依托新疆丰富生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扶贫逐渐成为扶贫新思路,已颇具规模。特别是居住在草原牧区和交通便利的旅游景区周边的贫困农牧民和城镇居民,依托景区景点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和兴办农家乐、牧家乐,取得了丰厚的旅游服务业收入,产生了增收致富的良好局面。根据许多学者研究成果中的意见,笔者建议,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要从源头上重视、支持、投入文化产业的开发,组织人力财力开展南北疆各民族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出版、演出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开发文化产品,打造有实力、有产出、有规模的文化企业,真正形成能够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的文化产业扶贫能力。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新疆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