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民艺发展浅谈

2018-07-10刘钰舜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民艺

刘钰舜

【摘 要】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上世纪在日本掀起的民艺运动,彻底的改变了民艺在日本的发展状态。不仅是实践上深入的颠覆,还有理论上中肯的探讨。上世纪的中国也在这场民艺运动下备受影响,随之而发展工艺美术专业在大学设立学科,就是很好的表现例子。发展至今,在中国也有了专门属于民艺的院校专业,社会上也有了民艺的发展空间。当代,民艺在中国是否还能称之为原来的民艺?中国的民艺是什么?它的生长土壤与日本完全不一样,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发展?中国民艺的发展优势和未来发展价值在哪?我们何去何从?一篇浅谈无法道尽中国民艺的古往今来,但愿能激荡起无数思考。

【关键词】民艺;文化发展;民艺教育

一、新话中国民艺

民艺与中国民艺的区别不能被忽视,后者带有中国这样明显的地域性,其原因一方面是是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地貌变化多样,所孕育出来的民族丰富多彩,同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会有若干种不一样的复杂对比。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中国处于几百年变革发展的局势之中,是最贴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时刻,仅仅用一种普遍的、同一性的民艺概念去归纳中国民艺,也许有些偏颇。更应该用一种发展的、变化的、独特的、多样的民艺观点去重新定义中国民艺。当然,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在《民艺论》等著作中所思所想,非常值得中国民艺发展的借鉴和学习,但想要发展好中国民艺必须找寻中国特色。

世界上所有的地理地貌在中国全部可以展现淋漓,正是因为这样,中国才能成为多民族组合而成的国家。其中有的是多种民族人数及文化相对平衡,有的则是以一个民族为主。后者这种情况则会出现以一种强势文化为主流,其中不乏星星点点的少数民族弱势文化符号。同时也会出现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吸收了强势民族文化的冲击,更新换代后与之本土不一样但又传承在本土之上的风格。还有因为地域比较偏远,出现滞后于同时期的民艺审美和风格,甚至活态保留至今。中国民艺的发展因为这样复杂的情况,出现了民艺演化的不统一性,并不能以时期为轴或以地域为界的一概而论。

中国近现代历史动荡不安,国家及人民也在一步步发展中探索。在此过程之中,人们或许做了很多改变和颠覆传统民艺的行为,直到现在很多人依然都不清楚民艺是什么。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之殇或中国民艺在逐渐衰败。可再深入思考,这也许未必!民艺并不是一个一层不变的概念,它是随着人民生活劳动所迸发出的生活智慧而产生的民间艺术。古往,当时的生产力决定了当时的生产工具,它也随着朝代更迭,地域变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今来,我们又为何要墨守陈规呢?同一个衡量标准来看,现在的生产力决定了现在的生产工具,体现了现代人的智慧,这同样也是蕴藏在我们当代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智慧和艺术。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只要是顺天造物,达成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国民艺必然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概念和范畴。一个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既然如此,就要辯证的去看待中国民艺的发展。能反映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生活状态即可,没有利或有害,时间和大自然,终归会去筛选适应时代的中国民艺。

二、中国民艺与西方民艺对比

(一)根植土壤不同

[1]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个“土”基本意思是指泥土,深层意思“土”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是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千百年的思考所形成的思维模式,中国民间艺术便是从这一篇土壤之中植根和生长。中华民族族性的本质以“和”为贵,满足了中国人民在华夏大地上千年的繁衍生息。所有的劳作工具、针织服装等等都是就地取材,进行人为加工,绝不会生产或者掠夺别处的材料作品。再加上,接受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即表示了中国人认为天的根本德行,就蕴含于人的人性之中,天道和人道在根本上是相统一的,天地万物都来自于自然,都是自然的产物,又构成自然本身。在这种传统造物思想的土壤之中孕育的中国民艺,更是达到了“顺天造物”的超高境界。例如贵州丹寨蜡染技艺,取自自然之中作物,麻做布,板蓝根做染料,蜂蜡做画笔,经过苗族妇女们的智慧创造,变成了一件件魅力无穷的服装,当衣服破败之时,再用其他用途,每一块布料物尽其用之后,才回归于自然。

对比西方的“土”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造物思想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我们大相径庭。受《圣经》的影响,西方人认为世界、自然与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会拥有人的思维,认为地上的走兽和天上的飞鸟都必须惧怕人类,凡是活着的都是可以作为食物。这种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造物观,让他们无法将人和自然联系起来看,甚至是主宰和割裂自然。但中国人在思考天人关系时,往往将大自然看作自己的母亲、归属和故乡。并且,[3]中国人这种自然与人的关系理解,是在中国社会文明史的开端就有所萌芽的。

(二)发展环境不同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就在各个方面赶超中国。近代更是从学习美国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与改变本国民族设计两条路着手,全面提升了日本的艺术设计实力。政府对于民间艺术的高度重视,在日本,传承人们被授予“人间国宝”称号。在其他西方国家,更是因为多方面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物质极度充盈的社会之中,人们就会想去保持自己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反观中国,近现代的中国备受屈辱,在战争和贫困中缓慢的康复。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让人们吃上一口饭都是问题。再加上后期的社会动荡,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等等各类工作者都纷纷消失。人们都在迷茫和观望的同时,在这个时代熏陶下成长的人们已经成为了如今社会的中流砥柱。青年时期就被接受痴迷于追逐物质的生活方式,就忽略了对于文化的需求。事物是曲折前进的。十九大以来,习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工作,提高软实力,建设新时代,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这都让中国民艺发展的环境有了重大契机。相比起西方,中国民艺的发展环境不是一帆风顺的,起步晚,路程曲折,这都让中国民艺的发展充满的机遇。

