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勾连式阅读的四种基本模式

2018-07-04秦玲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海葵斑羚凡尔纳

秦玲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本的思维过程。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傳统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阅读对象单一,缺乏“想”的空间;输入方式封闭,缺乏“想”的通道;互动形式固定,缺乏“想”的动力;思维动向压抑,缺乏“想”的翅膀。

“勾连式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能帮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将丰富的阅读经验与单一的阅读材料相勾连,充分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让学生在不同形态、内容、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来回穿梭:关注作者言语的表达,迁移课文的学法和写法,训练横向读宽、纵向读深的阅读课堂思维能力。这种由此及彼的“勾连式阅读”,能使他们在读一篇文章时丰富想象,获得更多体验。

一、勾连阅读经验,化无意阅读为有意想象

著名生本教育研究专家郭思乐教授认为,语文课要“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阅读是思维的依托,换言之,就是通过有目的性的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来解决课内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课内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能让其更好地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坚持不懈形成良性循环——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

笔者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前,运用课前导学单,引导学生整理自己曾经阅读过的内容,并将这些阅读经验有意识地与文章内容相勾连。学生读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勾连到春联“风拂千条柳,雨润万朵花”,勾连到妈妈用手抚摸自己脸庞的生活经验,读出了春风的和煦;读到“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勾连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读出了春雨的润泽;读到“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勾连到五彩斑斓、色色俱全、万紫千红等成语,读出了春景的色彩美。

学生在阅读时所勾连到的内容都是学《燕子》这篇课文之前的无意阅读经验,或者是书中出现过的,或者是老师上课出示过的。但当新的阅读内容呈现在眼前时,他们就会将无意中积累的阅读经验与课文内容相勾连,使得课外阅读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帮助课内理解更加深入,想象出来的事物也越加具体,丰富,真实。

二、勾连知识储备,化平面文字为再造想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储存着许多散落的知识点。当他们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勾连式阅读”,将散的知识点连成网状的知识体系,或者形成知识结构,帮助理解新的阅读内容,使得想象事半功倍。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桥”》一课,是教材编者根据沈石溪写的《斑羚飞渡》改编的。在教学前,笔者提前让学生阅读《斑羚飞渡》一文,并查阅羚羊的相关资料,因此在教学时,学生就为羚羊们渡过悬崖的过程再造想象出了一幅生动而壮丽的画面。但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就羚羊的跳跃方式提出质疑:“羚羊的跳跃能力是很强的,那为什么不让那些年轻羚羊直接跳过悬崖呢?”于是马上有学生勾连储备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出四米左右。”“羚羊们所跳的悬崖叫伤心崖,崖边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仅靠一只羚羊是无法跳过悬崖的,所以它们需要两两配对来跳跃。”

单一的课文内容常使学生的疑问无法得到解答。于是在“勾连式阅读”的作用下,学生们勾连了原文和课外知识,甚至是生物知识、体育知识来获得答案。这样的勾连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多种知识载体、多条知识渠道突破有限的信息,找到问题的答案,构建更完备的知识网,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到了这群生死跳跃的羚羊们可贵的团结精神。这样的想象使得具象的画面更具意义、价值、情感。

三、勾连生活实践,化已有表象为创造想象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想象力丰富,应该说是生活环境的影响和个人意识培养的结果。所以说,脱离了现实生活,想象会显得苍白而平庸。当我们的阅读与生活实践相勾连的时候,学生便能想,会想,善想,在课堂上闪现出耀眼的智慧之花。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凡尔纳把生活和海底生物相勾连后,进行合理而奇幻的想象,为笔下的人物创造出了丰富的海底世界。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后,用超轻黏土捏出想象中的海底生物,并设计它们的特点和本领。有的学生捏出了电爪章鱼,这种章鱼表面看来和普通章鱼差不多,但是一旦遇到敌人,它的触手就会产生高压电流,把敌人给电死。有的学生捏出的是发光海葵,这种海葵生活在深海中,能发出鲜艳的光亮,吸引小鱼,一旦有小鱼靠近,它就会迅速地伸出触手,把小鱼吃掉。有的学生捏了一条海绵鱼,它的身体能像海绵一样,当它需要躲藏时,就把自己缩得很小很小,这样就能躲在岩石后面不被敌人发现,当它要威吓对方的时候,就瞬间把自己扩张得很大很大,像海绵吸饱了水那样……

从学生想象的海底生物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是生物相同特性的转移,比如根据电鳗发电的特点想象出了电爪章鱼,根据灯笼鱼能发光捕食的特点想象出了发光海葵;有的是不同生物间的嫁接,如把海绵和鱼相结合,变成海绵鱼,把电灯与海葵相结合变成发光海葵等等。不管是如何想象的,它们的来源都是生活中的事物。学生生活越充实,经验越完备,形象认识就越丰富,从而实现了表象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取决于表象储备的多少。这样的想象使得创造更加巧妙、现实,易受认同。

四、勾连不同学科,化胡思乱想为科学幻想

胡适治学,说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里的“假设”,也包括了一定程度的想象。我们培养学生想象力,并不是让他们脱离实际地胡思乱想,而是要学会在尽量充分地站在现实的基础上,善于从已知的事实出发去推论未知世界的各种可能性。就这一点而言,不是语文一个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因此,在语文阅读课上,我们也要站在“大阅读”的广阔视角,吸纳各科目的精华、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各种知识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多种类的学科学习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想象更具科学性。

笔者在教学课外阅读课《地心游记》时,引导学生假设,如果自己是儒勒·凡尔纳,那么会怎样设计小说人物的游览方式。有的说可以像土行孙一样,在土中自由漫步,最终到达地心;有的说,可以像哆啦A梦一样,开一道任意门,一下子就到达地心;还有的就想直接开个重型机器人,大刀阔斧地走向地心……但这些与凡尔纳的写法相比,都太超脱现实了。凡尔纳是让小说人物从一个火山口进入到地下世界的。在旅途中,有关于温度的猜测,有关于水源的担忧,有关于距离的推算,有关于植物的描写等等。在作者的叙述中,夹杂了地质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化学……我们在感受凡尔纳奇妙科幻故事的同时,也为他极具科学精神的严谨想象而折服。

一个人想象力的高低由他所掌握的知识来决定。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交汇不同学科涉及的领域,能为学生的想象打开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更不能狭隘,要巧妙运用“勾连式阅读”,帮助学生从方方面面的学科角度来阅读面前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想象才有根据,有目的,有建设性。

学生通过“勾连式阅读”,能在头脑里“看见”描述的画面,“听见”传递的声音,“触摸”模拟的形态,体悟作者的感受。这种“身临其境”就是一种“再造想象”。当学生在“勾连式阅读”中获得了想象力的提升,那么“创造想象”甚至“幻想”都会成为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桥梁、创造性思考的温床。

“勾连式阅读”既能帮助学生积淀知识,积累经验,丰厚素养,又能帮助学生活化思维,转变思路,构建思想,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个性体验、发散思维、多元表达能力的儿童。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海葵斑羚凡尔纳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海葵和寄居蟹
为什么小丑鱼喜欢住在海葵里?
小丑鱼和海葵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海底的拳击运动员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斑羚飞渡》“飞”出了什么?