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中国养老旅游研究态势
——基于1993—2017年CNKI所刊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2018-07-12储德平秦2王兰兰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年7期
关键词:养老文献老年人

杨 ,储德平,李,张 秦2,王兰兰

(1.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2.复旦大学 旅游学系,上海 200433)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生育高峰阶段的第一批青年步入中老年,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初现端倪[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5%,成为世界上“最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将在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此大环境下,银发族的地位日趋凸显,相关养老服务产业呈市场化发展趋势,涵盖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领域[2]。其中,养老旅游作为一种老年人重要的生活方式[3],能在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同时,推动城乡社会、经济、文化统筹发展[4],开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吸引了我国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在对国内养老旅游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通过UCINET和NETDRAW两款软件对1993—2017年(截止至2017年8月)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对养老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再剖析其影响因素,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最后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1 养老旅游研究历史沿革

1.1 国外养老旅游研究进程

养老旅游的现象自古有之,18世纪时英国就有专供上层贵族养老的旅游目的地存在[5],但关于这一现象的理论探讨稍显滞后,最早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老年医学学科领域。由于移民研究和老年研究不断重叠[6],学者们在对老年人死亡率和健康率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异地养老旅游会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产生威胁。但很快这一观点即被批判老年学以唯医学视角的理由予以否认,认为其结果太过片面,并对此展开一系列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老年人生命历程的建构和社会特征的分析,以期促进老年人福祉建设[7]。20世纪70年代前后,养老旅游研究开始呈多学科交互发展模式,人口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均开始对其关注,分别从养老旅游人口行为特征、老年旅游市场细分、游客动机等视角展开研究,研究视角较广且体系相对完善[7-11]。但鲜有对现有研究的回顾和分析,迄今为止仅有Sedgley、Nielsen、Kam等所做的3篇评论,他们通过对前人研究基础的梳理,提出关于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见解,指出后续养老旅游研究应当集中在数据和市场导向上,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和比较了各种考察老年旅游行为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创造性地提出要将老年人作为异质性群体进行研究的理念,为后续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1.2 国内养老旅游研究发展

20世纪90年代,养老旅游传入我国,此时正值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旅游在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由于养老旅游自身独有的季节性、怀旧性、节奏慢、空间性、时间性等特征[12],与欧美国家一样,我国养老旅游研究也开始呈现多学科交互发展的局面,研究者大多来自人口学、人文地理学和旅游学,研究分别聚焦于养老旅游人口特征、旅游市场现状与开发、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动机细分、乡村生态养老旅游探讨和旅游主题研究。但囿于我国养老旅游发展和研究起步均较晚,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始出现研究深度不足、理论体系难以统一的问题。一方面,当前研究的学者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笔谈形式对养老旅游现象进行剖析和解读,但缺少纵深化的数据作为支撑,说服力和研究深度均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养老旅游发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体系庞杂,而当前我国学者对其基本内涵的研究较少,概念界定不统一,缺乏健全的理论体系,难以指导后来学者的研究。此外,现有研究视角较狭隘,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当地城市,缺乏全局性和全面性[13-28],与欧美国家研究水平差距较大,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亟待深入探讨。

2 养老旅游文献分析

2.1 文献时间分布分析

鉴于此,本文分别以“养老+旅游、养老+候鸟、老年+候鸟、老年+旅游、候鸟+旅游”为字段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进行检索,得到1993—2017年(截止至2017年8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共计973篇,包括期刊文献、硕博论文、报纸、会议论文等。在此基础上,对偏离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文献予以剔除,最终得到期刊文献375篇、硕博论文57篇,以期刊文献为本文综述样本。

图1 养老旅游期刊文献时间分布

由图1可见,2003年之前我国养老旅游年均文献仅1—2篇,研究内容多以粗浅的探视养老旅游市场格局为主。2003年以后,我国对养老旅游的研究呈现调整式增长态势,并开始引起学术界后备力量的重视,相关硕博论文逐渐丰富,研究内容愈加深入, 2013年前后,养老旅游已成为理论界的探讨热点,获得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图1、2)。

