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改革背景下大学招生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09姜煜洌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三位一体专业

姜煜洌

摘 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在录取模式上改学校平行志愿为专业平行志愿,从而给综合性大学各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宁波大学从专业上调整布局,将基础长线专业纳入“三位一体”招生,在统一招生中采用“专业类+专业”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实践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优化完善的途径。

关键词:高考改革;招生模式;“三位一体”;专业类;专业

高考录取模式改革对综合性大学招生带来的影响

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在录取模式上的重大变化为改学校平行志愿为专业平行志愿,制度的设计源于三个考虑:一是切实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考生不能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的纠结问题,扩大考生在录取环节的选择权,让考生“录其所愿”;二是有利于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办出专业特色,有利于改变高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三是在实行选考后,各专业对学生选考科目的要求不一致,传统以院校为单位的投档模式实际也已无法实施。这种平行到专业(类)的投档模式,使得各专业失去了学校投档线的保护,他们直接面向志愿市场,接受广大考生的选择。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宁波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招生专业涵盖面广,既有像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长线基础专业,又有像水产养殖学这样的涉农专业,还有像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这样的就业条件相对艰苦的专业,在平行到专业(类)的新高考招生模式下,如何招收到适合这些专业培养的优秀生源是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

综合性大学现行招生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浙江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四种招生模式之一,“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将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高校综合测试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根据综合成绩进行择优录取。高校要依照有关要求确定三部分成绩在考生综合成绩中的各自权重,以及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及方法,并具体组织实施综合测试;考生可自主选择报考高校,经初次遴选通过后参加高校的综合测试。

自2012年起,学校开始“三位一体”试点;2015年,学校从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出发,将基础长线专业纳入“三位一体”招生;2016年,学校又将师范类专业大部分纳入“三位一体”招生,以此选拔适教、优教的学生;2017年,稳步扩大了“三位一体”的招生规模。而对于社会需求旺盛,并在生源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的其他专业,学校则将其纳入统一高考招生,对招生类进行优化调整,实行按“专业类+专业”的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015年—2017年,学校以这样的招生模式实施了三年,过程中逐步完善并优化,接受了志愿市场的检验。就实践效果而言,该模式比较适合学校的招生和专业发展的需求。

1.将长线专业纳入“三位一体”的实践与思考

综合性大学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学等均属于基础长线专业,这些专业学科背景强、培养口径宽,但它们并非公众视野中的热门专业。通过“三位一体”的方式招收学生,那么这些专业的生源质量以及后续发展情况怎样,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近三年录取的学生进行了数据的调研分析:

第一,报考与录取情况。2015年,报考热度基本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在录取环节上个别专业生源出现不足。2016年,学校将师范类专业纳入“三位一体”,并进一步全方位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让考生充分了解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前景,报名情况空前,且在录取环节生源充足。2017年,隨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考科目和等级比例均有变化,学校相应调整报考条件,使得考生的报考热度居于科学理性的区间,在录取环节,生源质量提升。2015年,“三位一体”录取考生中高考分数超过省一批线的比例为39.16%;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3.08%;2017年,这一比例为73.00%。

第二,专业稳定情况与学习成绩排名。一是专业稳定度。2015级、2016级“三位一体”各招生专业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级转专业(包含转出与转入)的人数为8人,占学生总数的5.59%;2016级转专业(包含转出与转入)的人数为12人,占学生总数的7.59%。专业稳定度处于合理正常的区间。二是学习后发力。在2015级“三位一体”专业的录取中,低于省一批线的学生人数为87人,占录取总数达60.84%;而“三位一体”专业所在专业类中,其余的考生均通过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在一批线上超10分以上),单就高考成绩而言,“三位一体”的学生基本位于后列,但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2015级学生进入所在专业类的积点排名前20%的为18.88%,前50%的合计51.75%,前80%的合计74.13%。2016级学生又有提升,进入所在专业类的积点排名前20%的为32.28%,前50%的合计62.03%,前80%的合计88.61%。由此,一方面,可以得出,“三位一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后发力比较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较之2015级,2016级的生源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第三,综合表现。如果说,“三位一体”招生时的综合测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初步呈现,那么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验证。成绩之外,大学阶段的综合表现通常包括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奖学金、入党等方面。通过“三位一体”招收进来的学生在这些领域表现突出。例如:2015级“三位一体”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创新项目立项数和学科竞赛获奖方面做到全覆盖,在奖学金、入党、社会实践等各类荣誉获得比例达到68.18%;2015级工程力学专业学生、20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率均达到100%。纵观“三位一体”学生的入校后表现,他们积极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干部群体中,他们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他们自信、独立、乐观、积极,是校园里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四是考研意向。学校在“三位一体”中设置基础长线专业的目的,是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让这些专业的学生有进一步深造的空间。根据最新初步统计,“三位一体”学生经济学2015级考研意愿率为54.55%,2016级此比率为69.57%;海洋学院的水产养殖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三个专业,2015级考研意愿率为70%,2016级为82%。20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有明确考研意向的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方向均为财经类的高校和专业,本科阶段通过对数学的系统化学习,为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由此也实现了学校将长线专业放入“三位一体”的初衷。

