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正交试验的应变片敏感栅结构参数的优化

2018-07-05许艺青杨晓翔韦铁平姚进辉

中国测试 2018年6期
关键词:间距电阻有限元

许艺青, 杨晓翔, 韦铁平, 姚进辉

(1.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2.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3. 泉州师范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4.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118; 5.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3)

0 引 言

电阻应变片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应变测量及制造各种物理量传感器,特别是测力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领域,因此,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尤为重要[1]。Vadivuchezhian等[2]和Subrahmanya等[3]研究胶粘剂材料及其厚度对电阻应变片应变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胶结层厚度的增加,应变损失增大。Komurlu等[4]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混凝土上,对氰基丙烯酸酯、聚氨酯和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氰基丙烯酸酯在应变片测量结果中最准确。Zike等[5]建立基体和电阻应变片的三维模型,研究了弹性模量从1~200 GPa的基体材料对应变测量的影响,并进行修正。Zhou 等[6]提出了一种应变片布置优化的通用框架,并结合案例分析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为结构性能评估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张佳明等[7]建立高温应变片参数高精度标定装置,确定影响高温应变片测量结果的参数,并进行补偿。王文瑞等[8-9]自主研制丝式高温应变片,建立简支梁、胶层、敏感栅有限元模型研究敏感栅结构参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丝式敏感栅越细测量精度越高;高温应变片的敏感栅间距与长度具有精度最优值。胡玉梅等[10]建立含应变片的悬臂梁模型,分析了丝式应变片敏感栅不同的直径、栅长、栅丝间距对应变传递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栅长、栅间距在基体应变传递中具有中间最优值,栅丝直径越小应变传递误差越小。尹福炎[11]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敏感栅的材料、厚度和端环长度等对应变片性能的影响。

由上可知,对电阻应变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粘贴工艺、胶粘剂材料、丝式应变片结构参数及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对箔式电阻应变片敏感栅几何参数对应变传递的影响研究较少,而且大部分研究都是单一变量。为此,本文建立了等强度梁、基底和箔式敏感栅所组成的测量模型,采用正交试验对电阻应变片敏感栅材料、栅丝厚度、栅长和栅丝间距等因素进行了参数组合设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揭示这些因素对应变片性能和应变传递误差影响,找出最佳组合方案和不同参数的影响主次,为电阻应变片的结构设计和应变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1 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应变效应。应变片借助于各种胶粘剂粘贴于试件表面,当试件受力产生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之发生变形,引起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再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变化输出。

电阻应变片主要由基底、敏感栅、覆盖层及引线等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基底和覆盖层由绝缘材料制成,起保护和固定敏感栅的作用。敏感栅是把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的部分,常用的箔材有铜镍合金、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和铂铱合金等金属材料,其厚度一般取1~5 μm,栅长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有0.2 mm到几百毫米,栅丝间距由使用条件来选定,一般来说栅丝间距的大小是整数倍的单栅丝宽度。

图1 电阻应变片的典型结构

2 有限元模型建立和分析

为了解电阻应变片测量规律,取某型号120 Ω的电阻应变片,建立了含等强度梁、敏感栅和基底的三维简化模型,各部分的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对等强度梁与应变片粘贴处进行网格加密划分,有限元网格模型如图2所示。各部分均采用八节点六面体实体单元solid185,模拟时将等强度梁左端全约束,在右端施加载荷50 kN。

表1 各部分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12]

图2 有限元网格模型

图3为等强度梁y向(沿梁的轴线方向)应变云图,可以看出,等强度梁最大应变8.08×10-4,发生在固定端处,提取等强度梁贴片位置中间20个节点的应变εs为6.90×10-4。

图3 等强度梁y向应变云图

图4、图5分别为敏感栅和基底沿y方向(栅丝方向)应变云图,从图4可知,敏感栅所受最大应变为1.055×10-3,最小应变为5.05×10-4,每根栅丝中间受力较均匀,并向两端逐渐递减,两端所受的应变几乎为0。从图5可知,基底在与敏感栅边界交界处发生应变突变,所受最大应变为1.018×10-3,最小应变为0.105×10-3,基底两端应变几乎为0。取应变片敏感栅中间20个节点y向应变的平均值εh为6.84×10-4,作为应变片的测量值。

图4 敏感栅沿y轴方向应变云图

图5 基底沿y轴方向应变云图

由文献[13]可知,等强度梁与敏感栅的应变传递率为

式中:k—剪滞系数,

tm、Wm、Gm—基底厚度、宽度和剪切模量;

tg、Wg、Eg—敏感栅厚度、宽度和弹性模量;

n—栅丝数目。

将各部分几何参数带入式(1)可得应变传递率的理论值,有限元应变传递率为敏感栅和等强度梁有限元应变值的比值。理论解与有限元解的对比如表2所示,理论解与有限元解应变传递率误差为0.8%,由于建模时对模型进行简化处理,故有限元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仿真结果与理论值计算基本一致。