图2 养老旅游硕博文献时间分布

2.2 文献刊物分布分析

刊物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研究领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反映了文章的属性与价值含量,文献分布的期刊级别越高,说明研究层次相对较深,受到理论界的认可度相对较高。由SAKI软件分析[29]可检索到375篇与养老旅游相关的文献,分布在221种刊物上,以旅游类和经济类为主,总体篇数相对较少,刊物种类偏多,文章多为零星分布,核心论文较少。计算出当前刊物分布的核心区对了解现有研究深度及把握未来养老旅游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将统计所得刊物按刊载论文频次由高至低排序;其次,通过布拉德福公式计算当前养老旅游研究领域刊物分布的核心区[30],由此揭示当前养老旅游文献分布的主要刊物,计算公式为:

R0=2ln(eE×Y)

(1)

式中,R0为养老旅游领域核心区所承载的期刊刊数;E为0.5772;Y为最大刊载量期刊的载文数。根据式(1),计算得到核心区期刊数量R0=7.81≈8,即载文频次前八位的期刊位于养老旅游研究领域的期刊核心区,按载文量排序依次为:《旅游纵览》、《中国商贸》、《商场现代化》、《商业经济》、《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研究导刊》、《经营管理者》和《江苏商论》,共刊载论文87篇,占比率为23.2%,仅占论文总量的1/5,且经济类居多,旅游类偏少,总体期刊级别不高,可见当前养老旅游期刊的核心区仍处于初步建构阶段。致使我国养老旅游领域总体研究纵深度不足、文献级别不高,可借鉴的研究经验和方法寥寥可数,新兴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视角亟待进一步的发掘。表1为我国养老旅游研究核心区刊物刊载情况。

表1 养老旅游研究核心区刊物名称及刊载数量、比重

注:图表来源于SATI软件计算。

2.3 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养老旅游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运用高频共词分析法对相关领域文献进行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环境,对探索该研究领域内各个研究方向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共词分析法,以检索得到的375篇养老旅游相关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SATI抽取文献中关键词进行频次分析,并将词频按降序进行排列,根据高频被引频次阈值确定高频词。高频阈值根据普赖斯计算公式确定,公式为:

M=0.749×(Nmax)1/2

(2)

式中,M为高频阈值;Nmax为区间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最高值[30]。搜索发现,1993—2017年有关养老旅游主题文章引用频次最高的是余颖、张捷、任黎秀发表的《老年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决策研究——以江西省老年旅游市场为例》[31],引用频次高达167次,说明它在养老旅游研究领域有独到的发现和见解,为后续研究者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表明老年旅游者的行为决策研究得到了我国学者的重视。

根据上述的普赖斯公式,将出现频次排名前23位的关键词运用UCINET和NETDRAW两款软件进行共现矩阵分析,得到养老旅游高频关键词网络图谱(图3)。图3中节点越大的关键词代表被引用的频次越高,节点间线条的粗细代表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的大小。不难看出,老年旅游在图3中的节点面积最大,且关联节点最多,在养老旅游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可认为其他研究均是围绕此研究而展开的。老年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对策、开发策略、旅游养老等节点间均由不同的多条线段连结,粗细不一,研究视角丰富但缺乏案例地节点,可见我国当前养老旅游领域的案例实证研究较薄弱,优秀案例地欠缺。

