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领集团发展

2018-07-09赵刚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收运科技成果垃圾

赵刚

2018年5月17日至5月20日,以“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北京举行。在科博会《京津冀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创新成果展区》上,垃圾智慧分类处理的“京环模式”亮相第21届科博会,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和纯电动环卫车模型等科技创新产品,让参观者为之振奋。

多年来,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环卫集团”)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坚持走创新引领集团发展的路子,积极构建“1网+N园”的固废收运处一体化运营体系(京环模式),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服务模式。北京环卫集团所属的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和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城乡环境综合服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卫装备制造、环卫技术研发、环卫工程建设等领域,以战略发展为驱动,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工作,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了企业“三个”转型。截至2017年底,北京环卫集团总资产超百亿元,道路作业面积超2亿平方米,职工总人数超5万人。

北京环卫集团的创新之路是如何走出来的?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探访了北京环卫集团。

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环卫集团”)前身是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北京市政府设立的12个清洁队和1个汽车队,是一支与共和国同龄的队伍。近70年来,北京环卫集团不断探索环境产业发展与城市运行规律的结合,依靠科技支撑,先后引领了中国四次道路作业革命和五次公厕革命。

近年来,北京环卫集团出色地完成了“9·3”阅兵活动、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环卫保障任务。按照“责任第一、专业至上、技术领先、系统集成、综合服务”的总体要求以及“深耕北京、辐射京津冀、拓展全国、适度海外”的产业布局,北京环卫集团在全国全面复制推广“京环模式”,目前为50余座城市提供环境综合服务。北京环卫集团还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唯一环卫服务提供商。

北京环卫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罗伟对记者说,创新引领发展,创新是助力集团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推动集团实现了“三个转型”。

一、集团创新发展战略驱动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

北京环卫集团面对市场、面向未来,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体”即坚持走大环卫一体化的专业化道路,复制推广“京环模式”;“两翼”是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将环境综合服务向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等前端延伸,对生活垃圾、废旧物资、建筑垃圾、有机废弃物等多种固体废物进行齐收共管,构建生活垃圾收运网与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并一网的运行体系。

在经营管理创新方面,北京环卫集团实施“分布式经营”管理创新。全面推行以分级经营、独立核算为基础,以赋权配责为动力,以内部市场化运行和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提质降本为主线的管理创新。通过多元联动、互联互通,将企业经营目标逐级分解,责任逐级落实,绩效层层考核,实现“人人身上背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从而激发出全体员工的原动力。多家试点企业成本费用大幅下降,作业质量稳步提升,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北京环卫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首善要求、首都标准的“京环模式”,即“1网+N园”的现代固废收运处一体化运营体系。京环模式的基础是构建基于固废收运网及多个固废處理循环产业园组成的立体运行网络,通过将环境综合服务向前端延伸,开展垃圾智慧分类、微环境服务和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对固体废物收运网的多网并“1网”,打造统一的现代固废收运物流网络和逆向物流网络;同时对现有固废处理设施进行技改升级,实现多种固体废物的协同、综合和园区化处置,将分散的设施重构成若干个固废处理循环综合园区,即“N园”,将固废收运网和固废处理循环产业园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形成“1网+N园”的固废收运处一体化运营体系,实现对城市所有固废的齐收共管和分质协同处置。

北京环卫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罗伟对记者说,“京环模式”是集团因地制宜解决中国城乡环境问题提出的系统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一体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服务效果。

二、集团创新发展战略驱动技术创新

(一)自主研发支撑技术创新

北京环卫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罗伟对记者说,北京环卫集团紧紧抓住“十三五”战略发展机遇期,提出了坚持科技创新战略。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以集成创新为主开展科技研发,依靠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集团所属的8家高新技术企业,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战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加快形成集团的核心技术、拳头产品。

北京环卫集团紧紧围绕垃圾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了城市级的垃圾精准分类减量-智能分质收集收运-资源化清洁规模利用-安全协同处置全链条集约化处置集成技术体系;自主开发互联网+垃圾智慧回收运营体系;构建了全国一张图的大数据智慧环卫云平台;形成了城镇易腐有机固废生物转化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集成平台,开发了有机固废干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开发了陈腐垃圾“组分在线识别与精细化分选”技术工艺,统筹实施了陈腐垃圾治理与土壤修复系统工程;推行大规模有机废弃物微生物量能转化工艺,推进了土壤安全还碳工程;开发了塑料、橡胶、纺织品等石油基废弃物规模化综合利用的清洁生产成套装备工艺;针对生活垃圾处理中恶臭气体问题和腐化垃圾筛下物利用问题,开发降解生活垃圾及恶臭气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技术;针对背街小巷和生活小区环卫作业的实际需求,研发小微型纯电动环卫作业车等行业急需的技术与装备集成。

(二)加大投入拉动技术创新

资金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北京环卫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罗伟说,一方面集团资助并支持所属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另一方面积极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争取科技创新项目资金。

建立科技创新资金管理体系。北京环卫集团探索“以技术创新基本投入为基础,成果转化谋发展,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体系,将科技创新投入纳入集团预算管理。科技型企业按照上年全部收入的6%安排技术创新预算,作为技术创新投入。技术转化净收益的20%用于技术创新投入。2017年北京环卫集团为技术创新项目投资1亿元,比2016年增长23%。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级、市级科技经费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持;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加强科技与金融合作。探索利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科技人员可用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筹集更多科技投入资金。

(三)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技术创新

北京环卫集团在落实国家和北京市级科技人员研发政策的同时,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技术创新。

