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学课程建设研究
——以武昌首义学院为例

2018-07-11张瑞林

关键词:管理学第二课堂应用型

张瑞林

(武昌首义学院,武汉 430064)

0 引言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创业是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自主生产、经营和管理。创新是在创业过程中,对生产流程、产品、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不断地更新换代或独创[1]。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而应用型本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开创性、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管理和社交能力等[2]。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较为成熟,旨在传授管理基础知识,培养管理应用能力。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仍采用重点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重视传统理论的系统讲授,忽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应用型高校,无论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还是就业创业来说,该课程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1 当前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不足

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检索“创新创业“和”双创”关键词,共有文献108篇,其中涉及高校教育的有72篇。检索“《管理学》教学”关键词,共有文献1 412篇。其中,将双创教育与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融合研究的仅有1篇。

1.1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西方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众多模式,主要强调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

我国越来越强调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业引领计划的实施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同时要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近年来,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遍地开花,很多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然而,在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无序放养阶段,许多项目无法转化为成果,学生在自主创业摸索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收效甚微,双创教育流于形式。

国内学者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念探讨、内外环境、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王龙(2015)就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探讨。张雷(2015)在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三化一体”的建设来推进。郭伟(2014)认为,多数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以学生辅导员为主,缺乏专业背景。赵扬(2014)提出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大多数只注重形式。在国家大力鼓励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环境下,高校的培养机制和模式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脱离专业教学、流于形式等现象严重。

1.2 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管理学是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与先导课,在管理学科的专业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研究学者都表示,高等教育的管理学总体表现为理论研究过于笼统,概括性较强,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难以运用到管理实践当中[3]。如何解决管理教育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经过梳理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研究中国高校管理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2)就管理学课程本身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冯伟明(2016)、奚雷(2016)、李世祥(2015)、李英(2014)、都跃良(2014)、俞云(2013)、高建新(2010)、李珍和朱丽萍(2009)等从管理学教学中如何应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MOOC、课堂团队游戏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研究[4]。相关研究表明,目前的管理学教学大多将管理学知识获取作为单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也较为狭隘。

1.3 基于创新创业进行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目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或者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等方面的研究,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有效率且有效果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乃至工科学生走向管理岗位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课程,而目前对管理学课程的改革研究集中在课堂内的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创新创业的平台进行课外实践,而有关第二课堂的建设大多基于某一大学生群体或某专业,基于管理学课程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实属空白。

因此,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对管理学课程进行全面深入地教学改革,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既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促进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两者有效的互动[5]。

2 武昌首义学院管理学课程建设成果

2.1 课程教学体系较为成熟

武昌首义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校,在校经济管理类学生有4 000多人。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自学校成立之初开设以来已有1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5~6人稳定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教学团队编写了1部《管理学》教材,发表了1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正在建设经济管理学院优质课程,拟申报校精品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各章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化,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管理学的教学以课内讲授为主,通过课堂讨论、游戏、企业调查、案例分析、翻转课堂、讨论、演讲、角色扮演、视频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课内外互动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掌握。

2.2 有较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建设平台

2.2.1学校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

武昌首义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2015年6月成立了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对大一、大二学生开展创业通识教育,学习创业基础、商业模式等基础知识,大三、大四进入专业教育,学习创业如何和风投对接,如何对商业模式进行估值等专业内容。学校计划引进知名孵化器或风投公司与学生的项目对接,实现培训、教育、孵化、产品转换完整产业链,帮助学生成功地创业。另外,学校已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除创新创业学院外,其他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学生必须修满6学分的创新学分才能完成本科学业。本校校园里设有“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客BOX”大学生创意园,免费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场地。

在学校、政府、社会及家庭支持下,经济管理学院多名学生借助多种创业平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累计已有50余人投入150余万元将学科竞赛的成果进行转化,在App设计、文化传媒、餐饮娱乐等领域开展了创业实践,取得了创业的初步成功。

表1 武昌首义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2.2.2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显著

本校实习实训教学场地充足,包括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跨境电商实验室、ERP综合模拟实验室、营销情景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报刊网络编辑实验室、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实训中心、全媒体流程实验室、动画二维实验室、摄影和数码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等。

经济管理学院与校外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共建了1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深度合作的实习基地有湖北省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绝味食品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武昌首义学院与湖北省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实习基地获批2016年湖北省省级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创新创业活动和管理学第二课堂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学课程改革方案

3.1 管理学的课内教学改革

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甚至是流于形式。基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学课程教学深度融合,需要进行以下3方面的改革。

第一,设置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管理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目的构建新的教学大纲,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对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都围绕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来设定,如唤醒双创意识、培养双创思维,做一项重大的组织决策,制定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设计模拟组织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CIS设计等。第二,优化课程内容。在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融入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将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指导纳入课程建设,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优化。第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基础课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加大实践活动的考核构成比例。如将原来的考核比例2∶8改为2∶4∶4,其中20%是平时成绩,40%是管理知识的学习效果评估,40%是创新创业教学环节的考核结果。要求学生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管理思维、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具体实施办法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学课内教学改革方案

3.2 管理学第二课堂的建设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少见,大多从案例教学法的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情景模拟的应用、体验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教学较为缺乏。而第二课堂是知识应用和实践的有效平台,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有效延伸。

3.2.1第二课堂的建设形式

以社会调查、学科竞赛、各类讲座、创业指导、社团活动、企业名人讲堂、企业调研、社团活动等形式,依托校内校外各类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在双创实践活动中应用管理理论,深化课程改革,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融合,以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对管理学课程中涉及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的关键环节拟采取不同的形式展开,与课内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活动形成有效的互动,如决策与计划、组织设计与组织管理、领导与沟通等(表3)。

表3 管理学第二课堂建设方案

3.2.2第二课堂的组织保障

(1)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第二课堂不同于第一课堂,没有规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管理机制。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涉及的人员很多,需要校内相关部门和校外企业的支持和配合,包括课程组、经济管理学院、各级教务管理部门、学工部门、创新创业学院以及企业等,实现高效的合作、获取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协助是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保障(图1)。

图1 管理学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保障

(2)优化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结合上述第二课堂建设方案中的各种课堂形式,充分利用校内课程组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双创指导教师资源,吸收校外兼职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并与企业教师合作开展第二课堂,助力教学。就已有的师资队伍建设来看,本校形成了有50多人组成的校外专家库,湖北省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于龙、市场总监刘涛、湖南绝味食品有限公司武汉阿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等都加入了企业教师队伍,这些都为课程组师资队伍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管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更广泛的社会科学基础密切相连。管理学课程教学既要遵循“管理学”课程本身的规律与特点,同时又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大胆改革与创新,使管理学理论得到较好的应用。

为了培养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提升其管理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应用型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对管理学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既将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融入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又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两者有效的互动。

猜你喜欢

管理学第二课堂应用型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