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研究

2018-07-05黄新玲冯奕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疝环疝囊修补术

黄新玲 冯奕敢 黄 捷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普外科 深圳 518000)

疝,作为一类临床男性发病率极高的一类疾病,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均可发病[1]。斜疝占有腹股沟疝疾病90%以上,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直疝和股疝仅占有一小部分,发病率较低。青壮年作为腹股沟斜疝疾病中主要的发病群体,由于自身原因及疾病特点,多需要手术接受治疗,每种术式都有其优势及劣势[2]。为了探究腹膜前间隙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及安全性的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成人的腹股沟斜疝病例中抽取80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人的腹股沟斜疝病例中抽取80份,均为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为(52.2±2.3)岁。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探究组40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4.3±1.7)岁;参照组40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2.1±3.6)岁。选入条件:(1)患者均为来我院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2)均为男性患者且已成年;(3)患者其他组织系统无病变;(4)患者均为单侧发病;(5)手术治疗前已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注意事项;(6)手术治疗征得患者及家属许可。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认为不具有统计学统计价值(P>0.05)。

1.2 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满足手术指征,在手术前接受相关检查,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合适体位,进行切开、分离各层肌肉组织等,明确疝囊所在位置并进行疝囊暴露,接下来各组分别进行处理,两组均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聚丙烯补片。

探究组进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进行上述处理后,沿着暴露的疝囊找到疝囊颈部并分离,在分离好的疝囊颈部处剖开腹横筋膜,分离腹壁下血管与腹膜外脂肪,明确腹膜前间隙同时将凸出的疝囊还纳,应扩大腹膜前间隙范围,使其内空间满足容纳疝囊;同时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大小应满足临床修补要求[3],并做好创面缝合和消毒。

参照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与探究组相同,先明确疝囊所在位置并进行暴露,将疝囊还纳入腹腔,选择合适的网塞修补疝环口,补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在精索后方处进行修补,完成后进行切口的逐层缝合。

术后患者留院期间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包括痛感分值[4](以VAS作为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手术耗时、术后行走恢复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长;(2)记录对比两组术后异常情况,如感染发生、阴囊肿胀及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发的机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EE20.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探究组患者痛感分值、手术耗时、术后行走恢复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长都与参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统计价值(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组别痛感分值手术耗时(min)术后行走恢复用时(h)术后留院观察时长(d)探究组1.6±0.356.3±2.124.1±0.25.7±0.6参照组4.2±0.862.5±8.327.6±0.78.1±1.4t12.09713.55810.46911.848P0.00290.00020.00180.0017

2.2 对比两组术后异常情况及再发机率

探究组术后各种危险情况如感染发生、阴囊肿胀以及病变再发的情况都与参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统计价值(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术后异常情况及再发机率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在青年人及12岁以下者多见,直疝为老年男性患者多发,而股疝则为女性患者多见[5]。对于年幼者,临床上多采取积极手法复位及随访观察等保守治疗手段,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而作为腹股沟疝中最常见的一类腹股沟斜疝,其在临床上十分容易发生嵌顿,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的症状,严重者会发展成较为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疾病。因此,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成年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收治入院后积极采取治疗,由于成人失去自愈可能,手术治疗是成人患者最可靠的治疗手段;另一方面,由于成人患者已失去如婴幼儿般随着机体不断发育疝囊自动还纳的可能,也必须采取手术治疗。

临床上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青壮年及老年患者。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一方面能够通过补片进行腹股沟管后壁修补,可以修补破损增强其强度,另一方面通过网塞堵塞能够支持和抵抗张力,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但也导致了一定的缺陷,由于补片和网塞的填充较多,大量异物进入人体,使周围正常组织会产生对异物的炎症反应,使患者痛感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等异常情况发生的可能,也容易出现病变反复。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主要通过在腹膜前间隙内将疝囊还纳,同时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首先无张力修补术的补片不会影响周围组织,与组织相容性好,也不会造成牵拉,同时降低了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了炎症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其次,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其相比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没有较多的填充材料,术后的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降低;最后,相比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及病因,直接进行肌耻骨孔的修补,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

此次研究中,探究组患者痛感分值、手术耗时、术后行走恢复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长都与参照组有差异,同时探究组术后各种危险情况如感染发生、阴囊肿胀以及病变再发的情况都与参照组有差异。以上这些数据都显示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优势,同时也与理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虽然有十分确切的治疗效果,但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其治疗舒适度、病情改善等都更胜一筹,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治疗后的不适症状以及复发的风险,安全性更高,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1 朱育新,陈臻,罗浩波.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比较.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11(4):44~47.

2 高瑛,石坤和,顾渊,等.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5(1):35~37.

3 陈红健,陈钟.腹膜前间隙平片式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用于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424~425.

4 郑金凯.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吉林医学,2015,36(4):671~672.

5 王军.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临床对比.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106~107.

猜你喜欢

疝环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疝环充填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治疗的体会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