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8-07-10高兴宏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高兴宏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新的课程实验标准改革,越来越多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日常课堂教学当中,这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努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德育”教育。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教育 渗透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与智力教育、体能教育、美学教育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德育”教育是其他教育方式的基础。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规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严谨踏实的个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从主观认识到客观认识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很有必要。

一、培养学生爱国思想,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作为一项基础学科,是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理学科的学科基础之一,因此,一个国家的数学家的数量以及基础数学水平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学的发展历史也是源远流长,从张衡、刘徽、祖冲之等古代数学家到华罗庚、陈景润、陈省身等近现代数学家,他们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在世界数学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爱国故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可以多引用我国的爱国数学家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广大意义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兴旺。比如我国近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一次数学课,苏步青的数学教师没有讲课,而是向学生讲述当今中国的危险处境,他说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發展科学才能振兴中国,而数学是发展科学的基础。苏步青在听了教师的这段话之后,便开始发奋学习数学,他认为,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是为民族寻找出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将这些爱国数学家的故事灌输给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

二、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塑造学生良好人格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具有以下几大特性:第一,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将具体事物的共通点和本质抽离出来,摒弃个别的和非本质的方面,因此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第二,结论的确定性。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运算结论具有高度的确定性,因此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习数学不仅要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律,还需要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第三,逻辑推理性。数学是根据现象来推算出结果,因此学习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从表象一步步得出结论。由于数学具备以上的三大特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具备三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锻造学生的个性。例如,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小数除法》,由于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比整数的运算过程复杂得多,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往往会耐不住性子,喜欢做“糊涂账”。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练习小数除法的一些简便办法例如将小数化成分数进行相除等,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科学的求真心态,认真做好每一道题目,以学会小数除法的数学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性格的过程,一个能学好数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沉稳踏实、严谨理性的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态度,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人格。

三、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

知识是为了服务现实而存在的,因此学习必须依托于实践,以服务现实为主要的学习目的。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其来源于实践,从现实中抽取一般的,本质的数学规律并加以研究,再将研究的数学结果应用于实践当中,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基本技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小学数学是层次较低的简单的数学,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教导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例如,利用统计法算出勤率;计算家庭银行存款利息;计算工厂的生产效率;计算商店的经营利润等等。

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内容,数学教师在课堂日常教学中可以多教授学生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法的角度看待数学题目,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科学的做题思路,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向学生灌输唯物主义思想。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数学知识内部的联系,教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题目,分析题目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联系其他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教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要注意题目意思的转化,条件的转化和知识的转化,要看到题目之外的东西,了解出题者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完成题目。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问题的表象,又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不能拘泥于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教师教导的解题方法,还应该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法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和推理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做题正确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和人格道德为着力点,以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培养、理想教育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教育等教育手法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高品德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坚定的后备力量。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摒弃糟粕吸收精华,努力培养品学兼优的当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朱嘉菊.小学数学学科理论与实践.[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2]彭剑飞、曾晓洁.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法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核心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