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综合治疗措施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8-07-05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脑性痉挛性脑瘫

陈 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0)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时期发育缺陷或脑损伤所引发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1]。近年来,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儿童脑瘫的发病率,其中痉挛性脑瘫约占65.0%,严重危害了儿童的运动功能[2]。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康复综合治疗在治疗痉挛型脑瘫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本文对康复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痉挛性脑瘫儿童进行研究,并按数字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男/女为24/14例,年龄为4~14岁,平均年龄为(5.96±0.42)岁;对照组患儿男/女为23/15例,年龄为4~15岁,平均年龄为(6.04±0.3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物理康复治疗,常用到的仪器是痉挛肌治疗仪、机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中频电治治疗仪等。

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综合治疗,也即是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训练措施:(1)采用Botath等训练法,制定针对性强的个体化训练方案,抑制异常肢体动作,改善平衡,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的发育完善。从患儿被动接受训练,逐渐转变为主动完成训练动作、熟练掌握,每天1次,每次锻炼40~60min;(2)穴位注射及针灸,头针取平衡区、百会穴、足运感区等穴位,留针30 min,隔天1次;(3)每天定时推拿按摩,调整患儿的经络神经,具体手法是揉、捏或拍打患儿肢体或穴位,疏通经络达到减轻或恢复患儿肢体障碍功能,每天1次,每次30min左右,1个月为1个疗程;(4)康复指导师根据患儿的肢体障碍情况,指导监护人在在康复治疗之外适当进行简单有效的家庭康复训练,从而巩固患儿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调查统计患儿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MAS评分、GMFM-88评分、WeeFIM评分及平衡评分。疗效评定[4]:肌张力恢复正常,异常姿势消失为显效;肌张力明显好转,异常姿势明显减少为有效;肌张力、异常姿势无明显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类评分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的WeeFIM评分、GMFM-88评分及平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病例数WeeFIM评分GMFM-88评分MAS评分平衡评分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前治疗后3月对照组3847.82±9.2754.25±10.23a24.07±5.2830.50±6.19a2.17±0.541.51±0.37a5.22±1.146.06±1.27a观察组3848.06±9.1465.17±10.82a24.31±5.1139.67±6.08ab2.09±0.610.78±0.26ab5.31±1.027.42±1.42abt值11.2737.8094.3175.2390.7130.2641.7481.251P值0.1250.0420.0720.0370.1420.0360.0930.027

注:a表示与治疗前对比,P<0.05;b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疗效分析

观察组中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P<0.05。

3 讨论

痉挛性脑瘫中最常见的是痉挛型双瘫,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肌力升高。随着患儿年龄增大,痉挛妨碍患者关节、肌肉的正常运动,大部分靠矫正手术进行治疗。但是,个性化的康复综合训练对患儿术后的恢复显得极其重要[5]。

物理康复疗法常采用牵拉肌腱,充分舒展痉挛的肌肉,改变变形关节的位置,恢复关节的固有活动范围,并加速肌肉的血液循环[6]。在痉挛性脑瘫患者的康复综合治疗中,采用物理治疗、运动锻炼、推拿按摩针灸及家长配合做简单的康复训练。患儿通过康复训练,有效的建立病灶区的脑细胞侧支循环,促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从而解除痉挛,从而激活患者的呗抑制的脑细胞和神经活动。人体的大脑是多条神经通路的汇聚区,某些脑功能的功能是其他区域的脑细胞不能代替的[7]。本研究显示,康复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患者疗效明显提升,各类功能评分均得到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康复综合措施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1 曹宝龙,吴小迪.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103~105.

2 庞伟,李鑫,范艳萍,等.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30~34.

3 王春南,齐腾澈,兰颖,等.电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躯干控制影响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586~587.

4 王秋,罗蓉,石娅娅,等.成都地区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与脑瘫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5):772~776.

5 解清云,侯梅,赵建慧,等.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6):528~532;556.

6 陈军,李玉堂,刘志翠,等.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47(5):408~410.

7 史艳,王飞,李跃峰,等.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5):420~422.

猜你喜欢

脑性痉挛性脑瘫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