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灵性提升数学能力

2018-07-10李春养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主体性教学方法

李春养

【摘 要】现在在小学数学的授课中,授课水平没有改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小学数学老师的授课观念过于陈旧,对授课水平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和感知,因此为了改变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需要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老师的授课水平和更新他们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当作自己授课水平有没有提升的一个判断依据,并且老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老师更新教学观念后,就需要创造一套全新的授课方法,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将孩子的学习兴趣尽量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体性 教学方法 思考建议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要性,素质教育需要建立小学数学老师贴近时代的授课观念,使他们知晓学生才是班级授课的主体,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小学生很活泼,好奇心非常强烈,老师需要利用孩子的这一特性来改革自己的授课方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灵性提升数学能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加看重考试成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我。

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式,这是实行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关键手段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更新理念,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启迪式以及引导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旧观念,在课堂中尽量弱化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供空间,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和信心。教师要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全面的整理和把握后,认真设计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密切关系,进而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

二、遵循课堂教学原则,灵性提升数学能力

首先,坚持“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生为本”,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教师专业发展的天地。

其次,教学设计趣味性原则。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教材不同板块的不同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或教学活动,以能快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教学活动应具合作性原则。合作性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化师生、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注重数学思维引导,灵性提升数学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对数学知识平铺直叙,并没有引导和启发,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理论,而不明白真正的数学原理,就更谈不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了。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激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以平面圆的教学为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其对于二维的图形和三维的物体往往会发生混淆,这就使得小学生经常把球体、元宵、乒乓球等三位物体与圆混为一谈,没有真正对平面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就给教师在之后圆半径、圆周长、圆面积等知识点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个乒乓球,如果课堂上学生将三维的球体误认为平面的圆,教师则将乒乓球拿出来,并将其一分两半,这就直观的展现了球體与圆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认识到圆是平面图形而球体是三维的立体物体,使之后关于圆的各种知识点教学变得容易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圆的理解。

四、营造民主学习氛围,灵性提升数学能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教师必须尊重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适当的给地位,适时变革学生的课堂“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既要有追求知识的同频共振,又要有思想交流的情感共鸣。既要有教师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输出,又要有学生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深刻领悟的信息反馈。教师与学生彼此需要心心相印,水乳交融,这是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最佳境界。

事实上,师生彼此尊重目的的是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必要前提。主体性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然而,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师生交流合作过程得以完成,学生人格得到尊重,师生间情感倾心投入,融洽的关系自然会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就会使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上,学生才不会因师道尊严而缩手缩脚,天性才会凸显。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主性,才能唤起和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才能催生创新能力的萌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灵魂所在。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扎实备课,精心创设条件,坚持启发研讨,激活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动手、去小结,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沙家强.记忆危机:“艺术终结”的一种预兆—— 兼论文学记忆研究的现实必要性[J].社会科学,2009(10).

[2]熊梅,李红霞.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主体性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