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瑜 一束光点亮孩子的诗心

2018-07-06王碧清

中华儿女 2018年11期
关键词:志愿者诗歌课程

王碧清

2015年初夏,康瑜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握在手里的有人大的保研资格、港大的录取通知书,以及明灿灿的未来。

时光飞速到两年后,2017年7月,康瑜成立了“是光”四季诗歌教育的公益团队,全职投入其中,她希望可以为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们做些什么,“你会发现,一些事情,孩子们不能等……”康瑜带着志愿者们,通过“是光”,以诗歌为翅膀,拥抱孩子们,一同飞翔。“是光”课题组的毛老师曾经送给康瑜一首诗,这样形容她:“从星星上跳下来,变成了丛林里的萤火”。

1992年出生的康瑜,一双灵动的大眼睛,上扬的嘴角,身躯瘦小。她讲起话来缓缓的、暖暖的,总愿意让人继续听她说下去,听她的思考与坚持,感受每一刻付出当中的使命与责任;她也总是接纳的,鼓励的,行走在路上的。不断地选择、不停地放弃中,她就是光。

萌芽:每一个人都具有惊人的能量

大学临近毕业,康瑜接触了许多公益组织项目,还做了一番考量,最终决定成为美丽中国支教2015-2017届项目老师。

完整地投入两年时光,对于应届大学生而言,并不是冲动而成的事情。支教前,康瑜想得很清楚——可以承受的机会成本,憧憬两年内要完成的事情。“我希望获得的,是工作或者继续读书所没有办法得到的,比如乡村教育实践,是必须踏踏实实扎身到乡村才能有所收获,我有这样的热情。我也始终觉得教育是可以发挥很大效用的一个社会环节,在教小孩子的过程中,极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康瑜“教授他人”的热情,源于奶奶从小的教诲。小时候很长的一段时光,她是与奶奶一同度过的。奶奶的教诲常挂耳边,“我们要时刻感激自己今世为人,不是蝼蚁不是猪羊。人有很大的能量,不仅可以让自己活得好,也要让别人活得好。”

康瑜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幸福感很强的人,“我很幸运,也很喜欢分享,喜欢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小时候,她就是乐于助人的“孩子王”:会帮助班里调皮的学生补习功课,尽量缓解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带领大家解决遇到的问题……“给予”成为康瑜成长道路上的关键词。

彩云之南,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漭水初级中学。起伏的山脉与大块绿色相撞而出,山的这边,孩子们却没有康瑜所预期的——好奇山外的世界,对知识充满渴望,而是一种“厌学”和漠视。在支教的前期,康瑜的主要时间都放在和孩子们沟通、建立信任上。

一次书法课,屋外下起了雨,孩子们的注意力被雨声所吸引,纷纷望向窗外。滴滴答答的雨溅落窗台,玻璃仿佛隔着两个世界。康瑜发现后,转而说:“既然你们喜欢这屋外的雨,我们一起看看这些雨花儿,听听雨声吧。写一写你们的感受,或者写一首小诗!”“我们就写点东西,任何都行!”康瑜鼓励孩子们,又强调了一次“任何都行!”

“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雨后的太阳只照射在我一个人身上……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世界上有个角落能在我伤心时都空着……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妈妈的爱只属于我一个人,让我享受爱的味道。”一个小姑娘在自己的本子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康瑜讶异于孩子们的表达天赋,也心疼孩子们缺乏沟通的窗口,“他们有很多情感需要表达,他们心里有想要和别人讲的,但是一直都没有人可以听到”。康瑜下了一个决定,将写诗的课固定下来,学校的校长从默许到鼓励,就这样,从一个班到一个年级,一些语文老师也开始成为诗歌课的引导者。

也正是这趟不期而至的课程,有的老师第一次听到了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的声音,是那么好听;平常不喜欢来上课甚至调皮捣蛋的孩子们,都早早地坐到了教室,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

到2016年9月,康瑜支教的第二年,在漭水的初级中学全校范围内都已经落地“四季诗歌课程”。“‘四季是陪伴的意思,这对寄宿制的山区孩子很重要,小小的他们经历着我不曾经历过的苦难,而他们在诗句中所表达的真诚、善良和体谅弥足珍贵。”

2017年4月,康瑜带领小伙伴们将孩子们写的诗做成有声明信片,在线售卖额覆盖了他们第一本诗集的出版。“四季诗歌行动”还获得了首届哈佛SEED社会创新挑戰赛银奖。

春天到了,有暖意融融的“春光课”;夏日虫鸣间,伴着孩子们的是“夏影课”;至秋季和冬天,“秋日课”“冬阳课”令孩子们翘首期盼……

孩子们写心情,笔名叫“开心的洋芋”写道:“我愿和你自由地好着,像风和风,云和云。”孩子们写四季:“什么是秋天,是金色的爱,是金黄的感情,是灿烂的面貌。”孩子们也写别离:“老师,我们想像风、像云、像大鸟,你去读书了,我们也要跟着你越过太平洋……”是的,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康瑜离开了大山。那一天,雨势滂沱,不知是狠心告别,还是在拼命挽留,她的泪淹没在风雨中。