3 敏感栅结构参数对应变传递的影响

3.1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由工程经验可知,应变片的性能特性,不仅与所用的箔材材料、胶粘剂和制作工艺等有关,而且还与应变片敏感栅结构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在设计箔式应变片时通常考虑敏感栅的材料、箔栅厚度、栅长和栅宽等。因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法,结合正交试验,综合分析以上参数对电阻应变片应变传递的影响。

表2 理论解与有限元解对比表

选择如下4个影响因素:箔栅材料(A),栅丝厚度(B),栅长(C),栅丝间距(D)。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如表3所示。

为便于描述,A的3个水平分别用A1、A2、A3表示,以此类推。

若全面试验则有81个水平组合,如A1B1C1D1,A1B1C1D2,A1B1C1D3等,全面试验要求的试验太多,因此采用正交试验,采用L9(34)正交表,按4因素3水平安排试验,从而选择最佳的敏感栅结构参数,试验模拟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正交因素及水平[13]

表4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1)

3.2 试验结果分析

9次试验模拟结果中以第5组的误差最小,达到0.57%,相应的水平组合为弹性模量180 GPa、栅丝厚度0.005 mm、栅丝长度4 mm、栅丝间距0.056 mm是当前最好的水平搭配。

将4个因素的平均误差绘在同一张图上,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敏感栅的弹性模量越小,误差越小,以弹性模量169 GPa为最好;箔栅厚度越小,误差越小,以厚度0.003 mm为最好;栅丝长度越长,误差越小,以栅长4 mm为最佳。栅丝间距为0.28 mm时,误差最低。

图6 应变传递平均误差与4个因素关系图

图7是4个因素和极差关系图。由图7可知各因素对结果影响大小的依次顺序是:C>B>A>D,即栅丝长度>栅丝厚度>弹性模量>栅丝间距。

图7 4个因素与极差关系图

通过上述分析,推断出最佳水平组合为A1B1C3D3,即弹性模量169 GPa,栅丝厚度0.003 mm,栅丝长度4 mm,栅丝间距0.28 mm。在9次正交试验中没有包含这个水平组合,因此要追加试验。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追加最佳水平组合试验的应变传递误差为0.19%,低于上述9次模拟的最好结果0.57%。

4 结束语

采用正交试验对电阻应变片敏感栅结构参数进行了组合,探讨了其对于应变传递误差的影响,并讨论了各因素的影响主次。所建立的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单元法模拟出的应变传递率为99.1%,该模型能正确反映应变片的应变传递。得出以下结论:

1)敏感栅的弹性模量和栅丝厚度越小,栅丝长度越长,误差越小,栅丝间距存在最优值。

2)4个因素对应变传递误差的影响主次的依次顺序是栅丝长度>栅丝厚度>弹性模量>栅丝间距。

3)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最佳参数组合为弹性模量169 GPa,栅丝厚度0.003 mm,栅丝长度4 mm,栅丝间距0.28 mm,应变传递误差为0.19%。

[1]SUBRAMANYA S B, PRASAD M G A. MEMS and MEMS based strain gauge load cells–A review[C]//Research &Technology in the Coming Decades. IET, 2014.

[2]VADIVUCHEZHIAN K, SUBRAHMANYA K, CHOCKAPPAN N.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effect of adhesive layer and carrier thickness used for strain gauge mounting[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5, 1119: 828–832.

[3]SUBRAHMANYA K, VADIVUCHEZHIAN K, CHOCKAPPAN N.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effect of adhesive layer thickness used for strain gauge mounting[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5, 1119(3):789–793.

[4]KOOMURLU E, CIHANGIR F, KESIMAL A, et al. Effect of adhesive type on the measurement of modulus of elasticity us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J]. Arabian Journal for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6, 41(2):433–441.

[5]ZIKE S, MIKKLSEN L P. Correction of gauge factor for strain gauges used in polymer composite testing[J].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14, 54(3):393–403.

[6]ZHOU K, WU Z Y. Strain gauge placement optimization for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J].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7, 141(15):184–197.

[7]张佳明, 王文瑞, 聂帅. 高温电阻应变片特性参数标定实验研究[J]. 中国测试, 2014, 40(5):25–28.

[8]王文瑞, 张佳明, 聂帅. 高温应变接触式测量精度影响因素研究[J]. 固体火箭技术, 2015(3):439–444.

[9]王文瑞, 王刚, 胡挺,等. 高温应变栅丝蠕变对应变测量精度影响与补偿[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9(1):88–95.

[10]胡玉梅, 张方建, 邵毅敏,等. 应变片敏感栅结构参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36(12):21–27.

[11]尹福炎. 箔式应变片结构模型与有限元分析[J]. 衡器, 2009,38(5):47–50.

[12]耿汉生. 应变胶性能与应变计的工作特性[J]. 传感器用技术, 1990(4):43–46.

[13]王彪, 刘腾, 徐敬龙,等. 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应变传递分析[J]. 中国测试, 2016, 42(8):1–6.

猜你喜欢

间距电阻有限元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疲劳裂纹扩展分析
电阻大小谁做主
新型有机玻璃在站台门的应用及有限元分析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巧测电阻
电阻焊
算距离
基于HyperWorks的某重型铸造桥壳有限元分析及改进
基于离差的被动电磁装甲板间距优化分析
电阻测量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