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析

2018-07-11

关键词:行为主体装配式管理系统

陈 燕

(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安徽 滁州 239000;2.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1]。它强调设计标准化协同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及应用智能化的同时,也强调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并通过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实现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五节一环保”的综合效益。当然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和科学协同的管理,就无法实现集成和一体化施工,最终实现技术、管理和市场一体化[2]。

目前,装配式建筑处于推进和发展的初期,还没被市场普遍认可,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各参与主体对装配式建筑认识不足,缺乏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经验,技术、管理人才及产业工人缺乏,造成了装配式建筑的风险问题较传统现浇方式的建筑更为突出。有必要对装配式建筑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各参与主体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迎接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的变革升级带来的挑战[3]。本文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风险系统,并进一步对风险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深入分析。

1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风险系统

1.1 风险系统构建

装配式建筑的风险系统可由图1[4]表示,环境系统、行为主体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实施过程和目标系统共同构成项目系统,各个子系统的风险共同构成项目系统的总风险。在项目管理中,要实现使风险最小化、机会最大化,确保实现甚至超越项目目标,首先要确定整个系统的目标,其次是研究组成系统各部分的本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图1 装配式建筑的风险系统

1.2 装配式建筑目标系统

从装配式建筑的内涵来看,装配式建筑的目标体系除传统的项目管理质量、成本和工期目标,以下统称为经济目标外,还需要强调环境目标、安全健康目标和社会目标等。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不仅要求保证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还要求技术体系创新、集成,满足消费者较高的生活品质要求。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除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建造成本外,还包括增量成本(装配式构件生产、运输及安装所增加的成本)和运行成本即管理成本、能耗成本、维修成本、维护成本及残值[5]。

装配式建筑的环境目标主要包括节水、节材、节地、节时和节能及环境保护,即“五节一环保”。安全健康目标包括建筑产品形成过程及建筑产品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社会目标包括生产方式及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和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3 环境系统风险

环境系统风险是根源,它会引起其他所有风险,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和内部环境风险系统,由图1可知,内部环境系统风险主要体现在实施过程风险,而外部环境风险来源于项目外部,主要包括政策制度、经济技术、社会市场和自然环境[6-7]。

1.4 实施过程风险

实施过程风险是内部环境风险、管理系统风险和技术系统风险的具体体现,装配式建筑实施过程可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预制构件生产运输阶段、施工装配阶段、运营维护阶段[8]。通过文献整理、调研及专家访谈确定装配式建筑实施过程风险系统的风险因素,详见表1。

表1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风险因素

2 风险系统的关系及对目标系统的影响分析

实施过程风险直接来源于技术系统风险和管理系统风险,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风险主要由行为主体系统引起,上述各种风险的最终表现是目标系统风险。进一步分析实施过程风险中技术系统风险因素和管理系统风险因素,以及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和相关的行为主体,以明确各参与方在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

2.1 技术系统风险与行为主体系统风险的关系及对目标系统的影响

实施过程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系统风险和管理系统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有技术不足风险、技术开发风险及技术取得和使用风险。表2分析了来源于技术系统的实施过程风险,并具体分析了相关的行为主体及对项目目标的影响。表中经济目标为质量、成本和工期目标的总称。相关行为主体主要有业主、设计、构件生产企业、承包商和监理。

表2 技术系统风险与行为主体系统风险的关系及对目标系统的影响

2.2 管理系统风险与行为主体系统风险的关系及对目标系统的影响

管理风险具体体现在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管理过程及管理者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准则。表3分析了来源于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风险,并同时分析了相关的行为主体及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表3 管理系统风险与行为主体系统风险的关系及对目标系统的影响

2.3 各风险系统对目标系统的影响分析

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对目标系统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以分析得出: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受技术系统风险的影响较管理系统风险大,而管理系统风险对经济和安全目标的影响比技术系统风险大。装配式建筑是技术升级的结果,是从多个维度对行业的整体提升,若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同时快速提升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相匹配的程度,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完成管理创新。

图2 管理系统和技术系统对装配式建筑目标系统的影响

行为主体系统对目标系统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知,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人,业主的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项目的各目标尤其是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设计技术是龙头,在起点上决定装配式建筑是否具有优越性,也是装配式建筑的“五节一环保”的环境目标以及“三个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是精细的集成制造,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融合,对经济目标和安全目标实现起关键性作用,当然采用工厂监造的延伸监理是目标实现的保障。承包单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对项目各目标的实现均起重要作用。

图3 行为主体系统对装配式建筑目标系统的影响

3 结语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特征,国内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外部环境,装配式建筑的目标系统外延,强调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及“五节一环保”的环境目标和“三个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决定了装配式建筑比一般建筑有更为复杂的风险。只有使风险管理成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相伴随的一个系统化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风险。

装配式建筑是生产方式变革,技术创新是基础,是实现装配式建筑目标系统的前提。管理系统是项目目标实现的保障,只有将传统的项目驱动式的被动管理,提升到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统筹考虑全生命周期的精益管理,才能有效保障装配式建筑目标实现,真正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装配式建筑强调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设计是牵引,是实现装配式建筑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键;生产制造直接决定了能否顺利装配施工,对装配式建筑经济和安全目标的影响较大;而作为项目投资人和决策者的业主以及项目具体实施者的承包人对项目各目标能否均有较大影响,监理对经济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实现是重要的保障。

建议政府加快政策落地,鼓励技术和管理创新,鼓励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拓宽装配式管理人才培养和产业工人培训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认同度和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加快发展总承包模式[9],将分阶段管理的模式变为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以改变业主、设计、施工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的现状。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装配式管理系统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