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注 可靠 创新 经济潍柴:引领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2018-07-05汪玚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潍柴内燃机可靠性

文/本刊记者 汪玚

近两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加大了鼓励和扶持,内燃机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2017年,内燃机产量突破8000万台,总功率突破26亿千瓦,产品进出口突破240亿美元,我国已经连续第八年位居世界内燃机生产和消费第一位。

然而,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内燃机产品的可靠性仍旧是行业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中国内燃机行业仍然没有形成在国际上引领行业的企业集团,与国际领先的发动机企业相比,我们差距较大。“我国内燃机产业规模虽然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存在产品多而质不精、品种全而缺乏品牌等问题。这对内燃机行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表示。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影响下,作为机械装备类产品的心脏,我国内燃机行业理应加快提档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据邢敏介绍,我国内燃机技术发展的2025年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技术实现领跑,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实现突破,内燃机热效率有害排放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替代燃料技术国际领先。

具体表现为:首要目标是提高内燃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满足日益严格的油耗和CO2法规,二是满足近零排放有害排放法规,三是把优化的内燃机同新型燃料和动力系统技术带向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指出,近年来,世界各国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和油耗法规,提高内燃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是内燃机最大的挑战,也是我国内燃机发展的首要目标。“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突破燃烧技术问题。”

邢敏则提出,提升内燃机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和排放耐久性,就要加大对零部件可靠耐久性的研发,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和排放耐久性,减少在修复、报废、再制造乃至购置新发动机对能源材料的需求,同时减少发动机使用状态恶化带来的排放污染。

“内燃机涉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是质量提升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作为衡量内燃机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靠性不仅是我国内燃机与世界先进水平最大的差距所在,也是我国内燃机产品从中低端迈向高端的关键所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王海东

可靠性提升:制造行业转型核心

目前,“中国之造”已完成“中国制造”的转变,正在逐步变为“中国智造”。在这一过程中,可靠性提升是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我国内燃机行业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同样面临着如何促进可靠性发展的问题。

我国唯一一个研究内燃机可靠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潍柴,这足以说明潍柴在内燃机可靠性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对此,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认为,虽然我国内燃机行业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但目前,我国在内燃机可靠性研究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以潍柴为首的行业企业在可靠性技术应用领域均进行了多年探索,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国内各科研机构及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对内燃机可靠性的基础性也进行了日益深入的研究日益,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王海东进一步评价说:“在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研究上,尤以潍柴做得较好。依托潍柴成立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提升我国内燃机可靠性水平乃至质量水平的中坚力量。”

据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潍柴动力副总裁佟德辉介绍,潍柴始终将“可靠、耐用”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潍柴车用重型柴油机的B10寿命已经超过欧美水平,最高达到180万公里;机油换油周期达到12万公里。此外,潍柴还创造性地开发出“大排量发动机+多档位变速器+单级小速比驱动桥”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配置技术,颠覆了小排量发动机才能节能的传统认识,攻克了动力性和经济性相互制约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步提升。佟德辉说:“潍柴拥有国内唯一的一家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创立了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平台,并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推动了可靠性技术创新;同时,还设立开放基金,重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内燃机可靠性共性技术和竞争前技术研究。”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在潍柴集团收入突破2000亿元暨2020-2030战略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潍柴:专注打造中国动力“心”

“回顾潍柴70年来潍柴发动机的产量,到1997年,前50年的生产总量大约是30万台,1998年到2007年132万台,2008年至今,生产527万台。这是潍柴的超越,更是我们中国制造业从工匠精神到品质革命的见证。”潍柴动力党委书记、副总裁王勇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这样表示,如今,潍柴通过自主创新已经实现了产品和技术的领跑,捍卫了中国民族动力。

王勇表示,自主创新是潍柴迎接品质革命的秘诀,“自主创新,兼收并蓄,让潍柴实现了产品、技术、市场和人才的高端化,推动了品质革命,实现了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也实现了从追跑到并跑,再到超越。”

据王勇介绍,在成立的前五十年,潍柴一直对国外的发动机技术望尘莫及,只能通过“土法”仿制国外的产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才有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的机会,但也始终处于追跑状态。

如今,潍柴的年收入从2008年的500亿元增长到2300亿元;利润从29亿元增长到突破100亿元;研发人员从250人增长至2500人。十年时间,潍柴在发动机研发方面投入了150亿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潍柴特色的转型之路。

