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气虚痰浊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2018-07-11何志凌谢雯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快速性体征心率

何志凌,谢雯雯,王 侠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2.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主要因心脏活动起源和传导异常导致心脏冲动频率、节律及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起,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比例占总数的40%~50%[1]。该病患者以心悸、心绞痛及昏厥为主要临床症状,如未及时治疗可能诱发死亡[2]。西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多采用以普罗帕酮为代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该药物单纯应用对异常心电活动改善效果欠佳,持续给药后还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3]。近年来中医综合疗法被广泛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较西药单用可增加患者临床收益[4]。2015年9月—2017年1月笔者观察了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气虚痰浊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广东省中医院上述时期收治的气虚痰浊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均符合《内科学》[5]西医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医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排除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其他类型心律失常者,急性心肌炎者,慢性心力衰竭者,先天性心脏病者,精神系统疾病者,妊娠哺乳期者,药物过敏者。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0~74(58.70±4.94)岁;病程1~6(3.08±1.37)年;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20例,Ⅲ级9例。观察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8~73(58.56±4.90)岁;病程1~7(3.15±1.40)年;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Ⅱ级19例,Ⅲ级1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3264,规格50 mg)口服,100 mg/次,3次/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①冠心方由黄芪30 g、当归20 g、绞股蓝20 g、川芎15 g、五味子20 g、生地黄20 g、瓜蒌15 g、麦冬15 g、黄精15 g、桂枝15 g、炙甘草10 g组成,每天1剂,早晚分服;②针灸选穴包括灵台、神道及内关,采用1.5寸毫针,垂直刺入皮肤,深度1~1.2寸,针下沉紧可感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由操作医师进行连续捻转,捻转频率为100次/min,1次/d。2组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

1.3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对常见中医证候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及寐差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②采用脉搏触诊法检测治疗前后心率,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PR间期和QTc间期,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血栓素B2(TXB2)水平。③治疗4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显效:相关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心脏异位搏动次数较基线减少超过70%;有效:相关症状体征有所减轻,心脏异位搏动次数较基线减少40%~7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7]。④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便秘及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及寐差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及QTc间期比较2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P均<0.05),QTc间期明显缩短(P均<0.05),PR间期明显延长(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NO、ET-1及TXB2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NO水平显著提高(P均<0.05),ET-1和TXB2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及QTc间期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NO、ET-1及TXB2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该病频繁发作时可导致患者难以进行日常生活工作,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下降[8]。目前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其中血液黏稠度增高及继发心肌供血不足广泛参与该病的发生[9]。TXB2一方面能够有效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维持微循环正常,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另一方面还可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保证血液循环稳定[10];而ET则可促进血管舒张,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量[11]。

普罗帕酮属于苯呋类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阻滞或抑制非活动期离子通道活性发挥扩血管、减慢心率、抗心肌缺血及预防房室颤动等作用,其能一定程度降低心脏异位搏动发生频率,但长期应用有严重不良反应,使部分患者难以耐受而中断治疗[12]。中医认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属“心悸”“怔忡”范畴,该病病位在心,可累及脾肾诸脏腑[13];其基本病机为心阳难振,气血亏耗,而痰浊、血瘀则为标实所在;病者因气血亏损日久,心神失之濡养,痰浊扰心、血瘀滞脉而发为本病[14]。故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当以益气通脉、温阳祛痰为主。本研究所用中药组方中黄芪益气健脾,其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可有效减少心肌能量代谢,拮抗异常收缩反应,并有助于提高交感/迷走神经稳定性[15];五味子养阴润燥;生地黄滋阴凉血;当归养血活血;绞股蓝化痰解毒,绞股蓝提取物能够刺激儿茶酚胺释放量,消除异位起搏点[16];麦冬养阴生津,可有效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水平,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进而增强正性肌力效应[17];黄精益气补肾;桂枝温阳通脉,川芎活血散瘀;瓜蒌降浊祛痰;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气、祛痰浊及通血脉之功效。同时针刺内关穴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强心肌缺血耐受性[18];针刺灵台和神道穴则能够提高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内降Gi2和Gi3基因转录水平,进而发挥阻断折返通路、上调心脏起搏电流等作用[1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及寐差积分,心率,QTc间期,ET-1和TXB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R间期、NO水平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气虚痰浊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电图指标,调节NO、ET-1及TXB2水平,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快速性体征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