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对疾病预后的疗效观察

2018-07-09宋小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下肢康复统计学

宋小丽

【摘 要】 目的:探讨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对其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内院护理与早期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下肢运动功能(FM-LL)变化。结果:干预组在治疗后BI、FM-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早期干预实施可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满足临床与患者需求。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干预;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运动功能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临床通常表现为永久性或者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体征与症状,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致残率与发病率[1]。目前,护理学界均在积极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来为患者提供干预,以此实现对脑损伤的控制和脑功能的改善[2]。为此,提出一种积极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现结合本院在脑卒中患者干预中实施早期干预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病例均自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绘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3]。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脑卒中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为(63.21±1.23)岁;26例为首发卒中,6例为2次或者以上卒中。干预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62.48±1.81)岁;25例为首发卒中,7例为2次或者以上卒中。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为患者提供常规用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院内护理模式,干预组则在常规院内护理基础上,在患者发病后24h内为其提供早期干预。具体实施方法为:由高年资护士、神经内科医生、康复师等多学科共同参与患者早期干预方案制定中,并要求患者在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同时为患者发放早期活动健康宣传教材。结合患者病情安排其进行床边坐立、床椅转移、下床、站立以及行走锻炼,每日2次离床活动,每次持续30min,可结合患者身体情况来调整,以不感觉疲劳为最佳。具体操作方法为:1)第一阶段:患者在入院之后当天,即在卒中发生后24h内,帮助其进行床上活动,具体包括Bobath握手、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床上体位改变、桥式运动等,由责任护士引导患者偏瘫肢体进行被动活动,结合患者情况引导其进行床椅转移、离床坐位锻炼,每日2次,每次至少持续30min,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适当增减活动频率。2)第二阶段:基于第一阶段干预基础上,结合患者病情,逐渐延长离床活动时间,同时由护士对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下肢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将康复锻炼从床边活动逐渐过渡到床边站立联系。3)第三阶段:在患者能够自行第二阶段的活动之后,即可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对其离床活动时间进行逐渐的递增。在进行第三阶段康复治疗前,首先由高年资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该评估,再结合评估结果为其安排治疗方案。该阶段主要治疗内容包括:选择性屈膝训练、起坐练习、床边ADL训练、足跟着地练习、平衡站立、迈步练习等。4)第四阶段:患者在出院前,结合其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家庭干预计划,主要进行ADL训练、平衡训练和行走练习。

1.3 观察指标

1.3.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BI)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测评,该量表共10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佳。

1.3.2 下肢运动功能 运用简式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LL)对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进行测评。该量表共33项,总分为66分,得分越高下肢运动功能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BI、FM-LL测评结果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I、FM-LL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的临床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除了挽救生命和加强疾病控制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加强各种功能的恢复,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实现对家庭和社会负担的减轻[4]。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证实,早期护理干预可结合疾病的特征给予其有效的指导和护理服务,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脑卒中患者残疾程度以及残疾率的控制,可有效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同时还可促使因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修养而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率下降[5]。为此,笔者结合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影响因素,在患者入院后24h内对其实施早期干预,重点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同时在干预期间结合患者的不同阶段开展评估,并及时对干预计划进行调整,保证干预计划与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相符合,从而更好的实现对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干预组在实施早期干预后,患者的BI、FM-LL测评结果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这充分表明早期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日常生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干预中,通过早期干预的实施,能够促使患者预后效果得以改善,实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丙坤,张伟滨,吕政,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8):156-159.

[2] 刘素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7,43(02):144-146.

[3] 祁丹阳,单岩.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0):132-133.

[4] 金博,张悦,胡娟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系统评价[J].甘肃科技,2015,31(02):136-140.

[5] 陈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05):702-704.

猜你喜欢

下肢康复统计学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下肢最怕“凉、麻、痛”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