(三)多民族文化认同

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这在世界上并不算民族种类多的国家。亚洲国家之中,印度、菲律宾都拥有五十以上的不同民族。放眼世界,俄罗斯有126个民族,尼日利亚甚至有250个民族。全世界有两千多个不同民族,其中超过1亿人口的民族只有七个,中国汉族便是其中之一。相比起大多数国家来说,中国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中国民艺的绚丽多彩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艺术设计的创作中,设计师通常会用群体中容易产生共鸣的文化符号作为视觉表现语言,希望能够和观看者有一定的思维对话与交流,这样能够准确的理解设计师的意图。例如,中国人看到春联,就会联想到春节。看到粽子就会想到端午。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汉族大多数情况下都作为的是主流和强势文化的存在,汉文化有时会深入边陲之地结合及改变当地文化,例如云南红河建水著名建筑“朱家花园”,带入建水的汉文化与当地彝族文化,出人意料的出现了三斗拱甚至四斗拱的木建筑。汉文化有时也会被少数民族文化所感染,甚至最后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例如土家族在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土家族的“过早”大多以糯米做的汤圆或者绿豆粉为吃食,这与湖北武汉、襄樊等地区吃早点的方言“过早”如出一撤。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融,三言两语无法道其尽。

三、中国民艺之路未来趋势

(一)政策上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各大高校响应政策,举办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还是重要场合着中国传统服饰出席,这都多多少少的表现出中国在新时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国民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很多发展的机遇。政府持续稳定的利好政策,是中国民艺之路发展的保证。

(二)不同群体的角色扮演

在中国民艺的发展问题上,往往会出现多个不同群体,并且他们之间还要相互协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近几年国家授予各类传承人的称号。他们通常是家庭、个人传承,或者群体传承中的一人。非遗传承人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如何“传承”也都有着各自的看法。例如,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传承人吴元新老师,在致力于传统手工艺的记忆时,更多的加入新鲜的设计思维,联合学设计的女儿共同设计。但往往大多数传承人都只是简单的起到了一个延续技术的作用。于此同时我们会看到相关专家和设计师的出现,这一类人群拥有着传承人所短缺的先进设计思想,与社会接轨但又天马行空的创意灵感。但他们又往往沉不下匠心去学习一门手艺,哪怕只是简单的理解工序为了便于设计,都无法进行。由于中国民艺设计环境刚刚起步,经济回报周期较长,这更促使设计师愿意投身商业这样短期回报的方向。谈到经济回报,这就无法避免的说到下一个群体,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往往处于想消费、不知道消费什么、也找不到好的东西可以消费的状态。这归根结底还是消费者对于文化消费的认知水平是不够的。

在中国民艺的未来发展上,如何有效的传承和创新民间艺术?首先要知道何为有效。这个有效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是一代单传的民间技艺叫有效,还是社区传承能够称之为有效?其实大家对于有效的标志都非常高,希望营造一个氛围,这个氛围之中,有人传承传统技艺,有人去购买这种传统技艺工艺品,也有人能够将传统技艺打破重构走向世界设计舞台,同时也有消费和赏识这种新民艺设计。还要不仅是技术形式上的传承,更是文化内核的绵延。这都要求中国民艺的发展不仅范围要广,深度更要精。这需要不同群体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区、传承人、专家及设计师、消费者,不同群体构建一个有机的关系。社区去树立一种传统文化的自信,营造一种精神追求的氛围。传承人走出自己的圈子主义,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知识,多去传播,多去担当。专家及设计师应给予中国民艺更多的设计可能。消费者要会消费、懂消费。

(三)中国民艺发展的价值

民艺的产生是当时生产力的一种体现,中国民艺更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让中国民间文化能够找到载体得以呈现,让我们感知到中国文化之所以薪火不息的原因。[4]中国民间艺术的设计思想价值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思考方法,这种思考方法有来源于长期以来在中国本土农业社会自然经济体系中的发展哲学观念,做事讲究天地人合,由天地相对而生的概念引申阴阳万物、做事逻辑,甚至包括吃饭咸淡适宜、穿衣讲究冷暖搭配、住宿将就内外兼修,连死亡都将讲究生死轮回。这是一种人们主动去改造世界的产物,这不同于现代破坏性的改造世界,这是一种绿色的、环保的、有机的和可持续的。虽然中国民艺来自传统,但应用到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的借鉴意义。精神层面来说,中国民艺还是中国百姓精神的寄托,仿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品,它拥有着家族的团结、母亲的叮咛、宗教的信仰等等对美好生活的寄托。这不就是现代设计之中的高情感设计吗?从经济价值上来说,中国民艺的发展一定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让中国更多更广阔未被授名的民间艺人得意持续下去的最直接价值。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9.

[2]赵克理.顺天造物[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2:122.

[4]陈劲松,潘子尧.中国民族民间设计欣赏[M].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7:16.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民艺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高原上的民艺之苑——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族民间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