准备出国读书的日子,康瑜生了一场病。她在喝药恢复的时候,也在帮孩子们整理诗歌。2017年的教师节,她收到了一封信,里面附上了一个孩子新写的诗,文末表达着对她的感谢:“康老师,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样,在诗歌里找到自己。”那一刻,康瑜才明白,孩子们是她心中的光,她要朝着他们的方向奔去。

凝聚:爱和责任是恒久动力

每一项感性的决定,需要理性的支撑,而完成一件事的恒久动力源自内心涌动的不竭情感与使命。

康瑜说:“孩子们,不能等;教育的事,不能等。我觉得有点像填空,我想把这个空填起来。”2017年9月底,“是光”四季诗歌教育团队成立。

考虑到古体诗的“易学不易写”等特点,“是光”课题组主打现代诗歌的教学与引导。在儿童心理发展学基础上,引入语文课标、诗歌的发展等,为不同的年级的中小学生建立与之匹配的诗歌课程。源自同一个目标、认同当下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愿意为孩子们搭建诗歌的桥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各大高校的志愿者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分布在3个国家,9个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专长,覆盖“是光”课程开发——课程落地——诗歌衍生品三个主要环节。

“整体是一个完整、专业的诗歌教育体系。诗歌课程涵盖教案、PPT、教具、示范课、在线培训等。延续了四季的视角,是希望孩子们可以感知四季变化,感受生活中细微的欣喜,从而热爱这个世界。”康瑜介绍。当然,设计一个合理的课程并非易事,“课题组”也需要童心。肯定孩子们的独特性、如何引导以避免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固化,是课题组所关切的。

直到今年4月底,团队增加了两个全职,加上康瑜,形成了稳定的“是光”三角。康瑜也刚刚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项目投资人笑称,她可能转而就把钱用到项目上去了。

一个事实是,“是光”的核心骨干尽管多是兼职志愿者,但团队战斗力惊人。这群年轻的志愿者,在很多个深夜为了一份合理科学的教案讨论到凌晨;为了一个满意的诗歌产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推翻重来……康瑜有一种难掩的自豪,笑着说:“我们是史上最鸡血志愿者团队!”

“我们的志愿者非常靠谱,很多志愿者管理者本身就是为孩子们读诗歌音频的志愿者”,可以创造一个激发大家热情和爱心且自由自主的平台,可以让他人发光发热,这是令康瑜欣喜的事情。

志愿者小树加入“是光”团队后,一天突然找到康瑜说,“我要加班”,便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每天夜里的“准时打卡”——为“是光”制作精美的晚安卡片,诗意的画面搭配孩子们的诗歌,暖心上线。志愿者肖华和熙雯等伙伴还自主策划了“是光”月刊,记录孩子们的诗歌和团队共同成长的点滴……康瑜一直认为,团队里各个环节的人,永远都比自己专业,“他们的想法总是超前一步”。

课程研发、募资、项目中心、平台运营、产品开发、志愿者管理……众人因爱而能聚,这些可爱的人儿,汇聚成光,照亮山区学校中那灵动的存在。

在第一批申报“是光”项目的学校中,康瑜几乎风风火火、甚至有点困窘地带着一支睡袋,跑遍了山区对标的中小学。2017年11月,云南、河南两地符合申请要求的13所中小学、2790名学生有了诗歌课。而申请诗歌课程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在诗歌课程申请季,申请的学校数量超出预期,老师们讲述着孩子们的期待和盼望,字字都敲打着这个曾经也是山区的一名年轻教师的心。在项目初期,经费、人员有限都是现实,然而康瑜还是对一旁的伙伴说:“都录取吧,满足课时条件的老师我们都录取,后续的问题,我再想办法……”康瑜对自己说,燃起的火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熄灭。

康瑜用自己的积蓄,去参加商业比赛赢得奖金,去寻找合适的项目合作方,去寻找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因爱而生的力量,令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全力以赴。

孩子们永远是诗歌的主角,将课程送至申请的学校只是开始,康瑜更关心孩子们和学校的反馈。康瑜去到申请的学校积极聆听当地的心声和意见,及时反馈到课题组进行课程的调整优化,路上的艰辛,非亲历者可以想象。“那段时间很充实,我自己也坚信一定会度过的,这也可能是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历的事情吧。”

虽然,现在的项目技术可以实现网络打卡,支持远程了解老师们的上课情况以及学生写诗的情况,但康瑜还是希望“多跑一跑”。今年年初,在山东临朐,康瑜给孩子们带去了新的学习资料。那一天,天极冷,还遇到大雪封山,康瑜冻得脸通红,却一心想着,路滑不好开车,自己可以走去……

也有人曾经问她,“你对‘是光所有的信心源自哪里?”康瑜打开微信,给对方看了各个部门的小伙伴们说:“这些都是心里装着孩子和诗歌、内心晶莹的人,我们聚在一起全力以赴地做这件事,就不怕做不好。”

