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免误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018-07-10周梦婷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误区教学效果高中数学

周梦婷

【摘 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但其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旨在评析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误区,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误区 高中数学 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但我们审慎地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行为。可以发现数学课堂教學在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繁华”背后,隐藏很多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笔者主要评析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中的二个误区.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

一、只要“情境”,不讲“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很多教师认识到数学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数学不是孤立的,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物理、化学、美术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文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为新课程理念下广大教师所“祟尚”;情景创设几乎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一些教师对创设情境理解有偏差,课堂上出现复杂化、阅读量大、篇幅冗长的教学情境,脱离实效。如《函数》的概念教学,有位教师创设情境引人:在威尼斯,有一个马尔克广场,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米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经常吸引着四方游人到这里来做一种奇特的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去,看谁能到教堂的正面。你猜怎么着?尽管这段距离只有175米,竟没有一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1896年,挪威生物学家揭开了这个谜团。他分析了大量事例后指出:这一切都是由于个人自身的两条腿在作怪。长年累月的习惯,使每个人一条腿伸出的步子要比另一条腿伸出的步子长一段微不足道的距离,而正是这一段很小的步差x,导致人们走出了一个半径为Y的大圆圈。此情境创设显然没掌握好分量,对学生而言只是生理学上的一则趣闻,少了些数学的味道,且该情境创设缺乏以一定的数学知识点为依托的“问题”的导向,当然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难以适应,这使数学课成“大杂烩”,而丢失了数学课的最重要任务—训练思维。课程标准主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不等于说不要数学的本质的东西。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

二、只要“合作学习”,缺乏“组织引导”

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发生、发展和建构过程,实现数学活动是外显活动和内隐活动的统一,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因此,教师选取合作学习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合作性和可评估性。但目前合作学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函数的应用》复习课上,有位教师设置了例题:某镇有A,B,C,D四间工厂座落在边长为2km的正方形四个顶点上,为了畅顺交通,繁荣经济,镇政府决定建立一个使得任意两间工厂都有道路连接的公路网。(1)请你设计一个道路网,使它的总长不超过5.5km; (2)请你设计一个总长最短的道路网。

这是一道很好的策略开放题,学生需探索各种可行的方案,然后逐一比较取舍,逐渐达到题目的要求。教师随之放手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美其名曰让学生担任“路桥工程师”。刚开始学生还热情高涨,但由于问题过难,教师没有给学生架设讨论的“脚手架”,没有合理的讨论程序,学生经多次尝试讨论,因思维没有方向,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慢慢就失去信心,最终在下课铃的催促下“谢幕”。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标签,不能停留干形式,要提高实效,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做一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使学生具有合作、交流、讨论的意识,要认真探讨在现有的班级教学条件下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否则相互合作、交流学习将难以收到实效。教师应努力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这对于实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所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三者有机地统一于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以问题与活动为形式,使情感与理性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与良好的熏陶.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误区教学效果高中数学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过敏误区,你中了几招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