图3 养老旅游高频关键词网络图谱

2.4 高频关键词共词知识图谱分析与研究热点归纳

多维尺度分析是绘制共词知识图谱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在养老旅游共词知识图谱中(图4),被研究对象以点来表示,关联性较强的对象会自主形成一个类团领域,从而直观揭示养老旅游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方向,给予研究者一定的启示。图4不仅体现了当前养老旅游研究的热点方向,也表明了养老旅游研究围绕两大主线展开:一是宏观研究和微观分析(左、右),二是产品策略和市场分析(上、下)。宏观研究主要包括人口老龄研究、人口特征研究(左半部分),而微观分析(右半部分)则涵盖了市场开发、市场问题、研究对策等;产品策略研究主要涉及老年群体消费特征、老年群体消费动机等(上半部分),市场分析则大多关注旅游主题、市场开发等。总体来说,我国当前的养老旅游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领域:①涉及旅游养老、旅游开发、老年旅游等文献总结研究,可归纳为养老旅游文献研究;②涉及人口老龄化和部分产品研究,可归纳为人口特征研究;③涉及旅游主题、消费者动因分析等研究,可归纳为养老旅游市场现状与开发研究;④主要研究当前养老旅游呈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可归纳为养老旅游对策研究。可见,当前我国养老旅游领域的研究涉及面较广、研究方向较多,呈稳定发展趋势,但在实证研究分析和概念研究分析上稍显薄弱。

图4 养老旅游共词知识图谱

3 养老旅游概念界定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虽不乏对于养老旅游的研究,但大都忽视了对概念的研究和界定[31],致使养老旅游研究无法获得突破性进展。少部分对养老旅游概念进行探讨的学者大致上可分为旅游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流派: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的学者大都认为养老旅游是一种人口迁移现象。李松柏认为养老旅游的本质是老年人的迁移活动,在对老年人迁移动机进行长期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养老旅游是老年人为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方进行的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系列休闲活动[32]。该观点虽然对旅游动机进行了充分阐述,但在重视动因分析的同时却忽视了诸如工作、长居等可能的外界影响因素。周刚在进行概念界定时对这一点进行了补充,将工作、定居和长期移民与养老旅游严格区分开来,但模糊了时间尺度,对暂居的时限未予以明确说明,这一点与大部分学者产生了冲突[21]。而另一些从旅游学角度出发的学者则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养老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旅游活动,因此只是在游客主体上予以特别归界。梁陶将养老旅游认定为旅游的细分类别,在旅游概念基础上对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养老旅游是指老年旅游者在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异地养老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5]。因此,将养老旅游的时间特点和游客需求的非盈利性予以特别阐述,理论界定相对完善。但在异地距离认定上仍存歧义,未做明确表述。黄璜通过总结西方研究方法和研究经验后,在研究老年人迁徙行为和老年人异地老年旅游行为的基础上研究了养老旅游,提出养老旅游是老年人旅行到其常住地之外的生活,连续停留时间在一个月至一年之间,旅行距离一般跨越省界或国界,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季节性、多居所、巡回式的生活方式为特征,既不同于短期观光旅游,也不同于长期性迁移,具有独特发展规律的旅游[5]。该界定从人口迁移视角出发,既对异地的距离做出明确界定,又点出了养老旅游特征,内容虽完备,但过于冗杂。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国内学界对养老旅游的概念未能予以明确界定和区分,导致目前对养老旅游类旅游行为的称谓较为混乱,如养老旅游也被称为老年长居旅游[5]、银色旅游[27]、银发旅游等[35],影响了学者们对养老旅游的归类、认定和进一步研究,导致后续学者研究难以取得质的飞跃。为了进一步揭示养老旅游的影响因素,以便对养老旅游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养老旅游概念的清晰界定是很有必要的。结合以上对养老旅游概念探讨的回顾,本文沿用黄璜和李松柏的定义,将养老旅游界定为老年人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养老为宗旨,离开其常住地,跨越省界甚至国界所进行的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具有独特发展规律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4 养老旅游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在影响因素方面,当前我国研究较少,多是将老年人放置于普通消费者层面进行思考研究,通过行为模式、动因分析等进行分析思考[21],忽视了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愿,且当前对意愿的研究更是着重在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而非“养老旅游意愿”,但养老旅游是老年人在发生异地养老决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种现象和行为的总和,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丁志宏认为老年人在进行异地养老决策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同时还会出于对家庭代际关系、亲属规模、社会保障、老年服务、经济能力等其他条件的顾虑而产生变化。他将这些条件总结为三个部分,即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和社会特征因素,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老年人异地养老的意愿受经济、文化、家庭代际关系和时间的影响,是基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考虑。这些猜想的实证分析再一次印证了早期养老旅游的有力贡献者McGuire所划分的五类影响老年人休闲的因素(缺乏外部资源、缺乏时间、缺乏自主决策条件、缺乏相关能力和伴侣、缺乏健康和安全感)的可靠性,同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异地养老意愿调查也再次佐证了这种分析。由此可见,虽然中西方国情和养老旅游的发展阶段、水平和背景不同,但影响或阻碍老年人出行的因素却十分相似,老年人在进行异地养老旅游决策时同样会受到外界和内在的双重影响,且大部分影响因素来自于家庭和个人[37-43]。当前,我国对养老旅游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少,且研究目的地偏向于京冀沪和珠三角地带,研究视角较单一,对养老旅游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够透彻。关于老年服务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保障因素方面的考量和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实践层面的表现欠佳,在未来应予以重视。