绽放:与孩子们一起同行

从2016年,诗歌的种子埋入土壤,经过酝酿与沉淀,直到组建团队,一棵棵幼苗正在爱心的交汇处破土生发。

点燃孩子们欣赏自然的兴趣,感受万物的灵动之余,康瑜总希望可以再努力些。诗歌大赛、诗歌音樂会、对话名家……每一次尝试都足够用心、足够燃尽。

2017年12月31日,康瑜带着来自云南大山里的18个孩子参加了一场2000人的诗会。29日那天,团队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坐大巴,从山里到云南保山,飞到昆明之后,再转飞至南京。第二天,康瑜带孩子们去了录音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娃娃诗》唱出来:“金灿灿的菜花地/姐姐拉着我一起/田里的稻谷呀就要逃跑啦/我有点有点着急/咕噜噜的小河流/折条小船往里坐/教室里的娃娃就要远征啦/祝福我有所收获/娃娃要长大啦,娃娃会写诗啦……”

康瑜说:“我希望,孩子们的爸妈能够拿手机听到自己孩子唱的诗,然后点击保存。对于爸妈来说,参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但这里的家长条件都有限,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诗歌老师,我希望自己还可以多做一点。”

而在康瑜的感染下,也总有人愿意再多做一些。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程一帆为《娃娃诗》作曲。在诗会前一天,康瑜带孩子们去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大学,南大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讲解着学校的历史和现在。在诗会正式开始前,嘉宾王家新、野夫、廖伟棠热心参加“大小诗人”见面会。提供场地、照顾孩子们一路的行程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这趟“梦之旅”保驾护航……每个人都在发着光。

当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朗诵着自己的诗歌、歌唱着诗歌中的梦想时,那一刻,康瑜泪流面满。其实,早在她为孩子们开设诗歌课时,她便期望着,有一天可以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而这一天就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了。12月31日是康瑜的生日,孩子们的绽放就是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从2017年跨入2018,在南京的先锋书店,2000多人一起读诗跨年,直播在线观众200余万人,爱和努力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从漭水的一个班到现在的26600多名学生,遍及云南、山东、河南、甘肃294所中小学,在寂静贫瘠的乡村,诗歌的星星之火正在闪烁着动人的光。

2018年5月16日,潍坊临朐的李季小学,“是光”诗歌研讨会“风,在此山中”不仅把诗歌课程带到了村小,还邀请到家乡的著名诗人和孩子们进行交流。邀请到更多本土的诗人参与到当地的诗歌教育,是“是光”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临朐县作协主席张克奇说:诗歌的光芒足以照亮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在“诗人开讲”环节,诗人朵渔鼓励孩子们“诗歌要讲自己心里的话”。在不到10分钟的练笔时间,孩子们洋洋洒洒地将心中的晴朗想象诉于笔端。

“现在还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多找问题。”康瑜说。目前“是光”主要针对的是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多的学校,以及认同“是光”理念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诗歌,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愿意去教诗歌”。

康瑜也在思考,除了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还要带给孩子们什么?“乡村的孩子们普遍缺乏自信,我希望诗歌可以成为外界认识大山孩子们的一种途径,我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两到三年后,当大家提到这里的孩子时,不再只是说‘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悲惨的命运‘非常困苦,而是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诗歌。”康瑜也会反过来思考,如果他们不能走出大山怎么办?“如何让他们度过相对比较平凡的一生,我觉得诗歌可以做到。也许有些孩子们永远走不出大山,但或许有这样一面场景,30年后,一位田里劳作的父亲,指着水田和身边的孩子说,‘你看,这里有无数的星星在河里流动……我们也许成不了太阳,但是可以始终向着光。”

前不久,“是光”筹备了全国编委会,邀请学校教师加入到诗歌课程的设计,“希望可以在自由度、教学资源方面多支持他们;当然也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组织的成长性,了解我们在做的事情,加入我们,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接下來,我要把这个项目正式注册下来,注册的过程还是挺漫长的,还要为团队拿到60%-70%的经费,以及完成两期的课程设置,这是我上半年的KPI。”康瑜又要继续走在路上了,短暂回山西老家补办了丢失的身份证,她的马力指针再一次指向满格。

对于康瑜来说,公益是快乐简单的事,而她只是恰好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它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公益并不代表某种高尚或者牺牲”,而是在自己力之所及的一份关爱,“比如,为孩子们朗读一首诗,告诉他们热爱生活,都是在参加公益。”

尤记得那一年,支教结束临走时的不舍与难过,孩子们舍不得她,孩子们说,“康老师是天上的星星,抱不到……”而如今,康瑜如同降落的明亮星辰,带着她的爱与心间的宇宙,走入那山峦起伏、美丽却匮乏的山村学校,化身丛林里的萤火,动情地燃烧着。而在她的身边,正汇聚着更明亮的光……

猜你喜欢

志愿者诗歌课程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七月诗歌
志愿者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