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8-07-05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麻醉

赵 海 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新乡 453600)

手术已成为了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而在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和术者的技术关系着手术的质量,同时,麻醉药物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分析不同药物和不同浓度药物的麻醉及疼痛治疗效果[1~2]。本文分析了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手术患者的麻醉质量以及镇痛效果提供了基础以及保证,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适合硬膜外镇痛的手术患者21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罗哌卡因浓度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105)与对照组(n=105)。实验组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50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18岁,平均年龄为(48.6±3.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52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20岁,平均年龄为(47.3±2.9)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实验组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2%,对照组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25%,具体的麻醉方法为:在静脉联合连硬外麻醉条件下实施手术,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5ml,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后开始麻醉,麻醉的药物分别为咪达唑仑、罗库溴铵、丙泊酚,剂量分别为0.08~0.10mg/kg、0.5~1.0mg/kg、1.5~2.0mg/kg,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麻醉支持,每隔1h应该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8~10ml,手术结束后运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和镇痛。

1.3 观察指标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手术切口VAS评分以及痛感评分、肌肉松弛评分、舒适度评分和病患反应评分均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以及记录,为实验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术切口镇痛效果用视觉模拟(VAS)进行评价:评分在0~1分之间表示无痛;2~3分之间表示轻度疼痛;4~6分之间表示中度疼痛;7~10分之间表示重度疼痛。患者感评分、肌肉松弛评分、舒适度评分和病患反应评分的满分均为25分,临床综合评分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麻醉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105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对比分析

组别(n)术后第1d术后第2d术后第3d术后第4d术后第5d实验组(n=105)6.03±2.145.21±1.874.65±2.254.32±2.163.89±1.58对照组(n=105)6.58±2.365.89±2.015.28±2.654.98±2.494.50±1.67

注:术后不同时间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10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痛感评分、肌肉松弛评分、舒适度评分和病患反应评分以及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评分指标对比分析

组别(n)痛感评分肌肉松弛评分舒适度评分病患反应评分综合评分实验组(n=105)23.4±0.223.2±1.624.2±0.624.1±0.594.6±2.3对照组(n=105)19.0±1.518.4±1.918.3±1.417.2±1.374.8±3.2

注:各项临床评分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虽然手术作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但是依然有部分患者存在手术前后缺乏理想麻醉效果、镇痛方法而导致术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现象,降低了手术治疗的质量以及预后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手术的质量,改善麻醉和镇痛效果,就应该对更加有效的麻醉药物以及药物浓度进行探讨和分析[3~4]。

罗哌卡因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新型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这一药物具有人体耐受性佳、心肌毒性小等显著的特点,既可以长时间达到麻醉的效果,又可以维持镇痛作用,作为术后的补充药物[5~6]。在运用罗哌卡因作为麻醉及疼痛治疗药物的过程中,发现不同药物浓度的镇痛和麻醉效果并不相同,其中,0.2%的药物浓度最为理想,同时,高浓度罗哌卡因的使用也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由此可见,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为手术患者的最佳麻醉药物,药效可以长时间的发挥,并在术后一定时间内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可以在术中和术后均得到理想的麻醉和镇痛效果[7]。在本次试验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手术切口VAS评分以及痛感评分、肌肉松弛评分、舒适度评分和病患反应评分以及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为手术患者提供临床麻醉以及疼痛治疗的过程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具有不同的效果,其中低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更加理想,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1 陈清瑞.探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122.

2 李小娟,王元祥.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的效果分析.今日健康,2016,15(12):48.

3 汪勇.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8):168.

4 蔡昀方,王理仁.探讨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2):1452~1453.

5 徐凯,郑笛,黄云萍,等.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51~52.

6 陈永球.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86.

7 尹亚岚,钟惠,陈亮,等.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分析.四川医学,2017,38(5):548~550.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麻醉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