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职数学教学前景探索

2018-07-10黄敏

教育界·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实问题中职数学教学

黄敏

【摘要】文章从中职生数学学习和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对数学内容的整合,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数学授课模式和评价考核模式。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现实问题;教学前景

一、背景分析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更多地具有职业基础教育的性质。中等职业教育要从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更加注重学生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将升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并重,使得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商定在广西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并联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桂政发〔2011〕36号)。借助此轮改革春风,中职学生升学,除强调专业相应对口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这就为中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

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应该从职业教育开始着手。首先在公共课中,要改革课程模式,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也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应当允许其在良好条件下直接就业,但要利于毕业生今后一生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也就是要做到基础文化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平衡。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对扎实的文化基础,以适应更高一层次的教育需求。如果说专业课是职业学校的“招牌菜”,那么文化课就是职业学校的“压轴菜”。学生享用专业课这道菜,能够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享用文化课这道菜,能够为他们的事业厚积薄发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政策依托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颁布实施以来,各地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但对中高职融通的研究大部分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专业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对中高职融通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较少。中高职融通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中职的文化基础课如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撑,这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

三、现实问题

(一)学生重技能,轻文化课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数学基础更弱。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性较差,学习知识的能力差,特别是在数学方面,70%以上的中职学生中考成绩都在C+以下,有不少学生放弃中考直接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普通高中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二)职业学校数学时数本就偏少,还不能按要求授完课程内容

调查发现,不少中职学校只安排大约90学时的数学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大部分学校都能基本落实,一些属于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内容大部分学校不开设,或将其作为选学内容,或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是高等院校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

(三)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多数属于“填鸭式”,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也使得数学课教学缺乏重视

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教学难度一降再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开展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不求甚解,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能力。而高等教育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技能层次更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能力。2013年,我区推行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生免试直升区内本科院校的新举措。通过跟踪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较大,由于文化基础太差,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学习深度及广度,特别是高数的学习,学生似懂非懂,不知所云。中高职数学不能有效地衔接,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有个核心能力——跨行能力,这个能力需要通过巩固文化基础来提升,为今后不断变换行业“蓄能”。

(四)中高职数学课程设置不能有效衔接

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应从两个方面去设置:一是能为今后学生的持续学习打下基础;二是能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数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核心,然而实际情况是中职数学教学在中职学校内都不受重视,内容由各学校自行选择和确定,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要求,中高职衔接无从说起。

四、怎樣才能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从中职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析新常态下企业对主要重视人才的哪方面能力,在校学习期间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再有,2020年,国家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样高中、中职将是基础的教育阶段。

第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引导其摆正“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之间的关系,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个别辅导、专题讲座、实践应用、数学趣味知识竞赛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逐步纠正学生对数学课的偏见。

第三,增强数学课的教学针对性。在中高职融通的背景下,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筛选和组织实现模块化,在确保基础性、实效性的前提下强化应用性,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求,也就是“教材内容模块化,课程模式多样化,内容讲授实用化”的教改模式。首先,对于基础模块的内容实行走班制(也就是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次,结合专业的不同需求,可分专业按需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为选修课,直接选取专业课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应用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有用;再次,对有深造要求的学生加强能力培养,扩展一些相关知识,为升学打下基础。

第四,建立小组合作互助模式,由学生自愿组成5到8人的数学学习小组,课前、课中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由组员合作完成,课堂上派代表展示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评定为优秀的小组,组员均获得相应的加分,讲解评定为优秀的学生也获得相应的加分,同时其组员也获得一定的分数。学生之间互相辅导,一来讲解者对知识内容会了解得更透彻,二来可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如会计163班一名不爱言辞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不错,但极少与同学沟通交流。我鼓励她做小组长,同时也引导组员主动向她求教。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她与同学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月末总结中,她这样写道:“我发现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自己本来不是很懂的内容,慢慢就变得很清晰了,其实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慢慢也适应了同学们的玩笑,偶尔自己也会开一些玩笑,一种方式讲解,别人听不懂,我又重复讲一次,同学还是不懂,我就想起老师说的,应该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于是又换一种方式给同学讲解。当对方恍然大悟的时候,我觉得特开心。”

第五,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授课模式。中职学生主动学习习惯较弱,特别我校是一所西部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动性差,大部分存在不同的学习障碍,几乎没有合作互助学习的习惯,课堂上极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也是支支吾吾较多,语言组织能力较薄弱,自我表现能动性弱,只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将课堂内容进行分解,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加强合作,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有上讲台讲解新知识或练习的机会,同时也鼓励上台讲解的学生对台下学生进行点名提问。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方式很感兴趣,师生、生生互动多,互动效果好。

第六,优化考核评价模式,挖掘文化素质课的职业岗位能力,构建学生数学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期终数学成绩评价=卷面成绩+数学文化素质课职业能力成绩。职业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课堂考核(上讲台讲解情况)+数学课岗位技能。职业能力考核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长把关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引入合理的过程评价体系,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数学岗位技能中我们尝试了如下方式,要求学生选择以下之一完成:一是完成一份数学学习总结(不少于500字);二是可出一份数学手抄报(A4纸大小,选取部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三是两人合作,由一人负责出试卷(包含本学期所学内容、不少于十五道题目),另一人考试,出题者需在改卷后对考核者辅导,并在试卷上备注辅导记录。有不少学生选择两样来完成,喜欢画画的学生在手抄报上大显身手,尽管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手抄报上包含的数学内容较少,我也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少学生选择了出试卷给同学考。因为需要写批改和辅导记录,那么在出题过程中出题者要三思而后行,在這个过程中,无异于自主复习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辅导记录也是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禁。

学生评价模式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中学生自评、小组或班集体评价、教师导向性评价,通过综合性评价发挥数学课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应该从职业教育着手开始培养工匠精神。在公共课中,教师要改革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中职数学内容和授课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任重道远,让每一位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华.谈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260-262.

猜你喜欢

现实问题中职数学教学
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途径探析
中职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分析
“逆向”激发兴趣,探索中职数学教学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