综上所述,经过三年的积极探索与努力实践,学校“三位一体”生源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在综合性大学中,基础长线和师范类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招收到了专业性向明确的考生,而且这些通过学校综合测试的考生整体素质优异,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专业对考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普遍较高。

2.“专业类+专业”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大部分采取“专业类+专业”的招生模式。在80个平行志愿的填报情况下,专业(类)个数少的相对具有优势。而且对于考生而言,专业类包括的专业不只1个,计划数相对较多,录取的概率会相应提高。各高校所有专业是否能在一段线上完成全部录取,是衡量院校年度招生是否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校内各专业面临的压力之一,根据学科相似性或同一学院原则,将一些专业实施按专业类招生,能够扩大学生在志愿填报环节对学校专业的选择面。因此,不分文理、不分批次、平行到专业(类)的招生政策下,高校的专业(类)不宜过多,因为非顶尖高校,无法确保所有的专业都受到欢迎。高校既需要热门专业“打头阵”,也需要对冷门专业进行“托底”;既需要论证专业类整合的合理性,也需要论证专业分流的可行性;既需要让各专业直接面向志愿市场进行优胜劣汰,也需要确保学校整体分数的定位。

第二,综合性大学各专业投档分比较均衡。学校各专业(类)最高投档分为607分,最低投档分为585分(含中外合作专业),专业投档分差值仅为22分;各专业(类)最高平均分为609分,最低平均分为589分,专业平均分差值仅为20分;而同一专业的考生投档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在20分之内的就有28个专业(类),总体分数趋于扁平化。较之一些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学校各专业的分数悬殊不大:一方面,校内各招生专业(类)较为均衡,体现了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拳头”专业的宣传,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并考虑将试验班模式纳入招生。因此,应当以学校入选“一流学科”高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这些专业的优势引领作用。精英培养、任选专业、优先推免等优惠政策对考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综合性大学优化完善招生模式的途径选择

招生情况是否理想,最根本的是取决于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人才的培养能力的高低。模式的选择是实质内容的外化,在平行到专业的录取模式下,只有以高考改革为契机,倒逼专业做强、做好,修炼内功,才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才能真正“筑巢引凤”。

1.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

2017年起,学校对75个本科专业进行优化调整。在专业整合优化过程中,坚持“对接需求,优化布局”“明确定位,做强做优”“學科支撑、协同培养”的原则,学校确立了重点发展专业、稳定发展专业、优化调整专业、停招整合专业四个梯度,根据专业规划,2017年停招专业6个,停招整合专业方向5个。计划到2020年将现有本科专业的招生专业数量控制在55个左右。

在调整优化专业的基础上,需要统筹结合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招生专业(类)。哪些按专业招生、哪些按专业类招生,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梳理;按专业类招生的,需要界定专业合并为类的原则和依据;按专业招生的,对于学校重点学科相关的专业,要在招生中起到优势引领作用,需要对这些专业予以制度的配套。

2.跟进调整机制,优化招生计划

为了保证各专业的招生竞争力,学校出台文件建立专业招生计划的动态调整机制,将专业招生计划与生源质量、培养质量等挂钩。从2017年起,省内普通招生计划的录取人数超过15%未能完成第一段的招生专业和超过25%未能完成第一段招生的专业类,将相应下调该专业或专业类次年的招生计划数;连续三年未在第一段完成招生的专业,从第四年起停止招生。同时,统筹考虑专业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满意度等因素对优势特色专业予以奖励招生计划,由此倒逼专业重视专业建设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加强内涵建设,贯通人才培养

高考招生改革后,能否招到好的学生,专业自身竞争力是关键。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内涵建设、保障质量”为原则,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课程建设为基础,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专业质量评估与保障制度。 2015年,为推进专业建设,学校要求符合条件的专业均应参加专业认证或评估,借助行业认证与评估外部力量促进专业建设与持续改进。2016年,学校进一步对所有本科专业进行全面的基础性评估,建立起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竞争力校内评估制度。

对于2017级及以后的新生,学校在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在培养环节中特别考虑与高考选考科目的对接,既能普遍适用,又能因材施教,使得考生在选考科目中的“选其所好、考其所长”,不仅仅局限在高考招生环节,而是延伸到高校人才的培养领域,真正实现其在从高中到高校的培养过程中,“所好”与“所长”的前后衔接与贯通。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招生办公室)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三位一体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