5 结论及研究展望

养老旅游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当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呈现各学科交互发展的态势。当前,我国对养老旅游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养老旅游人口特征、旅游市场现状与开发、养老旅游文献研究与旅游主题研究等四个方面。学者们虽然在养老旅游研究领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并获得一定收获,但碍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体系尚不完善,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探讨解决。在理论层面,我国学者对养老旅游的理论研究不深入、概念界定模糊,未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导致理论支撑力度不足,高级别期刊论文少,核心文献寥寥无几。研究方法较单一,对养老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局限于定性方法和少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大同小异,参考价值不高,因此对养老旅游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仍需深入探讨。在实践层面,由于我国养老旅游的理论进展落后于产业实践,理论难以为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但对市场和企业而言,了解影响老年人进行养老旅游的制约因素是发展该产业的前提条件,因此研究养老旅游的影响因素对企业和市场而言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基于对上文的梳理,本文建议,未来该领域相关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开展:①养老旅游概念的界定。养老旅游的研究最早始于人口学家对老年人口迁徙所造成的健康问题的关注,是一个基于人口迁徙的概念和旅游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兴名词,涉及人口学、人类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旅游学等诸多学科。我国多位学者都曾尝试对养老旅游做出解读,但仍难以通过简短精练的语言对这一现象涉及的各方面因素予以清晰界定。本文以旅游学为主要研究视角,在基于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与旅游基础概念和人口迁徙特征相结合,提出一个较完备的理论界定,后续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者需求的制约因素和养老旅游行为与老年人口迁徙之间的相互联系做进一步的探讨,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以支撑实践发展。②拓宽养老旅游研究视角。我国近年来在养老旅游领域的研究虽然进步迅速,多学科交互发展,但研究视角仍较狭隘,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基础阶段,且在研究群体较弱小的情况下,大部分研究者仍局限于养老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旅游者人口特征等固定视角,对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老年保障和老年服务等相关主题的研究较少,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视角更是几乎完全缺失。因此,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在完善现有视角的基础上,拓宽研究视角,多角度看问题,以推动我国养老旅游研究的发展。③深入探讨养老旅游的内在机理。我国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方面[37-43],而探讨旅游对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及老年人异地养老旅游意愿的实证分析很少[44],导致现有研究无法深入剖析养老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深入探讨并分析旅游意愿对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作用,以及老年人异地养老旅游的影响因素,这对拓宽养老旅游研究视角,探索养老旅游内在机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④养老旅游的影响因素探讨。虽然我国对养老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但仍停留在消费者行为模式、动因研究、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研究等方面,未深入细化到旅游层面。同时,由于我国养老旅游和老龄化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视角较狭隘且集中,对老年保障、老年服务和经济因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银发市场”都将占据着相当地位,而经济条件是决定老年人是否出游的关键要素,且一个地域老年社会保障的良莠和老年服务质量的高低对老年人是否进行迁移的考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未来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和探讨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养老文献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