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商丘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研究

2018-07-11宋婉静

关键词:商丘市农产品农业

宋婉静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河南 商丘 467100)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中就指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十三五”时期农业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商丘市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面,是一个平原农业经济区,被称为“豫东粮仓”,是河南省典型的农业大市,“三农”问题永远是商丘发展的关键词。

据统计,2017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 220亿元,比上年增长8.5%。仅上半年全市就实现了4.4%,达171.18亿元的农业产量增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 530元/人,夏粮总产值355.4万t,同比增长2.85%[1]。从2015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到2018年,商丘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初见成效,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稳中有增,但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需求日趋多样化、特色化,商丘市农业生产缺乏特色,标志性农副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大,再加上农副产品增速较慢,且品质层次区别不大,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效益提升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农业金融、法律服务不够健全和完善,农业发展存在较多障碍。

文章立足商丘市的基本市情和农业发展现状,通过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推进商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建议。

1 立足商丘实际,合理规划调整农业结构

2017年,商丘市优质小麦、花生、水果、蔬菜分别发展到4.02 万hm2、4.69 万hm2、4.02 万hm2、9.38万hm2,新增肉牛18 000头、奶牛3 500头,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年交易额已突破220亿元。商丘是粮食主产核心区,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60亿kg以上。近些年农业发展观念转变较为滞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商丘市的粮食产量虽有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关系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但良好的发展形势,并不能掩盖我市农产品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2015、2016年商丘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对比如表1。

表1 2015、2016年商丘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对比

分析表1我们不难得知,商丘市的农作物产出比例有所变化,油料、棉花、烤烟等产量减少速度放缓,而蔬菜、水果等产量2016年出现了大幅增加。这表明商丘市在蔬菜、水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增加,比如种养结合、套种轮转高产作物、产品多样化、层次化品质提升等,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产销专业能力,增加品牌忠诚度和产品附加价值。因此,结合商丘市农业区域实际,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农产品结构,推广农业科技,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营养价值;深化农产品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运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广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的产品,适应人民不断升高的消费需求标准;大力推进可持续性的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和专业的特色化、品牌化营销,来提升“华商之都、通达商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协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产业的多种功能,巩固并延长产业链,以全国农交会和农洽会为平台,扩大商丘品牌农业影响力。更好地完成强农兴农的发展目标,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2]。

2 紧跟时代需求,创新农业科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导致了大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农产品滞销,而人们需求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甚至需要大量进口,这就形成了供需双方结构性失衡,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我们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创新农业科技,积极引导农民多元化生产,提高有效供给,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农民增收等问题。

商丘市拥有河南省最大的农贸交易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状况了解及时又准确,可以借助河南省深厚的农业科技研发力量,在我市率先成立研发试点基地,创新农产品研发,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和营养元素,提升商丘市的农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做好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转化工作,还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成立提升农民接受并运用新科技的专业培训机制,尤其是和各大高校的合作,能够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输送源源不断的中坚力量。目前,商丘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8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4个,注册了“龙雨”粉丝、“梁苑”番茄、“代庄”草莓、“故道情”香蒜、“秋水湖”河蟹等一批国家、省名牌农产品,并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累计发展一村一品村镇500个,其中5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柘城县、宁陵县、夏邑县、民权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酥梨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和“中国河蟹之乡”等称号[3]。

3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农业政策体系

要改善农业品供需矛盾的现状,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明确大市场和小生产的关系,打造健全的市场机制,去除自然、政府等市场经济外的瓶颈阻碍。同时构建农业市场组织,来完善农业市场咨询、创新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流通的高效运转,提高农业发展的全要素效率。

为此,商丘市在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弱化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改革原有的管理体制,简政放权、有据可依、分工明确,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第二,农业技术推广、科技装备更新、中介服务、政府资金投入、现代农民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需要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第三,结合商丘市农业发展现状,构建与发展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做好网络应用推广和信息技术服务,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第四,加速资金流通,完善信贷服务,引导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4]。

4 加强社会服务,促进城镇化农业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发展是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和难点。社会服务工作的创新和完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催化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促使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完美衔接,促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因为深化结构性改革并非易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支持。

4.1 重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就我市而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传统的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深化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商丘市梁园区是较繁荣的农业大区,根据自身实际投资建设高标准粮田,并重视土地整合、农业开发、水利建设、农机使用等兴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2 推进城镇化农业发展

不断加快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促使我们找到适合城镇化农业发展的工作抓手,因此,重视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推进城镇化农业发展的高效路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完善,能够实现信息沟通、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广告销售、利益联结等诸多环节的衔接,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带动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不仅拉长加宽了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了上中下游的紧密协作,还可建成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非常强、综合效益较高的农业产业园,产生品牌农业、科技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农业等多种现代农业类型,这些都大大助推了现代城镇化农业的发展。

4.3 农村金融保障服务

商丘市农村市场的金融机制和农业保障服务机构应着力改善和调整。建立一套有效的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保障政策这样才能多方面保障农业从业职的利益。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的进一步融合,应采取措施调整农村收入分配方式,持续推进惠农补贴政策实施,创新建立农业用贷款方法政策和相关服务机构。

商丘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处在较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多方面的工作还在探索中前进,各地因地制宜不断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根据商丘市目前农业经济现状,调结构、去库存,通过科学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大力发展产业融合度高的现代化农业,比如大田托管智能化、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化、种养结合产业化、销售策划灵活化、仓储物流高效化等特色化市场化农业服务。现代化农业发展还应致力于农业与科技、农业与教育、农业与健康、农业与养老、农业与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新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订制农业,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导新生代农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为老家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并完善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组织,大力推进农村电商“互联网+”新业态、“一站式”农村合作社、便民服务站等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并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不断提升蔬果、苗木、花卉、禽畜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色,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5]。

猜你喜欢

商丘市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商丘市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