中国电信“互联网+”行动白皮书发布会上,潍柴集团作为合作伙伴与中国电信、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兴、华为、ibm、ge中国等签约

“发动机是我国的一个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发动机做强。潍柴从濒临破产发展到今天,始终专注主业,不被房地产所诱惑动摇。”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汇报中提到,“我们专注发动机业务,做强做大。”

面对未来,潍柴已有了新方向,并带头迈出了步伐。谭旭光表示,过去大家都认为潍柴是做柴油发动机的,如今潍柴调整结构做动力总成,并成功打造出全球第一个商用车动力总成系统,彻底扭转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困局。“现在的中国重型汽车动力总成完全不需要进口,已经由追赶实现了并跑,潍柴现在在国内发动机的销售,比美国康明斯在中国的价格还高10%,过去被别人瞧不起,现在他要仰着头看我们,这就是一个变化。”

2016年9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潍柴与白俄罗斯马兹公司在北京签署在白俄罗斯合作生产发动机的备忘录。去年9月,潍柴马兹合资公司正式奠基,今年11月底将建成投产,可年产发动机2万台。

“总书记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他还强调,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交叉混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发展主业,而不能是投机趋利。”谭旭光说,潍柴将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继续牢牢抓住主业不动摇,抓住技术创新不动摇,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国动力“心”走向世界高端。他还告诉记者,今年,潍柴将继续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推进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的建设,投产后将至少增加1000亿元的收入。

“创新要基于实体经济,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也需一步一步走”

“欧洲之所以推进智能制造,是因为已经有了基本的管理基础。与之相比,我们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去做更多,不要敲锣打鼓搞概念,应该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管理,达到一定基础后,再讨论‘互联网+’,再讨论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通过智能制造,最终实现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谭旭光不仅是潍柴老总,更是多年全国人大代表。他特别强调创新的作用。“创新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走向国际化强企的牛鼻子。”他坦言,现在中国还没有太多能在世界上立得住的高端制造业强企,归根结底还在于创新不够。国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而高端制造业正是实体经济的灵魂。企业抓创新不能是“要我创新”,而是“我要创新”。

谭旭光认为,当前不能一边强调互联网,一边又忽视实体经济,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这两者应该是互补的。事实上,很多制造业都在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在新时代发展中,制造业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因为如此,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传统制造业要向智能制造转型。

“所谓的制造业的升级,就是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是三大要素的集合:自动化、数字化、人机交互,数字化是前提。我们对智能制造的追求不能过高、过快,智能制造实现的前提是有非常好的基础管理。欧洲的制造企业普遍已经具备这个基础,而中国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差距很大,还需要先实现这个基础。”谭旭光代表说。

据了解,潍柴集团的智能制造已经建设了5年,潍柴也是工信部确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之一。谭旭光介绍说,“潍柴去年生产了62万台发动机,如果没有智能制造,那将会是一片混乱。智能制造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中国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继续推进中国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要用好法规引领、倒逼企业转型。也许这会导致有些企业死掉,但是不破不立,这是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谭旭光说。

“中国已进入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必须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中国已进入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必须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同时,有效降低资源消耗,防治大气污染,缓解环境压力,应对气候变化,打赢蓝天保卫战。因此,我建议加快推进实施道路国VI排放标准,加快推进新能源叉车应用和实施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标准。”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谭旭光建议说。

从全球范围来看,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大势所趋。

加快推进实施国VI排放标准,谭旭光基于三点思考,一是节能减排需要,重型商用车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是机动车的主要污染源。降低重型车污染物排放,将对整体减排起到重要作用。要推进节能减排,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新能源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传统能源排放法规升级,严格限制汽车污染排放。

二是排放标准落后,欧美主要国家已于2010年前后开始实施重型车欧VI及相当的排放标准,我国直至2017年7月份起,才在全国全面实施国V排放标准。

三是行业转型升级需要。2017年我国内燃机产量突破8000万台,总功率突破26亿千瓦,连续8年成为世界内燃机第一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仍具有相当的市场潜力。但应该看到,中国内燃机产品的综合能效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在国际上引领行业的企业集团。加快排放法规升级,将有效倒逼内燃机行业技术升级,加快实现升级超越。

猜你喜欢

潍柴内燃机可靠性
潍柴动力战略布局燃料电池空压机业务
内燃机的兴与衰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最高效和超低排放
——内燃机4.0 Highest Efficiency and Ultra Low Emission–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4.0
GO-FLOW法在飞机EHA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论如何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