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2018-07-12

时代金融 2018年29期
关键词:金融公司金融机构消费

张 燕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当前,消费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金融服务对拉动消费具有促进作用,消费金融应运而生。针对各类消费品消费提供信贷的消费金融,能够满足老百姓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从而释放社会消费潜力,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政策的支持以及需求的拉动使得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而随着互联网企业的进入,“互联网+消费”模式将改变行业格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给消费金融带来了更大更难控制及预测的风险,也为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管理风险和控制成本提供了可能,消费金融在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制约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

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较国外起步较晚,截止目前其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行业启动阶段,自银监会2010年颁布消费金融行业管理办法批准成立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开始,至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批准成立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启动期的相关政策以鼓励业务发展为主。第二阶段是行业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在行业创新、政策鼓励的共同作用下,消费金融进入快速增长期,各大电商平台、实体企业、P2P平台等与消费有关的信贷机构纷纷进入,参与消费金融的人数也在增加,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成熟。第三阶段是行业整顿阶段,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过度授信、暴利催收等不合规的经营模式。2017年,政府出台了各项资质和业务监管政策,行业进入了重组时期

(二)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参与了消费金融行业,涉及的模式和消费场景越来越多,主要包括银行系统、消费金融公司系、电商系、产业系、网络分期系。

1.银行系。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是指银行为主要出资人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资金实力雄厚,资金成本低,主要集中于房产消费场景,部分银行参与房产家装消费分期。可以吸收存款,但需要房产抵押担保;贷款分期期限最长可达30年。如中、农、工、建等商业银行。

2.消费金融公司系。消费金融公司指经中国银监会核准的金融机构,发起机构多为银行、大中垄断性企业,资金实力较雄厚,可以直接放贷,不得吸收存款。其消费场景种类繁多且较综合,包括家电、教育、医疗、家装、旅游等消费场景,产品涉及领域较广;信用贷款,无需担保;消费分期贷款期限多在3到36期。如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

3.电商系。电商系消费金融,是指主要的消费电业务平台和衍生金融产品,控制着消费情景,直接面向终端客户,资金来源多样化,更侧重于中小用户分期付款,初始分期金额低,信用贷款,无担保。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百度有钱等。

4.产业系。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都是有实体产业的企业,资金雄厚,这些企业涉足消费金顾领域的主要原因在于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以提供低息信贷的方式,刺激消费者消费意愿,降低公司及供销商的库存压力,提升营业利润,同时为获取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消费需求,按需定产、产融结合提供途径。如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等。

5.网络分期系。网络分期系消费金融公司是指分期购物平台,消费场景分散,客群和消费场景更细分,通常,业务定位在消费场景中的一些垂直细分区域,以特定的消费场景或特定的消费群体为主要目标。例如,针对特定消费情景的消费金融包括婚庆分期、旅游分期、装饰分期、教育分期等。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大学生和普通年轻蓝领工人。此类平台资金成本较高,经营风险较高,行业监管困难。

二、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面临的风险

经过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多年的发展,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法律与监管风险四种风险。

(一)信用风险

消费金融机构也是信贷机构,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者信用质量改变导致到期不能或不愿偿还贷款,而给消费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风险。借款者信用质量改变的原因可能是主观的和也可能是客观的。客观原因可能是借款者由于突发原因失去了经济来源或资金链断裂导致还款能力缺失;主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道德因素而拒绝还款。客观原因造成的借款者信用质量改变往往无法预料,而主观原因造成的借款者信用质量改变可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搜集借款者各方面的数据来判断其是否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

(二)市场风险

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动和市场利率、汇率等变化给消费金融机构未来收益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消费金融市场风险包括价格风险和利率风险两个方面:价格风险是指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对消费金融产品的影响,合理的价格影响不确定性风险,进而影响收益。利率风险是指消费者金融产品的利率定价受到央行基准利率变动影响的风险,它给消费者金融机构的收入带来不确定性。

(三)操作和技术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消费者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落后、系统错误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技术风险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对消费金融公司造成影响的风险,这是由于消费金融的业务大多是在互联网平台线上完成的,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导致消费金融机构对新技术市场预测的不充分,配套设施准备的不完善,给消费金融机构带来损失。