出台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对关键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以及重要技术人才和重要经营管理人员实施项目分红激励,按照以下标准给予现金奖励:一是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从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净收益中提取50%的比例;二是利用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从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50%的比例;三是将职务科技成果自行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的,应当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至5年,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5%的比例。

实施创新中心认证激励政策。对通过国家或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设计中心等认定的创新中心,北京环卫集团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工资总额作为奖励,连续3年累计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支持技术创新。

出台科技人员激励政策。北京环卫集团对获得科技领军人物、科技新星和科技创新团队等称号的团队及个人进行奖励,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和5万元。对分别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及国家级奖励的个人一次性奖励3、2、1万元,团队一次性奖励8万元、6万元、4万元。

建立集团专利和标准奖励制度。北京环卫集团按实际支出专利费用的50%给予补贴。外观专利授权后,给予责任发明人500元奖励;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给予责任发明人1000元奖励;对于发明专利收到专利受理通知书后,给予责任发明人1000元奖励,发明专利授权后,再给予1万元奖励。授权专利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参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标准再次给予奖励。研究制定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集团公司对标准制定团队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科技奖励。

北京环卫集团一系列激励政策,激发了科技创新人才的研发积极性,近三年来,北京环卫集团累计取得科技成果77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得环保部环境保护科技一等奖一项。

(四)科技创新人才带动技术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北京环卫集团在企业发展中,形成了技术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的共识;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围绕企业“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制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和储备计划,合理挖掘和培养企业各类人才,以推动“技能、技术、管理”三大序列员工队伍建设为载体,以构建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体系为核心,打通技术与管理序列晋升通道,明确职级晋升渠道与途径,建立了创新性的人才发展策略和制度体系。

北京环卫集团所属北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业务为主,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8人,引进博士7人、 海归7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31人、中级职称44人,各类注册工程师44人。 目前,北京环卫集团已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400余人,培养各类岗位技术创新人才2400人。

构建科技创新专家智囊团。北京环卫集团聘请第一批27名技术专家,构建以外部专家+集团内部科研人员相结合的“小核心、大网络”技术专家智库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市场应用驱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北京环卫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罗伟说,北京环卫集团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瞄准市场需求,围绕综合服务的产业链,坚持市场、研发与转化统筹设计思想,适时发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近年来,转化技术创新成果15项,其中,自主研发8项,合作开发7项,科技产品产值4亿多元。

2017年12月21日北京环卫集团举办了由市科委、中再生协会、中环协、北京各区环卫中心等单位领导以及环卫行业相关专家参加的2017年度科技成果发布会,公布七大环卫“黑科技”技术创新成果。

一是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开发出一套厨余垃圾高压挤压分离设备和一套餐厨垃圾除杂机,使餐厨垃圾除杂率达到96%以上,提高餐厨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率。

二是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方面,研发一套超高温发酵工艺,消除异味,发酵产生的有机肥可用于园林绿化,也可作原菌重复利用。

三是在垃圾可持续填埋方面,研发了可持续填埋工艺,通过生物反应器加速稳定化技术,大大缩短垃圾堆体稳定周期,对稳定化后的垃圾进行筛分,制成营养土和路基材料等产品。

四是在垃圾渗沥液处理方面,开发一套可移动式渗沥液处理装置,将垃圾堆体产生的高浓度、难降解、黑臭的“垃圾汤”,最终处理为无色无味可利用的中水,可用于降尘及绿化等。

五是在新一代焚烧替代技术方面,自主研发等离子气化技术,将生活垃圾转化成可燃气体,再利用后转化为清洁的电能、热能。

六是在沼气提纯方面,研发沼气提纯工艺,将填埋场沼气变成清洁能源。

七是在垃圾填埋气体深度处理利用方面,提出可燃冰制备工艺。

其中,高压挤压分离工艺及设备、沼气膜法提纯工艺及设备、干湿联合厌氧工艺及设备、可持续填埋工艺等,已达到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成功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使北京环卫集团向世界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迈进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2018年5月17日至5月20日,北京环卫集团科技创新成果走进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其自主研发的可自行移动的智能垃圾桶等产品,深受国内外环卫领域参观者的青睐。

四、创新驱动推动集团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

北京环卫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罗伟说,“企业最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多年来,我们坚持这个思路,实现了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实现了集团的‘三个转型。”

创新驱动实现集团的“三个转型”。一是实现了单一环卫运营企业向集清扫、收运、处理于一体的环卫运营全产业链转型。二是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全产业链向全部固废齐收共管模式转型。三是实现了地方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布局转型。实现了“三个转型”的北京环卫集团,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创新推动集团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北京环卫集团资产总额145.24亿元,全年处理各类城市固废1022万吨,道路清扫面积近3亿平方米,职工总数超5万人。截至2018年4月30日,北京环卫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64.52亿元,全部在手合同额已超千亿,环卫市场化业务份额已经占全国市场化业务比例10%以上,已经成为全国规模质量效益最优的清洁环卫企业。

面对北京環卫集团进入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罗伟说:进入新时代,抓住新机遇,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在管理、服务创新上用足力;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上卯足劲,为将集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环境综合服务商而努力奋斗。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北京环卫集团提供)

(责任编辑:冷中华)

猜你喜欢

收运科技成果垃圾
垃圾去哪了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 跟踪调查分析
倒垃圾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浙江:温州市全力推进餐厨垃圾收运规范化
合肥:首试餐厨垃圾统一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