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高中古诗词教学分析

2018-07-05鞠永学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诗词核心创作

鞠永学

【摘 要】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古诗词 教学分析

以古诗词教学为工具达到提高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是新课改下的必然方向与选择之一。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并积累高中阶段古诗词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中积极思考,拓展思维,插上想象翅膀,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与审美鉴赏能力,最终实现对古诗词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传承,以更好地契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一、锻炼学生想象力

古诗词之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其绝妙之处就在于它的短而精。五言七言之间熔铸了诗人无数心血。诗人将生平精力、独特个性、终身志向融汇成创作情感,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在古诗词中,以散发独特魅力。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展开自主的探究與发现活动。

以李煜《虞美人》一课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并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何美丽动人的“春花”“秋月”在诗人笔下却盼望着快些结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等句子中的“故国”“应犹在”反应了诗人身上发生的什么变故与经历?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联合词人李煜的生平经历展开探究活动,以分析其创作《虞美人》的心绪与背景,从而帮助他们更进一步明确诗人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意图。除此以外,在《虞美人》教学中,还可选择与其同样属于国破家亡后创作的古诗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分组方式展开自主鉴赏,理解两首古诗词在创作背景上的相似性与异同点,也可插入前期作品,如《清平乐》《菩萨蛮》等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分组进行归纳总结,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由此可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与思考,让整个古诗词教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在活跃思维,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之上培养核心素养,呈现出一堂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堂。

二、提高学生理解力

在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展开古诗词教学,能够以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文化熏陶并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于无形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以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力,并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高中语文古诗词中所选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教师可以尝试将两首古诗词汇总进行对比教学。两首古诗词的词作者分别为苏轼以及辛弃疾,他们均属于豪放派词人。在课堂引入环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两位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两位词人的相同点,如有建功立业之抱负,但均壮志未酬。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对赤壁雄壮景色的描写为切入点,怀古咏史,苏轼怀念少年得志的周瑜,又联想起屡遭贬谪的自己,不禁情绪低沉,发出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北伐胡虏的刘裕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决心,连用冒进误国的刘义隆、廉颇自况等等多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但屡屡碰壁的一腔悲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比两首古诗词的异同点,对于帮助他们理解古人创作情绪,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理想境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中所选用古诗词多为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大量诗人、词人将毕生精神与抱负倾注于古诗词中,以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仕途不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创作背景相同的古诗词展开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最大限度挖掘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三、加强学生审美力

古诗词的外表安静且普通,但实质上蕴含着非常浓厚的文化色彩,从方方面面都可探究其美的一面。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感悟古诗词中作者给后人留下的美的向往,在感受豪放壮烈之美感的同时,也能够领域婉约多情的美感。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杜甫《登高》一诗为例,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整首诗,观察学生在审美重点上的差异性。一些学生将“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作为审美的重点,教师可结合杜甫创作该诗时的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引导学生赏析诗人产生“苦”“恨”情感的原因。一些学生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作为审美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提炼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落木”“滚滚”,并尝试用相近词语替代,如以“落叶”替代“落木”,以“滔滔”替代“滚滚”,让学生字斟句酌,进一步领悟作者使用“落木”“滚滚”的意图,了解通过这些词汇所刻画出的萧瑟悲悯之感,以达到加强学生审美力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审美倾向的不同,以采取差异化的教学引导策略,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成为语文学习的研究者。

【结 语】

古诗词在我国五千年上下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古诗词教学为工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改进古诗词教学策略与方法,锻炼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力、加强学生审美力,使核心素养进一步落实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以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编号:XC-b/2016/25 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曦.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8)

【2】鲍道宏.古诗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谈【J】.福建教育,2016(4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核心创作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Jazz
本期主题:莲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猜诗词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