(四)监管和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由于消费者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或消费者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对消费者金融公司的经营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相应的风险造成的问题。监管风险是由于监管不到位,监管原则不强,导致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缺乏合理的约束和保障而给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带来的风险。

三、我国消费金融行业风险控制现状及制约

传统的金融服务使用个人资产、工作信息、抵押品或个人过去的信用记录来显示还款能力,因此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选择了有稳定收入以及过往无不良信贷记录的人群进行放贷,这种做法的确筛选出了大量优质用户,保证了银行较低的不良贷款率。然而当前消费市场上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新兴的消费金融机构瞄准了这一巨大市场,采用信用服务下沉差异化战略,为银行无法服务的长尾用户提供信用支持。此时,风险控制能力已成为新兴消费金融机构生存的关键。然而,随着市场上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多元化,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已经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信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央行很难获得信贷调查数据,这是传统金融机构信贷审批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银行和部分持牌金融机构主要是能够进行核查的,大量的P2P、小额贷款和无照消费金融公司无法进入央行的信贷系统;二是客户自身的维度信息数据不完整,金融机构和银行的客户群体存在消费差异,很多客户通过银行进行过滤后,客户自身很难获得自己的个人信用数据,导致缺乏足够的维度数据支持评级。

(二)风险评估体系需要快速响应。

消费金融业务多在线交易,这就要求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体系做到及时响应,快速评估,分钟甚至是秒级响应,这是传统风险控制技术无法支持的,也是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内的机构正在着力解决的难题。因为如果时效性不够,需要用户提供各种资料的,繁杂的手续将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对消费金融机构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消费金融机构若想以高效、便捷、简化的良好用户体验服务大量新增信客户群就必须建立快捷的风险评估体系。

(三)风险控制体系需要结合大数据

传统的风险控制体系在评估内容、技术手段、数据来源、分析维度、评估模型等方面都受限于信贷历史,覆盖面不足,大量排除了没有银行记录的次优级用户,他们即使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却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如农民、刚入社会的毕业生、从事临时工作的打工族等等。新兴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式融合用户身份融合数据、社交数据、互联网数据、消费者行为、信用数据、性能数据等,使用机器学习、知识地图、决策树分析等大数据技术。从而将银行无记录的客户群纳入风险控制的目标客户范围。

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控制模式是大势所趋,并且已在国内外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然而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其对数据和技术的要求很高,这并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金融机构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专业的第三方大数据风险控制公司进行长期的业务积累,非专业大数据风险控制企业难以做到。

四、我国消费金融行业风险控制路径的优化

(一)构建标准化开放式大数据风险控制平台

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成熟的风险控制技术为支撑,大数据风险控制技术是消费金融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基本技术,数据的获取分析技术和风险的控制技术决定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国内消费金融机构在控制坏账率方面并不均衡。具有数据优势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机构的坏账率普遍较低,而众多的中小机构的坏账率并不理想,由此可见风险控制技术对消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

各机构大数据风险控制平台的重复开发,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大数据风险控制广泛采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等顶尖技术,技术性强,因而研发能力不足的机构无法开发,或者开发出的模型适用性差,限制了行业内中小机构的发展,容易造成行业的垄断,大机构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小机构难以生存,这将不符合消费金融行业应有的广泛性和兼容性,所以应鼓励构建开放式标准化大数据风险控制技术,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整个行业大数据风险控制的水平,由此可见构建开放式标准化大数据风险控制平台对中小型机构云集的消费金融行业提升风险控制水平意义重大。

(二)风险分散与转移

资产支持证券化(ABS)是一种更好的分散风险的方式。具体过程是消费者金融机构发放消费者信贷后,获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应收账款利息,这些应收款作为抵押品卖给了投资银行,发行由应收帐款支持的证券,并将其出售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前收回贷款,并提取资金。通过ABS消费金融机构实现了风险的转移,将风险分散给了大量的投资者。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金融机构可以提高资本周转率。提升机构的营运效率。

于此同时,ABS需要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消费者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符合相关的发行、交易和监管制度的要求。目前已有消费金融机构开展了资产支持的证券化的试水,例如,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业内首家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随着网络基础信贷资产的增加和风险控制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将有更多的机构尝试利用ABS加快资金周转,转移多元化风险

猜你喜欢

金融公司金融机构消费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国内消费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新消费ABC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